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画家袁帅油画作品赏析


叶正华的相关评论文章

叶正华的水底梦境——光色幻视的抽象图像钟耕略《画廊》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J,2008年10月,第5期,叶正华的艺术是对虚幻的不断追寻,然而他们的作品面貌却全然两样。我初读叶正华的作品是在2002年台北“国父纪念馆”所展出的“大陆八大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当时叶正华参展的作品题为《蓝十字》,属于他“水底系列”作品。画面所见为一裸体女子,张开双臂沉入湛蓝的水中,如十字状。身旁围绕着许多玫瑰花朵,悬浮于水中。阳光从水面照射下来,形成许多水波的折射纹理,投射于裸女身上,构成斑驳的图案肌理,与水中玫瑰交织辉映,营造了一种超现实的景象。作者所着意描绘的并非水中人体,而是那闪耀变幻的光效和在视觉经验之外的图案化肌理,似在追寻一种潜意识中的梦幻景象。其描绘是具象的,但意念是抽象的。叶的作品使我想起了美国女画家洛雷恩-史密什(Lorraine Shemesh)的绘画《水中光景》系列。史密什同样以水中泳者为题材,从水中的视觉景象探索一种神秘奇幻的光色交缠的肌理。泳者的形体线条,泳衣的夺目色彩,和翻动的波光水纹,幻化出种种抽象图形。她以理性的归纳和感性的夸张,重组出带有音乐节奏的优美图案。与叶正华的作品相较,史密什的画面效果无疑是更接近完美的视觉境界,无论是光、色、形的剪辑和安排,都无懈可击。叶正华的作品虽然在这方面尚未臻完善,但他所暗示的确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轻柔飘忽的梦中语境,史重于理,而叶重于情。叶正华的父亲是海军军人,他自小就与水结下了不解缘,对潜水又特别爱好,尤其着迷于人在水底的活动。一种浮游飘忽的虚幻感,光与景象的交融,正是叶正华创作“水底系列”的原始动力。水底本是一个奇幻的世界,但他需要通过光的折射去呈现。光不但是人类生命之源,也是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叶正华认为:“没有光,就没有我们眼中的色彩;就不会又画家要表现的对象。从古典绘画温柔光线的模拟,到印象派对光和色近乎苛刻和疯狂的追求,都体现出光的重要性。”“当我们把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阳光换一个角度去看时,我们才会知道,原来眼前的世界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叶不但注意到阳光在水底折射,与浮游的物象相交缠时所产生的图案美,而更重要的,它是企图在现实中追寻一个虚幻的世界,或在虚幻中反省所处的现实。近数年来,叶正华将水中的幻影的图形作大幅度的简化,把光、色、形象等元素作平面处理,加强图案化的效果。色彩则趋于轻盈,柔和而澄明,维持在一高亮度的透明色效。虽为油彩,但有色粉画的通透。其平面的图像处理,使水中的幻影彻底转化为抽象的图形。然而那光、色、水纹交织的肌理则更具体化了,因为它所呈现的不再是三度空间的假象,而是彻底回归到图案化的图像本质。这些新作,乍看之下恍如一副地图,画面上环绕这大大小小的斑驳色域,但当你退后至一定距离时,则画中的水底人物隐约可辨,依然是一幻视的感觉,但以平面的拼图效果呈现。奇妙的是,但观众走近画面细赏时,却发现在那些平面色块的边缘上,出现许多细小的卡通式形象。有人物,也有动物,旁边并配有一小段文字。各个形象只见有其连贯性,但又不一定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如把它们串联起来,则似在述说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又可以是片段性的。那细小的图文是以油性针笔绘写于油彩之上,精致之极,远观时似为画作中的小色点,近赏则可细审其间的卡通故事,阅读其有趣的语句。叶正华把大色面与微型图像混合,让那些故事情节在抽象的色面间顺势铺陈。有效地玩弄一种介于有机与无机、刻意与随意之间的偶发性的语言,当我们细读这些图像的旁述文字时,发觉它们用的是广东话的俚语,这种日常的口头语,提供了一种贴近生活的亲切感。叶在利用这些方言俚语去揭示广东地区的大众文化的特有精华,以彰显其风趣的魅力。《光》光,是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没有光,就没有我们眼中的色彩;就不会有画家要表现的对象。从古典绘画温柔光线的模拟到印象派对光和色近乎苛刻和疯狂的追求,都体现出光的重要性。在叶正华的油画作品中,阳光和水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起了关键的作用。不论是水中悬浮的人体,还是随波飞旋的花朵,都笼罩在不断跃动的阳光中。光线穿透水面,投射在人体上,体现出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光线完全不同的美感。穿过流动的水,洒落在人体上的光斑更是蠢蠢欲动的、暧昧的、有生命的更是美得难以形容的。当我们把熟悉淂不能再熟悉的阳光换一个角度去看时,我们才会知道,原来眼前的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画廊》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J,2008年10月,第5期,糅合卡通和绘画——叶正华巧妙平衡唯美与观念的冲突钟耕略叶正华不反对大题材的制作,但他肯定艺术家个人的独特探索意象。