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春聯最火的人,馬雲所創造的這個“福”字該如何

這個字挺有意思的。

像似一老翁座攜夫人踏雪而來。

你看,左邊礻字,苗條細長,似一老夫人,右邊肥胖短粗,似一老翁,腳下踏着彐(雪)

“馬雲攜夫人踏雪迎新春參能展雨”?

春聯以及它的内容 手法 寓意(30副)

新年納餘慶;
嘉節号長春。
——這是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對聯,也是我國有曆史記載的第一副春聯,從字面上看,“納”即“享受”;“餘慶”,舊指“先代的遺澤”,《易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上聯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遺澤.下聯的大意是:佳節預示着春意常在。全連蘊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對聯的頭尾還嵌入“新春”兩個字,中間嵌入了“嘉節”兩個字,合起來“新春嘉節”,非常巧妙。

一元複始;
萬象更新。
——這是一副傳統春聯,深得世人喜愛,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廣泛,影響較大。聯意爲: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世間一切事物都除舊布新,得以新生和發展。“一元複始”,指新的一年又要開始。“萬象”,指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舊布新。聯語緊切新春佳節世人辭舊迎新的心态,簡潔明快,言約意豐,凝煉工整。因此,人們除了單獨作春聯外,還常常以它爲春聯的基本詞組,構成較長的新春聯,如“一元複始春光好;萬象更新喜氣多。”“瑞氣盈門,一元複始;春風拂面,萬象更新。”等。

人登壽域;
世跻春台。
——這也是一副傳統春聯。春爲一歲之首。中國民俗,不論出生在哪個月份,大多以“過一年,長一歲”推算,而健康長壽又幾乎是所有人的願望。此聯就是表達的這個祝福。“壽域”,指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春台”,春日登眺覽勝之處。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聯語既切春節,又含祝福,言簡而意深。

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這是一副傳統春聯。此聯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們在春節時用來驅除邪鬼的道具。現在春節燃放鞭炮,過去沒有發明火藥之時沒有鞭炮,就用火燒竹子,使其畢剝發聲,來驅除山鬼瘟神,稱之爲“爆竹”。“桃符”也是古時民俗,用桃木闆畫神像挂在門旁,以驅鬼避邪,每年春節都要更換。大約從唐、五代開始在紅紙上寫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聯),但春聯稱“桃符”一直延續到清代。寫春聯以迎新春佳節,已是幾乎所有華人的習俗,長盛不衰,隻是随着時代的變遷,内容常有更新罷了。該聯選取春節期間傳統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兩種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詞組句,有聲(爆竹之響),有色(桃符之紅),形象鮮明,描繪生動,十分準确地表達了“除舊迎新”的主旨。聯句語言精練,聲、色俱備,對仗工整,曆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廣泛流傳而不衰。

一元二氣三陽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
——這是一副使用了數字入聯和詞語典故的傳統春聯。上聯“一元”,指事物的開始,這裏指一年之始。“二氣”,指陰氣和陽氣。“三陽泰”,即三陽開泰。《易》中,農曆十月爲坤卦,純陰之象;十一月冬至爲複卦,一陽生于下;十二月爲臨卦,二陽生于下;正月爲泰卦,三陽生于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所以舊時以“三陽開泰”或“三陽交泰”爲歲首稱頌之語。下聯“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種幸福。《尚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桓潭《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多。”“六合”,指上下前後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間、整個天下。聯語巧用數字,用典恰切,既合節日,又表達了對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
竹報三多。
——五福,即壽、富、康甯、好德、老終命。見《尚書·洪範》。三多,即多福、多壽、多男子。見《莊子·天地》。聯寫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既能援引典故,使神頌其意緒豐富,又用詞簡練,對仗工穩,此春聯遂廣爲應用。

兩袖清風,造福大衆;
一身正氣,振興中華。
——元代詩人魏初《送楊季海詩》有句“交親零落鬓畢瞎羨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以“兩袖清風”喻楊季海爲官廉正,囊空如洗。後世沿襲,成慣用語。此種春聯,并非随處可用,一如衣飾,須量體而服。此聯隻宜于政府機關。

春風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塵。
手拍——此聯乃清朝鄧石如自題于書房的楹聯。春風有包容接納萬物的博大情懷;文辭筆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點世俗塵埃。何等氣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花永開。
——春天代表欣欣向榮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話,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欣欣向榮、興旺的樣子;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豔麗、斑斓,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開,形容社會蒸蒸日上、生活紅紅火火,這是個美好的祝願的意思。此聯聯概括了祖國百花争豔,萬物生輝的繁榮景象,讴歌了新時代的新面貌,盡情地抒發了春聯的創作者對祖國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的贊頌。

邁步迎春,春風撲面;
擡頭見喜,喜氣盈門。
——詞人李清照十分贊賞歐陽修《蝶戀花》一詞“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蓋以爲三“深”字連用,其用不同,殊爲奇妙。此聯“春”“喜”二字亦各連用,前後詞性不同,頗與其相類。兼之一“迎”一“見”,前者有意,後者無意;前者“有我”,後者“無我”,對舉工整且意緒豐美,此針頂聯實爲佳對。

