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罗是谁?

柯罗 (1796.7—1875.2).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1875年)在近八十年的生涯里,留下达三千幅作品,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其中,风成季简牛续括也景画占大部分。“在否体河我的生活中,只有一个梦寐以求来自的目的,这就是画风景”。他说,“以寄于自然的坚强感情和不屈服于任何打击的忍耐力来追求自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360问答,最好不要从事画家这个职业。”他终生热爱自然,主张走向大自然。
柯罗童年时代在巴黎郊外学校读书时议门袁了黑别,常到附近的乡间散步,培养了对自然的喜爱。后来三度旅行意大利,三度到瑞士,并到过荷兰、伦敦等地,主要的时间都陶醉于当地的景色,面对自然作画。尤其是意大利,他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到处写生,创作因械只溶另金十磁曲若无数的意大利风景画。而他在法国居住的岁月里,大部分日子都在巴比松枫丹白露隐居画风景。巴黎公社时期,柯罗曾被传富钱松吸身批铁跟积选为革命画家委员,但他置身于政治之外,漫游亚维瑞、诺曼底、阿腊斯等法国城镇,描绘他心里向往的古城风光和农村景色。这些地方的原野聚往采应思经写功复打和树林,对柯罗来说,不仅是创作上的对象,更是他心灵上的源泉。
早期,他的风景多为城兰景与原野,建筑物轮廓分明,阳光照射下的大地画得非常坚固,远中近景的空间感十足。到了后期,他很巧妙地把神话人物安排在大自然里,使其与优美的风景糅和交融。曾经抗拒阳光照射的坚固大地,如今也散发水蒸气而氤氲浮动,树木和人物都成容钢单周去战维宗为一片朦胧,并从水中辉映。画面的构成完全依赖光的波动和水蒸气的浮晃而酝酿浓厚的梦幻气境春地求什扩增括氛。
1996年在柯罗诞生两百年之后,巴黎大皇宫国家画廊举行他的大回顾展,重略数移新肯定了他在艺术史上的控煤孙境容地位。柯罗一生过着独身生活,艺术占据了他整个心田。而他在画坛的成名和荣耀,是靠着每年参展巴黎的秋季沙龙所获得的。在19世纪的法国绘画史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相继争辉,柯罗漫长的一生经历了所拿他积宪选英食的沉杂有的这些美术运动,但他均非开创这些流派的先锋人物。他受古典美术教育,曾是忠实的古典主义者。他热衷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念,对自然的崇拜,使他成为诚挚的写实主义者地防超酒顶岩序识传队。因此,批评家认为柯罗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他汇合了19世纪所有的主流,而为当时刚屋使群与副践殖场劳刚兴起的印象主义开辟了道路。(何政广)

柯罗年谱

1796 7月17日生于巴黎卢浮宫与杜叶丽公园附近的巴库街125号。出生时的建筑现已改建为百货店。父为贾克—路易·柯罗,母亲为玛丽—法兰丝娃·奥伯颂,经营妇女服饰店。柯罗小时曾在店里的出纳簿上画了许多铅笔涂鸦。(拿破仑第一次远征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结盟,珍纳发现种痘法。1798年德拉克洛瓦出生。)
1803 7岁。时入巴黎尔沃吉拉尔街十五号鲁杜里埃经营的寄宿小学。(1804年拿破甲呼感费报问举免愿现系仑称帝。1806年泰纳画《雾中的日出》。)
1807 11岁。寄宿于浮翁父亲友人赛尼贡家,进入浮翁名门中学就读。喜爱自然的梦想家赛尼贡家族对自然事物的知识,也带给柯罗很大影响。(大卫完成《拿破仑加冕大典》。)
