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塞爾·杜尚的作品曆程
(1)1911創作完成《下樓的裸女一号》。
(2)1912年創作完成《下樓的裸女二号》;
(3)1913年創作完成《現成的自行車輪》;
(4)1915-1923年創作完成《The Large Glass》(譯:《大玻璃》);
(5)1917年創作完成第一件裝置藝術作品《噴泉》;
(6)1919年創作完成《在蒙娜麗莎的臉上畫上胡須》(L.H.O.O.Q);
1887年7月28日出生于法國薄蘭韋勒(Blainville)。
1902:開始作畫,畫了《薄蘭韋勒的風景》,是迄今所知道的他的第一張作品。
1904:中學畢業,到巴黎和他哥哥在一起,進朱麗亞藝術學院學習。
到1905年7月離開朱麗亞藝術學院。開始用後期印象派風格畫家庭成員、朋友和風景。
1905:爲兩份報紙畫漫畫插圖,這件事斷斷續續做到1909年。在裏昂學印刷,在軍隊中服務一年。
1906:從軍中退役,繼續回到巴黎學畫。
1908:在巴黎郊區納衣(Neuilly)定居,一直住到1913年。
1909:以類似杜尚的風格畫人像和裸體,到1910年漸漸轉向野獸派那種比較自由的表現風格。第一次參加巴黎的獨立沙龍展覽,在星期天常去他哥哥的住處參加一些藝術家、詩人的聚會,并在那裏知道了立體主義。
1910:這一年中畫了好些重要的早期作品。
1911:開始畫立體主義風格的畫。
1912:創作他重要的油畫作品的最後一年。7、8月訪慕尼黑,開《新娘,甚至被光棍們剝光了衣服》的草圖。他的作品《下樓的女人》被“獨立畫展”拒絕。
1913:叛離流行藝術觀的開始,停止創作傳統手段的油畫和素描,離開巴黎的藝術家圈子,做圖書管理員,在藝術上開始轉向機械的描繪手段,作一些類似科學的設計。繼續構思他的《新娘》(後來以《大玻璃》聞名,因爲此畫是畫在玻璃上的)。做了《三個标準的終止》表現了對科學度量标準的嘲弄意味,同年還做了用自行車輪固定在凳子上的雕塑,這是現成品的開始。送軍械庫畫展的作品反應強烈,參展的四張畫全被賣出去了。
1914:構思《大玻璃》,畫草圖,試驗方法,并開始收集曆年的筆記,創作心得,後來這些賣兄在1911-1915年的筆記成爲在1934年做的《綠盒子》裏的内容之一,其中幾乎集中了杜尚在後來的創作中的主要思想。再畫《咖啡磨,二号》,買瓶架子回來作爲自己的藝術創作。用現成的印刷品——在一張印刷品的風景畫上點了兩點,名《藥房》作爲自己的創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兩個哥哥都應征入伍,杜尚因爲身體的原因免役,帕克邀請他去美國。
1915年6月坐船去紐約。他被美國人當成著名歐洲藝術家而受到歡迎。帕克把剛下船的杜尚直接帶到愛倫斯伯格寓所,愛倫斯伯格熱情接待。杜尚在他那裏住了3個月,就搬入自己新找的寓所,并有了自己的畫室,他購了兩塊大玻璃,開始動手畫他的《大玻璃》。買雪鏟,在鏟上題“折斷胳膊之前”,作爲他的作品,并爲這類作品想出“現成品”的稱呼。美國報紙上開始有采訪他的文章出現,他的藝術主張已經形成。
1917:又搬回愛倫斯伯格樓上的寓所,愛倫斯伯格希望得到《大玻璃》的擁有權,以替杜尚交房租爲代價,《悔配緩大玻璃》完成之日當歸愛倫斯伯格。送現成品出去展覽。和愛倫斯伯格等人開始籌備“獨立藝碧模術家展”。
1917:獨立藝術家展,送《泉》參展,未獲準展出。出《盲人》和《侖侖》兩種藝術小雜志,但都隻出了一兩期即停刊。給3個有錢的美國姐妹教法文,在一個法國機構裏服務了幾個月。
是他一生中最後一張油畫《Turn》。這一年美國參戰,爲避免服兵役,杜尚去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在那裏租了一個小公寓,繼續構思大玻璃,熱衷下棋,籌劃在紐約的立體主義展覽,但寫信給愛倫斯伯格說,他不希望展出自己的任何作品。法國詩人阿波裏奈爾和他的二哥杜尚一維龍均過世,杜尚很難過,計劃回法國一趟。