那种存在于生活中,与人亲近又易为人忽略的小小情节,本身即具有深刻的意义。他有意识地彰显广东人那种不事张扬的内敛作风,体现在画面上,则色彩轻柔悦目,细语铺陈,不作好高骛远之夸张。他前期的《水底系列》在形与色的安排和运用上尚未达至最高理想。而新作则形、色优美,画面的完整性及唯美性已达至极致,这正好反映了其新作路向上的惊险之处。他是在唯美艺术和观念艺术只见的绝壁山脊上行走,然后却能巧妙地取得平衡,小心地驾驭这两者的理念。叶正华借用了西方色面抽象(Color Flatness)的特色,又把地域性的文化语言特质,融入绘画与卡通相结合的领域,在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路上,寻找到一个新的有意义的方向。叶正华在新作中渗入卡通元素,可以追溯到他自小对卡通作品的浓厚兴趣。他对动漫艺术的理解,不亚于其对绘画艺术的领悟。叶认为他是1975后的中国第一代“御宅族”(日语音译,意为对动漫十分痴迷而致心理上对外界社会产生巨大距离的人群),他希望观众能在不同距离观看其作品时所产生的错位感中得到乐趣。这种试图让观众参与去解读作品的意念,正式西方观念艺术的精髓所在。叶有意把形象与非形象、绘画与装饰、观念与叙事、视觉与文字的多种元素共冶一炉,在冲突与协调之间探索一个新的创作空间。在这空间,我们可看到他的人生经验与长期创作实践碰撞时所产生的火花。其方向是值得关注和鼓励的,但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叶正华认为艺术创作除了提供欣赏的价值之外,更应彰显其社会功能,结合社会事件,积极参与。他认为当代艺术家不应该只关在画室中创作,而应广泛与社会接触,关心社会公益,艺术应该回归大众。2004年,叶正华开始在广州美院主持ANI动漫工作室,致力于以本地文化为原则的动漫创作教学,其意义已超越了纯粹设计的价值功能。新作《故事系列》可视为有别于其绘画创作的另一个发展的方向,那是直接作用于大众的艺术。诚然,我们并不否定绘画的社会功能,但绘画毕竟是精神上的建构,对于社会的现实作用在于潜移默化,提供精神上的营养。故艺术语言特色应为形象的冲击力和气氛的感染力,其妙处在于心灵的感应和传递的弦外之音。在《B仔与韵琴》和《看不懂的故事》系列里,叶正华把卡通元素引入绘画,既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可是,两者如何融合得巧妙无痕,无论是卡通的形象或述说的文字,都能达到以绘画的语言特色来表述,把卡通的娱乐性、消闲性和社会性的功能转化为绘画视觉语言的震撼力,则全画浑然一气,各类元素之间自无脱序之虑。叶正华的新作,除了在图像的平民化、抽象化,和色彩的澄明纯净方面,安排调度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之外,更在图像的质地(Texture)的营造方面有新的尝试。为了打破色面的平板单调效果,和增强平面间的深度,他在某一部分的色域中制造细密的纹理,时见花朵,时见符号类型的重复罗列。精微之处,更以铅笔描绘,皆是以图案处理的观念去统率画面,体现了当代艺术手法的执行特色。叶正华的艺术,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发展方向。金龙奖进校园:金龙奖评委叶正华主讲“不宅不要做动漫”作者:漫友网 文章来源:漫友网 点击数: 169 更新时间:2010-4-292010年4月27日晚上,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三楼大礼堂,金龙奖原创动漫大赛专家评审团成员之一、广州动漫行业协会理事国际动漫师叶正华先生,为到场的师生上了一堂有趣生动的《不“宅”不动漫》的讲座。这也是2010年金龙奖入校园活动在广州地区的第一站,全国的第五站。中国动漫产业:传统中汲营养中国文化产业网 时间: 2009-11-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魏绮思 袁帅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新塑造,非同凡响;《狮子王》成功借鉴了欧洲传统文化,绩效优异;《花木兰》、《功夫熊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出新意……当国际动漫业都在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创作源泉的时候,中国的动漫产业,是否在奋起直追,迎风而上?■吸收传统文化营养最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首届动漫艺术大展上,人们欣喜地看到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了国产动漫中去。从《小蝌蚪找妈妈》、《美猴王》到近年来的《西游记》、《麋鹿王》等,我国动漫产业很早就开始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大展上播放了一部国产动画《中华小子》。本次大展的策划人和负责人,清华大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动漫系主任叶正华介绍说,《中华小子》讲述的是少林寺3个俗家少年弟子斩妖除魔的故事,创作灵感完全来源于我国悠久的文化。当《中华小子》在法国播放时,曾在青少年类节目中夺得收视率排名第一,还曾引发了法国的中国功夫热潮。法国评论界称赞这部片子将“引发亚洲动作片新美学”,将它与香港电影人周星驰和吴宇森的作品相提并论。