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中
世界戏剧三大理论体系2009-07-23 17:51二十世纪以来,有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产生了世界性影响,这就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首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布莱希特因图效助触民和实了术叶领导的柏林剧团,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家群体.这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创造的戏止居剧艺术,各自自成一格,体现了现360问答代三种不同的戏剧观或戏剧美学思想.人们根据他们演剧方式、戏剧观念、美学思想的不同,把他们分别概括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
这三个体系,从舞台艺术实践看,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演剧方法;从戏句句商调市社宣每当三无剧理论上看,代表了衣引果三种不同的戏剧观和戏剧向听候美学思想;从戏剧艺术风格上看,是三种不同的戏剧艺术流派;从戏剧史的角度看,它们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时脸脸声混代的文化形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飞权求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年~1938年)前苏联著名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舞台艺术改革家.生于莫斯科,其父是制造商兼工厂主,与文化活动家交往密切.他14岁就登台演剧.18父肉万渐当状被什心吃96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建莫斯科艺术剧院.斯氏一生导演和担任艺术光调知短但检续矿宗端指导的话剧和歌剧共有120余部,并扮演过许多重要角色.他创立的演剧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和欧洲的艺术成果,著有《我的艺术生活》、《演员自我修养》等书.1936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 1948年在他的故居设立斯氏博物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就是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表演一聚河须诉保系以换混速书的规律.斯氏体系的精华在于体现出人的“天性”:
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演员应当永远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要遵守生活的逻益短别卫盾辑和有机性的规律,在规定情景中真诚的去感觉,去想,江北按刚度菜去动作.
斯氏毕生大量的艺术圆交亚想王水远鸡待活动中,给予苏联或布演剧学派以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苏联各戏剧流派的发展.最主权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它是包括表胜演、导演、戏剧教学和方法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演剧体系.它是斯氏毕生创作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对演剧艺术领域的先驱者和同时代的世界杰出大师们的经验总结.体系的戏剧美学思想——真实反映生活,强调戏剧的社会使命和教育作用,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革命民主派朴素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它出现于20世纪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趋高涨之时,不仅反映了社会进步阶层对舞台艺术所提出的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生活真实的要求,而且体现了俄罗斯艺术的民族特性及对现实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热切追求.体系在导演工作方面所作的大胆革新,完善了俄罗斯导演艺术流派,使导演发展成为整个演出的思想解释者、组织者、剧院集体的教育者.在与演员的合作上,体系强调演员在舞台上的首要地位,发展演员的创作主动性,通过整体演出体现导演的风格.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体系关于演员的创作原理和训练方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之为体验派.要求的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并要求在创造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对20世纪的世界戏剧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博得梅兰芳等戏剧家的高度评价,并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始于30年代介绍进中国,相继出版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主要作品乃至全集.
布莱希特体系:
布莱希特(1898年—1956年),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生在巴伐利亚州.父亲是一家造纸工厂的经理.1917 年进慕尼黑大学学习文学,兼攻医学.1918年写出第一部短剧《巴尔》,攻击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1920年完成剧作《夜半鼓声》.1922年写出《城市丛林》.1922年被慕尼黑小剧院聘为戏剧顾问兼导演.1924年应著名导演莱因哈特邀请赴柏林任德意志剧院戏剧顾问,创作剧本《人就是人》.
布莱希特建立了新型戏剧——史诗戏剧,核心主张是:“陌生化效果”和“间离方法”.在演员,角色,观众三者辨证关系上主张:演员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现剧中人物而不是演员融化于角色之中,随时进入角色,随时跳出角色,面对观众,若即若离,自由驰骋.演员与角色保持距离,形成“双重形象”即演员即是演员本人,又是剧中人物,是演员利用高超演技表现剧中人物.
1926年,布莱希特开始研究马列主义,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见解,初步提出史诗(叙事)戏剧理论与实践的主张1931年,将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改编为舞台剧.1933年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1948年10月返回柏林(东)定居.1949年与汉伦娜一起创建和领导柏林剧团,并亲任导演.1956年8月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主要剧作有:《圆头党和尖头党》、《第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卡拉尔大娘的枪》、《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四川好人》、《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以及改变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高加索灰阑记》等.他还以演说、论文、剧本的注释形式,阐述史诗戏剧的理论原则和演剧方法,其中较重要的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论实验戏剧》、《买黄铜》、《表演艺术新技巧》等.1948年后,剧作有《公社的日子》、《杜朗多》等,理论著作有《戏剧小工具篇》、《戏剧小工具篇补遗》,《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等剧的导演分析.布莱希特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金.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布莱希特把戏剧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戏剧体裁所界定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他把它称为戏剧式戏剧或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一类是违反亚里士多德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他把它称为史诗式戏剧或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
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给予很高评价.他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持肯定态度,曾多次谈论这个体系对现实主义表演艺术所作的贡献.
梅兰芳体系: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原籍江苏泰州,生长在北京,祖父梅巧玲和父亲梅明瑞都是京剧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琴师.他8岁学戏,11岁登台.在辛亥革命前已成为著名旦角之一.辛亥革命后,他立志京剧改革,博采众长,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主张中国戏曲是间离与共鸣的统一,是程式化的体验与表现的结合,是载歌载舞,高度综合的舞台艺术.
1919年梅兰芳率团访问日本,获得盛誉.1929年赴美又获成功,并被授予博士学位.1935年访苏,结识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柯,使他们直接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演剧艺术.布莱希特当时也在莫斯科观看了演出,并于次年(1936年)写了一篇重要的戏剧论文:《论中国戏曲和间离效果》.
梅兰芳一生品格高尚,德艺双馨,即是表演艺术大师,又是一位有号召力的戏剧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存有《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和自传性著述《舞台生活四十年》.
中国现代戏剧家黄佐临等,把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列称为“三大戏剧体系”,主要是根据他演剧艺术风格特征,而不是其理论著述.而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基本风格特征,是一大批戏曲表演艺术家,以及中国戏曲表演艺术风格特征的集中体现.
这种风格特征,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一、写意的表现方法.写意的方法,实质就是虚拟的方法.写意是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在戏曲艺术中的体现,主要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动作虚拟,布景虚拟,造成一个与实际生活面目相去甚远,但却富有意境美的舞台艺术世界.
二、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戏曲表演把经过体验的人物形象,通过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再体现出来.它的体现不是话剧艺术那种摹仿的方式,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现方式.
三、以演员为中心.戏曲虽然是综合艺术,但要以演员为中心来综合.一方面戏曲艺术“戏随人走,景随人迁”,演员地位十分重要;另一方面,程式化的、写意的戏曲表演艺术,有突出的形式美,有很强的观赏性,音乐唱腔对观众十分重要,具有相对的艺术独立性.所以,戏曲艺术是以演员为中心的综合艺术.
什么是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
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高团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视觉艺术: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自称为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或艺术家团体,而且这个运动主要集中在德国和奥地利。蓝色骑士主要集中在慕尼黑,而桥社则主要集中在德累斯顿(不过后来一些艺术家迁往柏林)。桥社的活动时间比较长禅念野,而蓝色骑士实际上只活动于1912年。
许多艺术风格对表现主义起了影响作用,包括爱德华·蒙克、凡·高和非洲艺术。在法国表现主义与野兽派有一定的混淆。
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在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是他们使用颜色的目的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这些颜色来表现感情。颜色的作用在于其表达能力,而不在于使用它来表达一个物件或者作品。表现主义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
蓝色骑士的领导人康定斯基将这个做法继续发展。他认为仅贺喊用颜色和形状就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绪,由此他跃入了抽象主义的范畴,改变了20世纪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