1919: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了一個棋俱樂部,癡棋。他妹妹在巴黎結婚,他從布宜諾斯艾利斯送她的結婚禮物是:《L.H.O.O.Q.》,是一本幾何學教科書,他讓妹妹把它挂在陽台上任憑風吹雨淋。6月回巴黎,有時去裏昂看看父母。與當時在巴黎的達達們有聯系,有時去超現實主義者常聚會的咖啡館。《L.H.O.O.Q.》(《爲蒙娜麗莎畫胡子》)問世。
1920:初回紐約,把一個玻璃容器稱做《50巴黎的空氣》,作爲禮物送給愛倫斯伯格。他的《L.H.O.O.Q》被比卡比亞出版在達達刊物《391》上,成爲達達的招牌。在紐約西73街租了個畫室,和美國現代藝術收藏、贊助者德萊厄太太及美國藝術家馬雷組織了“無名者協會:現代藝術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在20年中組織了84次展覽和無數的講座,還有出版物。杜尚開始任組織展覽的主任,後來做秘書,做了多年。他的女性身份“羅絲·瑟拉薇”出現。
1921:和馬雷一起出版了一期刊物《紐約達達》,巴黎的達達俱樂部要他送作品去展覽,他發電報給他們說“給你個球”。6月回巴黎,《大玻璃》的所有權從愛倫斯伯格轉到德萊厄太太手裏,因爲愛倫斯伯格遷往加州,無法攜帶這件作品,此時,杜尚仍在制作這件作品,尚未完成。
1922:l月回紐約,教法文課。繼續畫《大玻璃》。法國超現實主義的領袖普呂東在他的《文學》雜志上撰文《杜尚》。
1923:停止創作《大玻璃》。2月回到歐洲,從此在歐洲呆到1942年左右。這期間他在歐洲進行了一次旅行,去了紐約三次(1926-1927,1933-1934,1936)。
1924:和比卡比亞、馬雷等人在一個試驗電影上露面,并上台做過一次表演,動手做旋轉的輪盤的作品。
1925:杜尚的父母在同年去世,兩人謝世的時間隻差5天。參加棋賽,到意大利旅行。
1926:買畫賣畫做一點藝術生意。到紐約去組織布朗庫西的展覽。并幫德萊厄太太組織現代藝術國際展覽,他的《大玻璃》在這個展覽中第一次和觀衆見面。展覽後在運送過程中,《大玻璃》被損壞了。
1927:6月在巴黎和一位法國汽車制造商的女兒結婚,6個月後離婚。
1928-1932:參加各種棋賽,寫棋書,成爲法國棋協會會員,參加國際比賽。有時幫德萊厄太太在歐洲選畫,組織紐約的畫展。普呂東爲杜尚的下棋而廢畫,在出版物上微有責備。
1933:把一本英文棋書翻譯成法文。10月去紐約組織布朗庫西展覽。
1934:2月回巴黎。準備并出版了他的《綠盒子》。
1935:作爲法國隊員參加國際棋賽。開始着手做《手提的盒子》——他的另一個作品和筆記集。普呂東在巴黎的一家刊物上寫文章介紹杜尚的藝術創作,這是第一篇重要的對杜尚藝術的介紹文章。
1936:作品在法國、英國。美國的各種展覽上展出,3月爲組織展覽去紐約。并坐火車旅行美國,到加州訪愛倫斯伯格夫婦,9月回法國。這年在紐約的“達達超現實主義”展覽中杜尚有11件作品展出。
1937:第一個個展在芝加哥舉辦。給巴黎的雜志寫棋的專欄文章,每星期一篇。幫古根海姆在歐洲選現代藝術收藏作品。
1938:參加了巴黎的“超現實主義國際展”,是杜尚設計的展覽廳,他自己有4張以前的作品參加展覽。
1939:出版雙關語集。
1940:繼續做《手提的盒子》。
1941:《手提的盒子》正式出版。
1942:爲躲避二次大戰到美國,此後基本上一直住在美國。和一批逃難到美國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有往來,與他們一起出版超現實主義刊物《VVV》。
1943:在紐約西14街租了一間畫室,這間畫室他租用了二十二年。
