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表现主义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于携睁1945年熄灭之后,世界被一分为二。两大对立的阵营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对弈格局。德国作为战争的肇事者在战败后,成了分割和对立的标本,东、西德国被人为地拉向两个方向。与此同时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却在战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华盛顿作为政治强势极点的同时,纽约成为战后世界艺术的中心。美国人在战后的40年里,始终把文化艺术作为有力的冷战武器,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身的文化强势,在意识形态领域施加影响。
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以一个有活力的现代主义流派的荣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政府以经济为手段的强力推动下,它的影响力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艺术的主流。然而这种美国艺术风格的源头却来自德国。战后握嫌,德国影响力和荣誉地位的丧失,使德国人产生的失落心理是容易理解的。另一方面,德国文化传统使德国艺术家对美国文化的浅显和波普化倾向的抵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博伊于斯的“社会雕塑”观念正是以一种充满历史和社会关怀的德国方式对美国文化进行了有效地对抗。在绘画领域,一批艺术家创造的“德国新表现主义”潮流所获得的世界影响力成功地恢复和加强了欧洲尤其是德辩皮岁国的文化地位。乔治-巴塞利兹,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兹,A-R-彭克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群体中的四位杰出代表。

当前形式主义的共性表现是:虚多实少,喊口号的花架子向亲情多,抓落实的硬功夫少。具体表现在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服务群众、项目建设、召开会议、改进文风、责任担当、工作实效、履行职责、对待我问题这10个方面,派生出来十大形式主义新表现、新变种、新花样。
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形式主义的一大特征是会议成灾泛滥,形成了开会“套路”“流程”和“消模式”,不从实际出发,把会议作为开展工作的唯一手文就烟段,热衷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会议安排、布置和检查工作,只要上情下达,总离不开会议,导致形式主义的会议周周、月月、年年连绵不断,花样迭出,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

新表现主义兴起于哪个国家

会上也是慷慨激昂念稿子,空对空、虚对虚地谈方案,讲成绩浓墨重彩,连篇累牍,讲问题轻描淡写,点到马即止,充斥着不着边际的大话空话,老生常谈的套话和没错的废话,听会的人晕晕乎、昏昏然,打不起精神,十分厌倦和慵懒。

2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