1812 16岁。离开浮翁。进入巴黎近郊的波瓦西寄宿学校,两年后毕业。(英美战争开始(1812~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败。格林兄弟出版《童话集》。1814年米勒出生。)
选它消丝学景化1815 19岁。回到巴黎的家,希望当画家的梦想得到父亲的许可。白天的织物商会工作,晚间到修斯学院学画。(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巴黎,开始“百日天下”,接着在滑铁卢战败,流亡圣赫勒拿岛。)
1817 21岁。继续一面工作一画作画。距巴黎十五公里的凡尔赛附近的亚维瑞城中,从风光明媚的森林池畔购买别墅。柯罗在这别墅中自己的卧室里设了画室,假日到此散步作画,与大自然又有了接触。(杜比尼出生,1819年高尔培出生。)
1822 26岁。去年妹妹去世,父母亲将她去世后所退回的陪嫁人予柯罗作为学画费用。随同龄风景画家米夏隆学画,但米夏隆数月后去世,柯罗改入维克多·贝尔坦画室。在涅夫勒河岸13号建造最初的画室。(希腊发表独立宣言。土耳其虐杀基奥斯岛的希腊住民。)
1825 29岁。决定到意大利旅行并研究传统绘画技术。秋天与同门画友爱德华·贝尔坦从巴黎出发,经洛桑到意大利波隆纳、悲冷翠,12月到罗马,住在西班牙广场附近。直到1828年均以此为据点赴意大利各地旅行作画。(法国立法订立十亿法郎法,作为法国革命期间亡命贵族财产赔偿金。俄国尼柯莱一世即位。英国开通世界最早的铁路。德拉克洛瓦到英国方旅行。)
1826 30岁。结交贾克·雷蒙·布拉卡沙与安德烈·吉胡等人。(摩洛出生。)
1827 31岁。同门友人佛利兹到罗马。从罗马寄作品《娜妮桥的风景》、《罗马乡间》两件参加巴黎的沙龙展。(贝多芬去世。)
1828 32岁。夏天在威尼斯度过。9月经威尼斯回到巴黎,与家人聚会。(戈雅去世。)
1829 33岁。赴枫丹白露、诺曼底、布尔塔纽等地方画风景。(希腊独立。安格尔担任巴黎美术学院教授。)
1830 34岁。在枫丹白露作画。7月革命,避开动荡不安的巴黎,与建筑师朋友普瓦罗到夏特、诺曼底等地作画,完成杰作《夏特大教堂》。(毕沙罗出生。)
1831 35岁。冬季在涅夫勒河岸的画室度过,常到布尔塔纽、奥维尼、莫尔瓦等地作画,以《枫丹白露森林风景》等四件油画参加沙龙展。
1832 36岁。在枫丹白露作画。(马奈出生。)
1833 37岁。《枫丹白露森林的浅滩》参加沙龙展获二等奖。这个奖给柯罗莫大的鼓励。到诺曼底及苏瓦松旅行写生。(英国废止殖民地奴隶制度。清朝鸦片贸易扩大。安格尔被选为美术院院长。)
1834 38岁。《意大利风景》、《海边风景》等三件作品参加沙龙展。因为在沙龙得奖而使父母反对他远行的态度软化,他第二次赴意大利与画家克兰贾同行。5月从巴黎出发,经布尔塔纽、里昂、亚维浓到马赛港,坐船沿地中海到意大利。在翡冷翠、威尼斯、米兰等地参观作画,并沿阿尔卑斯山回到法国,10月到巴黎。(德加出生。)
1835 39岁。到法国各地旅行作画。以《丽华湖景的回忆》与《沙漠中的艾卡》等作品参加沙龙展。(葛罗去世。)
1836 40岁。赴法国中部奥维尼、亚维浓等地旅行作画。
1837 41岁。《圣·杰洛姆》等三件参加沙龙展。(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康斯坦堡去世。)
1839 43岁。参加沙龙展以来历经十二年,所获评价愈来愈受肯定。(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塞尚、薛斯利出生。)
1840 44岁。夏天在曼特郊外奥斯蒙家度过。为司法官路易·罗贝尔的曼特邸宅浴室壁面作意大利风格的装饰画。为教堂制作《往埃及记》壁画。三件作品参加沙龙展,其中一件《小牧羊人》被政府购买。(罗丹、莫奈、鲁东出生。)
1841 45岁。以《拿波里附近风景》与《德谟克利特与阿伯德尔人》参加沙龙展。(雷诺阿、莫利索出生。)
1842 46岁。旅行瑞士。以《果园》与《意大利风光》参加沙龙展。
1843 47岁。《索多玛城的毁灭》、《水浴的少女》与《夕暮》参加沙龙展。从5月到秋天,三度到意大利旅行。(罗斯金出版《近代画家论》。)