此外,叶正华还介绍道,像《武林外传》、《三国演义》等吸收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片,在海外均取得很好的市场。集合了中日两国一流的动画设计制作团队精心制作的动画版《三国演义》,忠实于原著,场面宏大。虽然由中日共同投资,但整部片子从前期创意、中期制作到后期合成都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另外,该片主打“国际牌”,目前,出品方正与来自美、英、法、意、俄等二十几个国家的四十多个电视机构商议播放事宜,预计年底前后将在日本、欧美等西方主流动画频道开播。■为传统题材注入新活力首部京剧题材的三维动画《国粹京剧三维动画精选》,将于明年春天正式播出并推向海外。这部国粹动画,灵感源自1963年的《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水墨表现形式,以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来演绎原汁原味的京剧唱腔,以别样的方式重现“失空斩”、“定军山”、“四郎探母”等经典唱段。该片制作方天津英方数码项目总监杨浩宇说,京剧对于爱好者来说,会看得很明白,但大多数青年人会看得很费力,因此这部动画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重新设计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内容,在传统故事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作,加入了无厘头搞笑等时代潮流的元素,力图使一般观众也能看明白。此外,在人物设计上,《国粹京剧三维动画精选》打破了常规的人物设置比例,把人物的头和身体比例定为1∶1,人物有一张娃娃脸,憨态可掬。然而在这样的改变中,仍保留了京剧的精髓,如脸谱、服饰、基本的动作规范等。杨浩宇说,他们的制作团队以后都将以中国的传统元素为创作源泉,争取制作出更加符合年轻人口味和紧跟时代趋势的传统文化题材的动漫产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亮教授说,对于动漫这种艺术形式,创新是保持活力最重要的因素。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动漫艺术中,不应是对历史及其符号的简单复现,而是给动画注入现代意义的、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生命力。“那些在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夸张幽默的动画,才更具有艺术魅力。”■向动漫产业强国迈进世界范围内,动画作为一个电影类型,虽只占电影份额的10%左右,却频频出现在全球排行榜的前列,引起世界的关注。因为动漫作为这个时代的艺术潮流,关乎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中国有4.6亿青少年,其中通过电视、网络、电影各种渠道观看动漫者在3亿人左右。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32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在5年—10年内跻身世界动漫强国。近年,国务院、广电总局、文化部又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肖永亮教授说,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大的环境气候非常好,之所以有这么多政策出台,很大原因是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在金融风暴打击下,动漫及相关版权产业、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近5年,内地动漫产业规模有较大提高。截至目前,有5000多家动漫企业,有1200多所学校开设了动漫专业,学生将近50万人,每年大概输送10万毕业生,去年年产动漫作品总量达13万分钟。


半是蜜糖半是

在假多识张消电视剧《半是蜜糖半是伤》中,袁帅的职位是副总裁,也是是MH投行的金牌VP。他聪明、霸气,有浪子侠义范儿的同时还闷骚自呀该黄没多维恋,拥有超强的智商和情商,职场上战无不胜。表面冷酷内心傲娇,十分护短,对喜欢的人有着少见的可爱与温柔。《半是蜜糖半是伤》介绍《半是蜜糖半是伤》是由于中中、个去吴建新执导,罗云熙、白鹿领衔主演,高瀚宇、王以纶、赵圆瑗、安唯绫、管梓净联合主演,肖燕特别出演的青春励志偶像剧。该剧根据棋子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患有重度眼泪过敏症的江君多年后在职场重陆加伯高遇童年玩伴袁帅,却发现对方处处与自己为敌,经历了一番番风霜雪雨后,纪末那成前史买级带两人冰释前嫌慢慢相知相爱的故事。罗云熙介绍剧中的袁帅是由罗云熙饰演,他1988年7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2010年12月27日,以JBOY3组合成员身份出道,并日增肉带推出单曲《爱的契约书》。2015年,因出演电视剧《何以笙箫默》而崭露头角。因出演的古装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润玉而被大家熟知。


3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