弗拉戈納爾畫秋千的創作背景
法國洛可可藝術的盛行期,就其發展過程來看,大緻有三個階段:一、奧爾良公爵攝政時期以及1726~1743年樞密主教弗勒裏(路易十五的宮廷教師)攝政期;二、蓬巴杜夫人時期;三、1767~1774年的杜·巴莉夫人時期。我們已知道布歇是蓬巴杜夫人寵信的畫家,他的藝術自然也反映着蓬巴杜夫人時期的特征;弗拉戈納爾(1732.4~1806.8)的作品,則可以說是杜·巴莉夫人時期的藝術代表,盡管他在巴結這位夫人時未能湊上趣。杜·巴莉夫人曾委托這個被她稱爲小弗拉戈的畫家畫一組木闆油畫,總題目是《少女心中的愛情升華》,一共五幅,分别是《追逐》、《約會》、《問候》、《戴冠的情人》、《遺棄》。據說在其中一幅《約會》上,因男女主人公很象杜·巴莉夫人和路易十五而冒犯了國王。不過,有的美術史家不認爲這是唯一的原因。原因倒是在一幅題爲《遺棄》的畫上。本來它應叫做《欲望》,當全套組畫呈上去時,不知誰改了題。其時,弗拉戈納爾是最受杜·巴莉夫人——路易十五繼蓬巴杜夫人後又一著名情婦——喜愛的畫家。他擅長在妩媚的人物和華麗的服裝上大顯身手,在讨好女人方面很有功夫。最擅長描繪有關愛情或者偷情情節的肖像畫,畫面上常常是紅花綠葉、流光溢彩,人物濃妝淡抹,極盡濃豔奢靡之能事。作品極富變化,大膽的情節、飛舞的筆觸與傳統手法大相徑庭。比如在畫中常常用東方的水彩、墨水渲染等多種手法來作畫,使畫面極富表現力。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他在捕捉人物歡愉的細節以及描繪人物尋歡作樂的場面上,确實很有才華。這一幅著名的《秋千》,也是裝飾性木闆油畫。就創作時間與藝術風格看,它與杜·巴莉夫人委托的五幅木闆油畫是完整的一組,都屬于1765~1772年間完成的作品。 《秋千》一畫描繪的是浮華貴族少年藏在樹叢裏偷看小姐蕩秋千的場景: 這時秋千上的小姐一隻高跟鞋不慎脫落并甩了出來,這位浪蕩公子準備伸手去接。盡管畫得十分細緻,比如,花園的景色與樹叢畫得很美,畫意的格調卻極其低俗。這幅畫代表了當時貴族的藝術趣味。以調情爲内容,在弗拉戈納爾的全部作品中占有一定優勢,而且無論從内容與形式上看,比起他的老師布歇來,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誠然,弗拉戈納爾的進步的藝術思想與頹廢的貴族趣味是并存着的。後者在爲顯貴們訂購而作的那些幅畫上,表現得非常露骨,輕佻的内容與高超的色彩技巧,是弗拉戈納爾繼承布歇向婦女獻殷勤的一種繪畫傳統。類似這種描繪男女間風流豔事的畫還有好幾幅,如描繪舞會上一位少婦溜到側室與情人倉促接吻的《偷吻》(藏列甯格勒艾爾米塔日博物館)、抱着少女試行求愛的《門闩》、纨绔子弟用梯子爬到陽台上與心神不甯的少女幽會的《約會》等。有些方面幾乎還顯出色情描繪的成分。當時的沙龍内就有人抨擊這種繪畫。但他的名聲也從此沸揚,他的畫完全是迎合巴黎上流社會的。社會評價不過,弗拉戈納爾的藝術與他的品行有着明顯的兩重性。他不象布歇那樣甘爲宮廷的雇傭畫師,也不貪圖官方的贊助。在整個18世紀畫家中,他是第一個公然蔑視院士們的畫家。1769年後,他避開了皇家美術學院。後來在法國資産階級革命時期,被推舉爲國立美術館館長與美術展覽會的評審委員。然而,在他藝術的繁盛時期,爲了金錢,他卻樂意給富人們畫一些愛情與放蕩題材的小畫。無怪他的朋友說他是一個可悲的爲混飯吃而粗制濫造作品的畫家。 不過,當我們不用道德的标尺,而是用藝術的角度來衡量他的作品,會發現他在用色、構圖、人物的刻畫等方面确實很有天分。
夜渡黃河油畫賞
作品鑒賞: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着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血各證字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着枝葉。傳達出作者内心的苦悶和憂郁。也表現出人類的掙紮與奮鬥。 這幅畫的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360問答,同時也有星星發光的黃松趕擔呢衆色,深藍色的 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着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溫暖光明的感覺。 梵·高運用濃厚并且短促的筆觸,交織成馬唱命繼往彎曲的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