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燕子的新

1、【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虞美人》经典语录】

2、【伯参黄渐笔讲时企老修双燕复双燕,双飞来自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唐.李白《双燕离》】

概括燕子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中的诗《归燕》作者左河水:“离洋舍岛伴春归,织柳捕虫剪雨飞。不傍豪门依陋舍,呢喃蜜语俩依偎。”描写了燕子这种候鸟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及对人类的帮助作用。

作品赏析—
《归燕》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短小精悍,仅仅四句28字,诗人就把燕子这种候鸟、益鸟的来龙去脉,包括其生活习仿茄性、行为特征及对人类的帮助作用等介绍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看便对燕子产生一个较于全面的认识。
诗人左河水童少时代生活在农村,非常喜爱小燕子,对燕子的习性应该是十分了解,因此,便能提起笔来,一气呵成,毫无雕琢之感。作品采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让作品易读易懂,让喜爱燕子的少年儿童更有阅读的兴趣。
归燕一诗字句精短,语言练达,富有情趣,一字一句,朴实无华。明是写物,暗也咏物,兴象与比兴精到自然,通过对燕子进行人格化、思想化及情感化的描写,使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燕子的多面认识,同时也达到了托物言志,咏物抒怀的效果。诗人让人们从燕子中得到启示:不畏风雨中的艰难困苦,坚决杀灭一切害人虫,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密切联系群众,永远和劳动大众在一起,不攀龙附凤,贪图享乐。特别是铅启最后一句,用短短七个字组成简短的语言,把一幕形象、生动、和谐的爱情场景写得十分感人,而令人羡慕。
第一句:离洋舍岛伴春归。作为全诗的始句、起句,首先介绍了燕子是一种候鸟,在冬天来临之前,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海岛,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避开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等到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一般在 4~7月从海岛回归,选在靠近农田(昆虫)的农家繁殖,即“伴春归”。因此,人们将其称为候鸟。
第二句,织柳捕虫剪雨飞。燕子飞行的身姿优美迅捷,在大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绿树遍野的春天自由飞行。人们随时可以看见燕子在忙着捕虫或衔泥去做窝的时候,犹如穿梭织布般飞行于绿柳之间。
因为燕子来时往往是春雨绵绵的时节,燕子的尾巴宛若黑色的剪刀。诗人在此以“剪雨飞”的生动语言,描写了燕子在雨中飞行的艺术形象。
第三句,不傍豪门依陋舍。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因此,燕子不到城市里生活,喜欢在乡村寻找农舍,如农民们简陋的茅屋,土木结构的农村瓦房,把用嘴巴衔来的泥黏在这些房屋的楼道、房顶、屋檐、墙角或突出部上作巢,作为自己夜宿和生儿育女的地方。
燕子与农家的人非常友好,双方在一个家们共进出,互不干涉,日夜相近相见,互不害怕。孩子们又喜欢,又爱惜,总想捉下来在手中看清楚一点,玩一玩,但最后还是会遵守古人及家长的教诲,不惊吓,不伤害这些对人类有益备激察的朋友。
第四句,呢喃蜜语俩依偎。小燕子的爱情是非常真挚的,它们在繁忙的劳动中,也就是在捕捉蚊子、苍蝇等有害的昆虫及衔泥筑巢的过程中,总是比翼双飞;在喂养共同的儿女之时双双不辞辛劳,共担义务。在劳动的喘息之时,或回巢休息之中,双方总是亲热地紧靠着,紧挨着,经常呢喃小声地细语交流,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窃窃私语和爱的表白,或共商劳动与生活的大计。

4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