惠風遠拂,神州溢彩;
麗日高懸,大地生輝。
——《太平禦覽》引《梁元帝纂要》曰:“春亦曰發生、芳春、青春、陽春、三春、九春;風曰陽風、暄風、柔風、惠風;景曰媚景、和景、韶景;時曰良時、嘉時;辰曰良辰、嘉辰、芳辰;節曰芳節、嘉節、韶節、淑節;草曰弱草、芳草;木曰華木、華樹、芳林、芳樹;林曰茂林;鳥曰陽鳥、時鳥、陽禽、候鳥、時禽、好禽。”人們對春日懷有好感,嘉辭美語貫于其前,遂有上列種種稱呼。簡而言之,陽風也罷,惠風也罷,其實都是指春風而已。此聯亦是贊美春日之意。

松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風一家。
——這是幅廣爲流傳的春聯。上聯舉冬季代表性的三種植物,下聯則列春日繁盛的三種果樹,以表辭舊迎新之意。“松”、“梅”、“桃”、“李”與“杏”五者皆爲形聲字,皆從“木”,“竹”字乃象形字,大體言之,頗類似。至于“歲寒”與“春風”之對,“三友”與“一家”之對,也十分工整,無怪乎廣爲流行。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多數春聯并不止于刻畫景觀之變換,往往承載有祈福的功能,此聯就屬于此類。論起流傳之廣泛,此聯恐怕絲毫不減于“一元複始”與“萬象更新”之對。

細雨無聲,滋潤滿園錦繡;
春風有意,妝成一樹玲珑。
——上聯化杜甫《春夜喜雨》“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句,下聯化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句。雖意緒有些簡單,專寫春日綠色,好在能化古人佳句,對仗也還算工穩,不妨賞之。
澤沾雨潤,楊柳依依親萬戶;
民富物豐,财源滾滾湧三江。
——《詩經·小雅·采薇》有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既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寫不舍之狀。“财源滾滾湧三江”或“财源滾滾達四海”之類,爲意欲發财緻富者常用。一雅一俗,不妨略加留意,賞其得失。

桃李迎春,無邊景色來天地;
江山入畫,萬縷詩情上筆端。
——上聯化杜甫七律《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句,“來”字自然神奇。下聯以“上筆端”對,雖然顯得勉強,氣勢也大爲衰減,然而添了不少柔媚之氣,正所謂一張一弛,頗爲奇妙。兼之下聯用“江山”,上聯用“桃李”,前者氣勢壯于後者,故而此聯顯得錯落有緻,意蘊相融,且對舉也工穩,亦屬佳對。

革故鼎新,十億神州歌盛世;
倡廉反腐,千秋禹甸慶興邦。
——“革”“鼎”本爲《周易》二卦,革爲變革之意,鼎爲鼎立之意。“禹甸”本出自《尚書·禹貢》,甸服是五服之一,此處代指中華大地。兩者同爲六經典故,相對十分妥帖。以“倡廉”對“革故”,以“反腐”對“鼎新”,相反相成,雖僅八字,天道流行隐然居乎其間,此其可賞之處。

報曉雞聲,拂曉鍾聲,聲聲悅耳;
賞心國事,舒心家事,事事關情。
——此聯仿照顧憲成東林書院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在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成。相較而言,顧聯适用的對象是讀書人,此聯則普遍可用;顧聯滿心境沉郁,此聯則心緒歡快。明季之風雨如晦,今日之國泰民安,于此可見。

天下草根争破土;
人間春水自融冰。
賞析:作者描寫野草破土、春水融冰的景象,卻拈出時下流行的“草根”一詞,爲聯語憑空增加了極爲豐厚的内涵,可謂妙不可言。

足承虎步;
勢啓龍章。
賞析:此聯本屬于生肖春聯,但作者卻對兔年的“兔”字避而不寫,上聯寫了去年的“虎”,下聯寫了明年的“龍”,前虎後龍,則兔年暗含其中了。古人說“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用來評價此聯可謂非常合适。再深入分析下去,我們可以看到用“虎步”來形容去年國家發展的成就,用“龍章”來形容明年發展的藍圖,都是非常恰當的。“虎步”指矯健威武的腳步,“龍章”喻指不凡的文采,借指大文章。承接着去年矯健威武的腳步,開啓着明年宏大的文章,今年——也即兔年——建設成就之輝煌,也就盡含其中了。分析到最細微之處,“虎步”要走出來,所以配以“足”字,古人論文章最強調“體勢”,所以“龍章”配以“勢”字,細細體會之餘,我們都會被作者獨具的匠心所深深折服。

九冬霁雪;
兩岸回春。
賞析:冬季将過,雪止放晴,這預示着冬天即将過去,大地即将回春。下聯“兩岸”即可理解成海峽兩岸,也可理解成梅江兩岸或者是中國大地上任何一條江河的兩岸。

任春題畫;
由福配詩。
賞析:作者把“春”和“福”拟人化,讓讀者聯想到回春的大地像春姑娘任意揮灑的一幅大畫,而這方熱土上人們的生活,則像是由福星吟哦的一首題畫詩。

