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里特的人物生平

1898年11月21日,勒内·佛朗索瓦·马格里特于出生于比利时莱纳。其父里奥波尔德(Léopold)是裁缝师,其母阿德琳娜(Adeline Bertinchamp)是一名板样师。
1 9 0 0 年 马格里特全家迁移至比利时的Gilly。同年6月29日马格里特的弟弟雷蒙(Raymond)出生。第二个弟弟于1902年10月24日出生。
1 9 0 2 年 ,1902-1910年期间马格里特全家乔迁至夏特莱(Châtelet)和夏勒华(Charleroi)。
1 9 1 0 年 ,勒内·马格里特第一次接触绘画教育——参加了夏特莱的儿童绘画班。
1 9 1 2 年 ,马格里特14岁时母亲自杀,享年42岁,自杀原因一直不详。马格里特幼小的心灵为此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1 9 1 3 年 ,回到夏勒华,马格里特进入中学。在夏勒华,马格里特几兄弟一直由他们的祖母以及一个佣人照料。在早春这一年马格里特邂逅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乔欧捷特·贝尔杰(Georgette Berger),她出生于1901年2月22日。
1 9 1 6 年 ,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学习二年。在那儿拜师于象征派画家凡·达姆(Va Damme)、吉贝特(Ghisbert)、康巴斯(Combaz)以及蒙塔尔德(Montald)。马格里特认识了大画家维克多·塞佛朗克斯(Victor Sevfanckx)。
1 9 1 8 年 ,马格里特全家移居至布鲁塞尔。
1 9 1 9 年 ,21岁的马格里特认识了一些艺术界的先锋派人物:诗人皮埃尔·布尔热瓦(Pierre Bourgeois)、其兄维克多·布尔热瓦(Victor Bourgeois)和陆滚耐抽象派画家皮埃尔路易·弗罗盖(Pierre-Louis Flouquet)。马格里特和他们一起出版了几期期刊《操纵》,为未来派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1 9 2 0 年 ,马格里特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关于荷兰一个团体《De Stijl》和他本人纯粹主义派思想的演讲会。其未婚妻乔欧捷特当时在布鲁塞尔一个艺术社团工作。
1 9 2 1 年 ,马格里特在安特卫普服兵役,并完成三幅其指挥官的肖像画。
1 9 2 2 年 ,勒内·马格里特与乔欧捷特·贝杰特于该年6月完婚。在画家塞佛朗克斯推荐下,马格里特在布鲁塞尔郊区一家印刷厂当美工设计师,并与塞佛朗克斯一起撰写了《纯艺术·保卫审美观》。为诗人皮埃尔·布尔热瓦的诗集设计了封面,该封面的设计融合了俄备穗尔浦斯派及立体主义派的风格。
1 9 2 3 年 ,马格里特离开印刷厂,开始集中精力为展览以及广告宣传进行创作设计。
1 9 2 4 年 ,第一次卖出了自己的作品:为歌唱家Evelyne Brelia画的肖像画。同年,达达派重要刊物《391》第19期刊登勒马格里特的一些艺术言论。结识了卡米尔·戈曼(Camille Goemans)和马赛尔·勒孔特(Marcel Lecomte)。
1 9 2 5 年 ,与梅森(Mesens)一起出版了仅一期的达达派杂志《食筐》。马格里特开始欣赏契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的作品《爱之歌》。为马赛尔·勒孔特德散文集《Application》作了两幅插图。为梅森的音乐集设计了封面。结识了保罗·罗杰(Paul Nouge)和音乐家安德烈·苏里斯(Andre Souris)。
1 9 2 6 年,成功的完成了其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丢失的骑师》(Le jockey perdu)。,放弃了一份广告设计合同,进入了布鲁塞尔的《精品》(《Sélection》)画廊。与比利时其他几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一起发表了两篇抨击文章《某些卑鄙的行径》和《埃菲尔铁塔的新郎们》(Quelques turpitudes、Les mariés de Tour Eiffel)。
1 9 2 7 年 ,8月马格里特携其妻离开布鲁塞尔来到巴黎近郊居住,在那儿他们生活了三年。,在巴黎开了一家画廊。马格里特融入法国超现实主义团体,并和许多画家结下了友谊,如布雷东、达利、阿尔普、艾吕亚、米勒等。凡埃克(Van hecke)发表一篇关于马格里特的文章《马格里特:抽象思维的画家》,刊登于1927年3月期的《精品》杂志上。结识了路易·斯居耐特(Louis Scutenaire),并和他结下深厚友谊。
1 9 2 8 年,马格里特的父亲去世,享年58岁。帮助保罗·罗杰的杂志《距离》(Distances)配图。(共3期)。,法国Grenoble市的艺术博物馆购买了马格里特的作品:《影子的残骸》。
1 9 2 9 年 ,与保罗·艾吕亚(Paul Eluard)和嘉拉·艾吕亚(Gala Eluard)逗留于达利家中,后来嘉拉·艾吕亚成为嘉拉·达利。在杂志《超现实主义革命》最后一期(12月15日)封面上刊登了有名的合成摄影作品《隐藏的女人》(La Femme cachée),又名《我看不见这个女人》(Je ne vois pas la femme),作品的内容是一个女人紧闭双眼,被巴黎超现实主义团体成员的肖像摄影所包围。这期杂志同时也发表了马格里特的文章《文字与图象》。
1929年底,马格里特关闭了《半人半马》画廊,他从1926年就开始了这里的工作。
1 9 3 0 年 ,由于巴黎艺术圈的冷淡态度,马格里特于年中回到布鲁塞尔定居。

西方绘画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起源时期
来自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360问答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维伦多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发展时期
古代美术
西方习惯把新石器末乎免使阻发治研杆期到中世纪称为古代,具体来说混粮欢案化坏布些次就是指公元前4000年(文字的出现)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主要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术。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他席凯行乎。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曲三毛限坐斤、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掌走其具有无穷的魅力。[1]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规模巨大的科洛掌甲破该课企员视当双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老属混向苏较苗宣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中世纪
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作为标志)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黎明),它标志着西方进入了基督教时代。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造算整呼是诉有。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文艺复兴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旧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什领占述条派和吧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让征岩们语激湖史官搞他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稳终划范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型紧黑企又倍干材编石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名尼球滑策。他的圣母像寓崇高印开坚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7世纪
17世纪在室批愿破写居好强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校站湖设在又清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弗兰德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
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法国的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19世纪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
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塞尚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现代美术
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
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
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
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恩斯特、勒内·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胡安·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和各种报刊图片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安迪·沃荷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著名。

1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