1944:開始着手秘密地創作他的最後一件作品:《給予:1.瀑布2.燃燒的氣體》。這作品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做了有20年的時間。
1945:美國的《觀察》雜志出了一期專号介紹杜尚。
1946:秋天去巴黎,和普呂東着手組織巴黎的超現實主義展覽,在展覽開幕前杜尚回到紐約。
1947:打算申請做美國公民。
1949:芝加哥舉辦了愛倫斯伯格夫婦的收藏品展覽,其中有30件杜尚的作品。
1950:女友瑪麗病重,杜尚去巴黎看望,女友去世。
1951:美國畫家馬塞韋爾編輯《達達畫家和詩人文選》一書,得到杜尚的幫助。
1952:紐約一家畫廊辦“杜尚兄妹展”展出了杜尚一家兄妹4人的作品。
1954:與美國女子蒂尼結婚,蒂尼曾是馬蒂斯的兒媳,後離婚,有3個孩子。愛倫斯伯格的收藏被費城美術館接受并展出,作爲該館的永久性收藏,其中杜尚的作品共有三十四件。
1955:正式成爲美國公民。在這些年頭杜尚幫助出版書籍,接受采訪,比他前些年要“人世”得多。
1957:幫助在古根海姆美術館組織“杜尚三兄弟展”,杜尚選作品,設計目錄,并随展覽到得州,在那裏辦講座。
1958:巴黎出版了杜尚的文集。
1959:由萊伯編輯的第一本關于杜尚的論文集《杜尚》在巴黎出版,同年出了英譯本。此後,關于杜尚的研究作品不斷問世。在法國接受某一學院的“傑出人士”的榮譽。
1960:《綠盒子》被翻譯成英文出版。那時年輕的波普藝術家如勞生柏、約翰斯等人,對杜尚的藝術都表示了極大的關注,并與他往來,想得到他的指導。杜尚與他們做朋友,有時出席他們的畫展。
1961:被美國的三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專門研究杜尚的博士論文出現。被邀請到美國的許多大學講演。被英國BBC電台采訪。
1962:大哥雅克·維龍6月去世,妹妹蘇珊9月去世。
1963: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作品展,并同時出版關于杜尚的論文集。紐約舉辦了“杜尚、比卡比亞、斯維特斯展”。杜尚最大的回顧展在加州的帕莎蒂納美術館舉辦,一共有114件作品。
1964:法國電視台制作了“和杜尚下棋”的節目。該節目獲得電影節的大獎。杜尚的現成品在意大利米蘭被複制并展出。
1965:紐約的杜尚藝術展。美國作家湯姆金斯爲《紐約客》撰文寫杜尚。同年出版了關于杜尚的書《新娘和光棍》。
1966:BBC制作關于杜尚的影片:“現成品的反叛”,同年6月在BBC電視台播出。英國泰特美術館舉辦杜尚的大型回顧展。英國《藝術和藝術家》雜志出版關于杜尚的專号。紐約出版新發現的杜尚的筆記。
1967:法國專欄作家卡巴内采訪杜尚并出版了《杜尚訪談錄》。
1968年10月1日在法國巴黎的寓所去世。
杜尚在一次大戰期間來到紐約,繼續從事他在巴黎開始的“現成品”(ready-made)的實驗。“現成品”是指選取日常生活用品或廢舊物品制成的藝術品。杜尚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體本身内在的固有屬性;是藝術家本人通過先占了這一個(或任何一個)物體,将它放在特定位置上,才将它變爲藝術品–成爲一個藝術品關鍵不在“爲什麽”,而在“在哪裏”。
1966年在BBC在Jasper Johns和Robert Rauschenberg的作品裏我們能明顯的看出他對後世的影響,而位于巴黎的Centre Georges Pompidou每年都會頒發一次馬塞爾·杜尚獎金予繼承其創新精神的年輕藝術家。針對其作品的性質和他對雙關語以及非傳統畫布和媒介的偏愛,我們認爲他對之後的街頭藝術和電腦黑客也帶來了一定的啓發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