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音乐流派
1.早期古典乐派
1450年至1600年–文艺复兴
十四、十五世纪罗马教庭在与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中多次被挫败,威信与势力开始衰落;同时欧洲一些地区如意大利日益繁荣的贸易和手工业造就了最早的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批的市民。他们迫切要求有为自己服务的艺术形式,反对教会的束缚,宣扬以人而不是以神为本的人文主义。于是在文学、建筑、美术也包括音乐领域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起始于1450年左右。那时一批有才华的音乐家云集在勃艮第(相当于今天法国北部、比利时一代)宫廷,显示出一派歌乐升平的气象,被称为“法兰德斯乐派”。此时音乐家们主要使用一些日益改进的弦乐器如诗琴 ,音乐内容开始涉及世俗生活,记谱已经使用点线组合的形式,称的上是今天五线谱的鼻祖,到十六世纪中后期开始使用四线、五线谱记谱,教会调式逐步解体,大-小调体系逐渐形成。
宗教音乐也继续发展。一个重大事件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人人皆可凭借虔诚信仰与上帝相通。路德创造了众赞歌这一群众化的音乐形式,由教徒在礼拜仪式上自行演唱。同时,罗马教庭为了对抗宗教改革,力图强化圣咏在宗教音乐中的统治地位。帕莱斯特里那发展了织体复杂的多声部圣咏,把这一体裁推向了发展的高峰。
1600年至1750年–巴罗克时代
巴罗克时代是欧洲音乐大发展的时代.在这150年的历程中,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1750年至1827年–古典时期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即由多个并行发展的旋律线交织成复杂的织体的作曲手法)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即旋律+和弦的作曲手法)。 在这个时代大显身手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音乐神童)、贝多芬(乐圣)。在欧洲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中,欧洲音乐的主题从延续近千年对神的虔诚转移到对理性的崇尚上来,使得古典时期的 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1827年至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
1827年贝多芬的逝世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此时的欧洲文化正经受浪漫主义潮流的洗礼。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把作曲作为抒发自我感情的手段,作品中体现出他们内心中丰富复杂的感情。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一大批演奏家,如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多以辉煌的炫技手法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一些民族国家开始有了用自己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音乐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强力集团等,可称之为民族乐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潮流
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与绘画上的印象派或有相通之处–都十分注重色彩(尽管音乐色彩和颜料的色彩不同)和外界景象在艺术家本人心中的印象.德彪西和拉威尔是此派的代表人物。
20世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方向多元化。
影响较大的有本世纪初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等。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彻底废弃了统治欧洲音乐近400年的调性体系,十二个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体系为他的弟子贝尔 格所继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在调性方面采用多调性,并不象勋伯格的无调性走的那样远。 本世纪特别是战后西方音乐发展流派众多,如无声音乐、噪声音乐、微分音乐等,电子合成器等新的技术手段更为标新立异的音乐家们提供了新的武器。西方音乐发展潮流日益多元化。
2.现代流行乐派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怨曲”。广义上, 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于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来和摇滚乐的基础,Billboard杂志曾介定 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见 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于 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 R&B成分。
浪漫主义音乐都有哪些形式并对当时音乐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因此,确立了音乐小品、交响诗和乐剧等新的音乐体裁,既有小型的曲式,又有困举并无比硕大、无比壮观的大型曲式。这一时期,音乐的商品化,从总的趋势上看是一种民主化的倾向,汪迹即为各阶级人民普遍接受,也成为作曲家、演奏家和评论家接近社会的强大动力。伯姆(1794—1881)键(管乐器的按键装置)的发明,记谱法的完善,更多的市民进入音乐厅等等答差,也促进了当时音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