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底印象派教程

美學 | 德加說,我不是印象派

在《蔣勳美學系列》中,德加是最“低調”的那個。他沒有像 達·芬奇 、 梵高 那般所到之處,如明星般耀眼。後人把德加歸爲印象派畫家,因爲他參加了著名的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大展,他與印象派主流畫家往來密切。 然而,被貼上“印象派”标簽的德加,一生似乎都在極力否認自己是印象派。從這一點上講,德加似乎是想保留自己作爲一個好的創作者的獨立思考,獨立創作的空間,不想“心急火燎”的随大流。 一 印象派大展時,他已經四十不惑了。看到年輕的莫奈、雷諾阿等年輕一代的反學院運動,他能持平而不偏激。一方面鼓勵、贊成,參與年輕人的新美術運動;另一個方面不盲目趨附運動,他深知傳統學院美術優秀的技法,美學品質的可貴之處。 他似乎與印象“宣言”格格不入。 1.印象派宣稱“外光畫派”,說走要走到戶外,捕捉自然光。 但是,德加長時間關注劇場中的光線。劇場舞蹈的作品,占德加一生作品一半以上,足以讓他拒絕貼上印象派的标簽。 2.印象派不贊成使用黑色。但是,德加的作品大量使用黑色,他認爲黑色的層次很豐富,與光的互動很迷離。 這一點簡直與印象派是基本的美學價值的差異。比如,德加21歲時的自畫像,以黑色和黑褐色打底,逐漸堆疊出明暗亮度,他的自畫像和家族肖像畫裏用了大量的黑色。 3.印象派要的看的是表象的浮華,德加卻要不斷地向内透視。 印象派的畫作是明亮的、愉快的,畫面明度與彩度都高,一貫的輕盈享樂的調性。德加常常是沉重的,古典的、莊嚴的,他的美學正好與印象派的輕盈相反。他的作品透露着孤獨感,不隻是表層的繁華,而是透視到更内在的心靈上的荒涼。 終其一生,德加保持着清醒、獨立思考、創新卻又不完全否定傳統的态度。凝視繁華,穿過它,無比孤寂。 二 1.芭蕾舞系列 這是德加系列作品中流傳最廣的題材,記錄表演者各種姿态、表演場景。在印象派畫家中,不乏表現歌劇院表演藝術的畫家。但是他們大多是表現觀衆,表現中産階級的主人,紳士或淑女,德加關心的卻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舞者》系列,千姿百态。 德加的“芭蕾舞”,視角始終在舞者身上,甚至在樂池、樂團中,他不表現觀衆。 他有機會和樂師做朋友,讓他得以接近歌劇院,看表演。他像一位認真的研究者,不但在舞台邊看舞者演出,也開始進入舞蹈學校,跟舞者一起上課,在舞者每一天的排練場,速寫他們日複一日做的身體功課。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有一件《舞蹈教室》,創作于1870年,巴黎奧賽美術館也有一件《舞蹈教室》,創作于1876年,哈佛大學有一件1878年的作品,耶魯大學還有一件1891年創作作品,都是不同場景的同一個主題。可見他在這上面做的功課,留下了那個時代芭蕾舞訓練的各個面向。 2.賽馬系列 德加畫賽馬與他畫芭蕾一樣,許多畫家畫的是去觀看賽馬的人,德加畫的卻主要是騎士與馬。同時,如果你關注更多他的作品,會發現他很少畫純粹的風景,他更關注人,關注場景。 在傳統曆史繪畫裏,騎士總是英雄,這也是德加最初對馬的興趣所在。他做馬的素描練習時,并沒有獨立思考馬在現代社會的意義。 後來,他逐漸接觸到中産階級的賽馬,這就是當時的炫富活動,穿着時尚的服裝,彼此寒暄,是社交,是賭博,也是一種遊戲。 德加出身貴族金融世家,他對中産階級的遊戲,不會不熟悉。 各種構圖,《賽馬前》、《賽馬前的巡禮》、《賽馬繞旗》,不隻是繪畫技巧,美學中的思想性更值得你注意。 他利用新發明的攝影技術,一格一格停格的方式捕捉馬的動态。他不像某些畫家,覺得攝影對繪畫是威脅,也不僅僅利用攝影,做臨摹。德加獨立思考的能力再次展現,他試圖發現視覺新元素,用來開創新的繪畫空間。 3.時尚系列 德加一直單身,他專心于創作,多餘的俗世熱情似乎與他無幹。 他似乎連贊美都不要,他要徹底的孤獨。 瑪麗·卡莎特是印象派時代最負盛名的女畫家,她與德加相遇,“戀愛”。一旦分手,各自回到自己的創作,還是完全不受幹擾的獨立的自己。 兩人都出身保守而教養嚴格的傳統家庭,他們都在情愛世界仿佛有貴族式的潔癖,他們個性都成熟内斂,沒有一般人想象的藝術家的浪漫。德加因爲陪伴卡莎特,就有合理的理由進出女性時尚場所。你可以想象一個場景,卡莎特在精挑細選帽子、花飾、絲帶,而德加就在一旁或者坐在休息椅上安靜的看着,也許不是欣賞,而是觀察。 德加創作了《苦艾酒》、《咖啡館》、《女帽店》,以及他最主要的畫作《未完成的卡莎特肖像》。爲什麽未完成?藝術家的心思很難猜。 三 德加繪畫的謎團,可不止未完成的女友肖像。還有一張割破的畫,《馬奈和馬奈夫人》,現藏日本北九州市立美術館;一張一輩子沒有完成,卻一直留在身邊的傑作《青年斯巴達》,現存英國倫敦國家畫廊;女性裸體系列,畫的是在完全個人私密空間裏的動作,大膽、粗野、鄙俗,出身高貴、終身不娶,對人充滿潔癖的德加,是什麽原因讓他畫了這些畫。 德加看到了城市的繁華,也透視到繁華背後人與人的疏離。 西方文明中現代人的疏離議題,第一次在繪畫裏被表現了出來。疏離是都會繁華的标志,陌生人靠得很近,卻彼此冷漠。人群擁擠,在熱鬧的繁華中,人卻特别孤獨。 蔣勳說,德加事實上更具備現代性,更接近二十世紀初的許多現代繪畫藝術流派。 德加不願意被貼上标簽,如果不得已,他甯可選擇較爲平實的“寫實主義”。—THE END— 有料   ▏有色  ▏有意 熱愛視覺美學




29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