1844 48岁。受政府委托为巴黎圣尼古拉杜夏顿尼教授制作《耶稣受洗》,于1847年完成。(高尔培以《带黑狗的自画像》首次入选沙龙展。亨利·卢梭出生。)
1845 49岁。以《荷马与牧羊人》、《黛芙妮与克罗埃》等作品参加沙龙展。其中,《荷马与牧羊人》灵感得自安德烈·塞尼埃的诗《盲人》,极受佳评。1863年柯罗将此画捐赠圣洛美术馆。(波特莱尔著《1845年的沙龙》。安格尔获三等勋章。)
1846 50岁。获骑士勋章。柯罗逐渐受到艺评家的瞩目。波特莱尔也赞美他的画。《枫丹白露的森林》参加沙龙展。(美国、墨西哥战争爆发。英国废止谷物法。)
1847 51岁。德拉克洛瓦到柯罗画室拜访。11月父亲去世。(高尔培旅行荷兰,见到林布兰特、哈尔斯油画。)
1848 52岁。共和政府举办免审查沙龙展,柯罗被选为沙龙展评审委员。九件作品参展,其中《意大利牧羊人》与《意大利土地》被政府购买。(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成立第二共和制。高更出生。)
1849 53岁。《橄榄园的基督》为政府购买给朗格勒美术馆。(高尔培画《奥尔南的葬礼》。)
1850 54岁。此时风景画带有幻想的倾向,并对人物画发生兴趣。(清朝发生太平天国起义。米勒画《播种者》。巴尔扎克去世。)
1851 55岁。《清晨,仙女婆娑起舞》、《日出》等作品参加沙龙展。《清晨,仙女婆娑起舞》为国家购藏。2月母亲去世。回家探望。(泰纳去世。)
1852 56岁。旅行瑞士。阿佛雷特·罗赫着手写柯罗传记,并制作柯罗作品目录。(法国第二帝政成立。)
1853 57岁。再度赴瑞士旅行写生。住家移至福布尔·普瓦梭尼埃街56号,画室也设于此,成为他此后一生的作画场所。试作玻璃版画。《黄昏,远方的塔》、《早晨,牧羊人》等参加沙龙展。(俄土战争。梵高出生。)
1854 58岁。8至9月旅行荷兰、意大利、参观林布兰特、鲁本斯与荷兰绘画。
1855 59岁。《戴安娜有朋友们》、《二轮马车,蒙勒兹附近的玛克西的回忆》、《春》、《夕暮》、《意大利的回忆》、《黄昏》等六幅富有诗意的风景画,在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大受评审委员会佳评。同时参加的有安格尔四十多幅油画、德拉克洛瓦三十五件油画。结果,柯罗获得最高奖。更兴奋的是拿破仑三世买下他的油画《二轮马车,蒙勒兹附近的玛克西的回忆》。名声确立,请他作画的订单不断,忙于作画。(安格尔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举行大回顾展。高尔培发表写实主义宣言。惠特曼谷发表《草叶集》。)
1856 60岁。到诺曼底旅行。完成亚维瑞教堂壁画四面。此壁画为摹写意大利绘画。
1857 61岁。多次观赏歌剧。画了很多速写。此时作人物画较多。(米勒的《拾穗》参加沙龙展。)
1858 62岁。拍卖油画三十八幅,收入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法郎。(塞根迪尼出生。)
1859 63岁。《梳妆》、《但丁与维吉尔游地狱》等三幅画参加沙龙展。六年前开始画的《基督行道图》完成。(意大利统一战争爆发。秀拉出生。)
1860 64岁。移居巴黎。(林肯当选第十六任美国总统。)
1861 65岁。长时间在枫丹白露作画。女画家贝尔特·莫利索成为柯罗的入室弟子。《宁芙之舞》、《日落》等参加沙龙展。(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意大利王国成立。布德尔、麦约出生。)
1862 66岁。一幅油画参加伦敦世界博览会。7月赴伦敦,停留一周作三幅画。(克利姆德出生。)
1863 67岁。《日出》等参加沙龙展。赴瑞士各地旅行。(巴黎举行落选展。孟克出生。德拉克洛瓦去世。)