争春莫效守株待;
競富應當破壁飛。
賞析:上聯起句便點出“争春”的主題,營造出春聯的意境,接下來作者沒有沿襲描摹春天景象的思路,而是獨辟蹊徑用了一個與兔有關的成語“守株待兔”,同時又故意隐去“兔”字不說出來。下聯起頭“競富”二字,烘托了目前國家大力發展經濟,緻力于國強民富的時代氛圍。接下來卻使用了一個與龍有關的典故,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周思來總理早年也寫過“面壁十年圖破壁”的詩句,但在聯文中作者卻隻說“破壁飛”而隐去了“龍”字。像這種故意略掉需要突出的一些字,含蓄巧妙地傳達言外之意的對聯,我們稱之爲“隐字聯”,在修辭方式上則稱爲“藏詞”或“縮腳語”。隐字聯含而不露,寓意隽永,這副七字春聯便是構思巧妙、手法奇特、語言生動的佳作,讀之令人拍案叫絕,回味無窮。

佳節到來時,正開龍步;
春光飛濺處,恰是梅花。
賞析:此聯也是以上聯來鋪墊,以下聯來完成飛躍。前人每以“爛漫”來形容春光,但終覺虛寫,此聯作者大膽以“飛濺”來描寫春光,給人以十足的動感,似有萬道光弧在我們眼前掠過。作者最後以“恰是梅花”作結,更是讓人眼前一亮,飛濺的春光似萬道光弧劃過天空,在最後的落點上凝結爲大地上的萬朵梅花,這種積極而形象的修辭方式,絕非一個“爛漫”的疊韻詞可比。

濃妝山鬓綠,淺凝水袖青,有情春色撩人醉;
遙剪故鄉雲,同看天涯月,無恙梅花待客歸。
賞析:此聯以詞曲的筆調,展現出大陸同胞對海外華人華僑以及海峽彼岸的台灣同胞的思念之情,表達了“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永恒主題。

春至小龍舞;
梅開中國紅。
賞析:這副精巧的五言春聯作品可謂言短意豐,初看之下,清新可喜,細品之後,颔首稱奇。上聯以“小龍”緊切了農曆蛇年的到來,新春佳節到來之時的“小龍舞”,使人聯想起飛舞的雪花,仿佛看到“山舞銀蛇”那雄渾的景象;使人聯想起翻騰的龍燈,仿佛聽到《金蛇狂舞》那歡快的曲調。下聯筆調一轉,從代表了中華民族精神又暗切征聯舉辦地梅州的“梅花”說起,梅花所開出的“中國紅”,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氣氛,紅梅的紅色已經與節日裏紅春聯、紅燈籠、紅窗花融爲了一體,言外之意還使人聯想起中國發展道路的特色之紅。

大道春風快馬,
壯懷好夢宏圖。
賞析:此聯純以三對由形容詞與名詞構成的兩字詞語組成,中間沒用一個動詞或虛字來連接,使人讀來節奏簡潔有力,暢達明快。上聯似由古人“古道西風瘦馬”托化而來,替換了三個形容詞後,全句頓生昂揚之态,“大道”既可指人間的道路,又可喻社會發展之途;“春風”寓迎春之意;“快馬”剛點明馬年将至的主題。下聯則把筆觸轉到了中華民族複興的“中國夢”和更加宏偉的宏圖上,緊扣時代脈搏,可謂辭簡意豐,高度凝煉。

暖日紅窗,剪數朵梅花,貼成福字;
和風綠野,吹一枚柳葉,奏響春天。
賞析:此聯以現代詩及民歌的語言和意境入聯,格調獨特,宛如一幅民俗風情畫。

龍潛東海聞雷動;
蛇舞中天帶雪飛。
賞析:上聯說去年的龍,下聯說今年的蛇。上聯說龍年過去了,蛟龍已潛入了東海,但我們隐隐還能聽到随它而去的風雷聲,而且這激蕩的雷聲,似乎還暗寓着過去一年東海釣魚島上的風雲變幻;下聯說蛇年的新春來到時,正夾帶着漫天的雪花,預兆着一個更爲豐殷的新歲。

雪花消兔影;
梅朵點龍睛。
賞析:這是一副生肖春聯,上下聯分述即将過去的兔年和即将來臨的龍年。用動物形體的改變來描寫雪花,最爲諧趣的當數唐代“張打油” 《詠雪》詩:“江山一籠統,井口一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較爲文雅精巧的還有清人聯語:“雪消獅子瘦,月滿兔兒肥。”作者以“化腐朽爲神奇”的筆力,錘煉出“雪花消兔影”五字,意境美,構思巧,蘊含豐富,潔白的雪花迷失了雪白的玉兔,同時暗喻了兔年的遠去。下聯“梅朵點龍睛”更是在上聯的基礎之上拓開新境,面對即将到來的龍年,春節便是這條巨龍的龍頭,而在春節最早綻放的一兩朵梅花,便爲這條巨龍點上了“龍睛”。 唐代齊己的《早梅》有“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之句,而此聯中的梅花則僅有那麽一“點”,但這一“點睛之筆”已足以使這條巨龍破壁而飛。

24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