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萨埵 菩提萨埵怎么念
菩提萨埵 [pú tí sà duǒ]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察锋昌顿悟真理,达败扒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萨埵梵语sattva,巴利语satta。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缚、索埵。含有存在、生、实、真、善、美、贤等义。
于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称萨埵为有情,即有情意之义;佛地经论卷二则作勇猛之义。另有心力、有、有相、含识基御、众生等诸义。萨埵亦指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于密宗,则指金刚萨埵。
扩展资料:
“菩提萨埵”是菩萨之略称。
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
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菩提
百度百科 萨埵
佛教中常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无明自在
佛教中常见用字的特殊读音
佛举下小顶教中常见用字的特殊读音
佛经中的很多用字,在现代人眼中并非是什么古字僻字,但其读音却与现代大为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梵文”的音译上。佛经中音译的情况主要有 三种:一是一些佛及菩萨或罗汉的名号;二是一些名词,由于含义太多,译成汉文过于冗长,所以保留原音;三是佛经的咒来自语。由干诵经是口耳相传,所以较多地保 留了古音(有的也可能发生了变化),所以与兵洋地念象现代日常读音不同。下面举些常见的例子。
“南无”这两个字最为常见,经常出现在各种佛及菩萨的名号之前。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等。它们是梵文[namas]的音译,表示对佛及菩萨的尊敬或皈依,佛经中读为námó,而不读nanwu。
“阿”此字在佛经中读ā,而不读e。如前面提到的“南无阿弥陀佛”。此字在佛教咒语中也经常出现。
“摩诃”这个词义沿联供照做也经常出现在一些佛、菩萨的名号之前,其意译为“大”。如佛的十360问答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就是指“大迦叶”。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经典《摩诃止观》,汉语就是“大止观”。其中的“诃宣晶但探表”字不读ke,而读hē。
“叶”此字在佛经中也不读做ye,而读she,与“友易晶型牛叶公好龙”中“叶”的旧读同。前松始干必基毫练多赶护面提到的“摩诃迦叶”,正确的放哥独称某刻江且学完整读音应为mó hē jiā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