1864 68岁。以纯熟技法完成杰作《摩特枫丹的回忆》(静泉之忆)在沙龙展出,为政府购买入藏于枫丹白露宫殿(现藏于巴黎卢浮宫)。(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条约成立。罗特列克出生。)
1865 69岁。夏天在枫丹白露度过。《艿密湖景的回忆》、《牧羊星》等油画三件参加沙龙展。
1866 70岁。参加沙龙展的《孤寂》一画被拿破仑三世爱妃购藏。在画室中以作人物画为主。(康丁斯基出生。)
1867 71岁。六件作品参加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米勒获一等奖。(美国向俄国购入阿拉斯加。奥匈帝国成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刊行。波特莱尔、安格尔去世。)
1868 72岁。《浅滩·夕暮》等参加沙龙展。与杜米埃一起在杜比尼家作装饰画。(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开设。米勒获五等勋章。波纳尔出生。)
1869 73岁。《阅读中的女子》等两件作品参加沙龙展。到曼特、亚维瑞城等地作画。(苏伊士运河开通。马蒂斯出生。)
1870 74岁。普法战争间生活困穷,但仍作画不辍。(7月,普法战争爆发,9月发表法国第三共和国制宣言。)
1871 75岁。巴黎动乱,避居法国北部。(卢奥出生。)
1872 76岁。《阿腊斯近郊》、《亚维瑞城的回忆》参加沙龙展。年龄虽高但仍到法国各地旅行。(莫奈画《日出—印象》。蒙德里安出生。)
1873 77岁。《牧歌》与《越境者》参加沙龙展。作品受画商、顾客欢迎。在克布伦建立画室。(高尔培亡命瑞士。德加描绘舞女及都市生活油画。)
1874 78岁。《明月的回忆》等参加沙龙展。10月14日姐姐去世。柯罗患了胃癌,但仍忍着病痛埋头作画。画了《蓝衣女子》等作品。(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纳达尔画廊举行,有三十人参加。)
1875 1月6日病情恶化,卧病无法作画。接到1月20日在巴比松死去的米勒讣闻,柯罗送给米勒遗孀一千法郎的抚慰金。2月22日在画室去世。在圣多杰尼教堂举行葬仪,埋在贝尔·拉吉斯墓地,享年78岁。沙龙展出柯罗作品《樵夫》等三幅。(法国制定第三共和国宪法。马尔肯出生。米勒去世。)

雷洛阿 的资料…..急!!!

雷诺阿(Reneir Pierre Auguste 1841-1919)
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年生于法国中部偏西的城市利摩日,父亲是一位裁缝,母亲专做妇女的连衣裙。1845年,雷诺阿随全家人一起到了巴黎。
到了上学的时候,雷诺阿进入了一个基督教教友会创办的学校。它设立在一个旧修道院的附属建筑物里。他从小做事认真,对于识字、拼写、计算,莫不如此。不过,突出的才能还是表现在绘画方面。由于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为了节省纸张,他常常用父亲画衣服样子的粉笔,在地板上作画。对此看到眼里的母亲,为他买了练习本和铅笔,她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搞出点名堂来"。
雷诺阿在音乐方面也具有天赋,音乐教师古诺(后来成为著名的作曲家)认为他的声音极好,适合于唱男中音,在这方面大有发展前途。古诺不仅单独教给他如何识谱、演唱,而且指导他作曲,经这位老师缓此推荐,雷诺阿进入了圣艾弗斯塔来教堂的合唱团并参加了演出。古诺还请出了修道院的院长,专门到雷诺阿的父母那里,动员他们的儿子去学音乐。在古诺看来这是一位未来的伟大的歌手。
由于家里的经济状况无力支持雷诺阿继续学习,父母不得不为他寻找一个生活上的出路。1854年,一位瓷器作坊的老板,提出可以接收雷诺阿为学徒,这个行当又很为父亲所欣赏,很快地雷诺阿就成为了这个作坊的学徒工。由于他心灵手巧,不久就开始在瓷器的边缘上画一些花纹,后来又转向了人物画。这一段经历对于培养他分辨色彩和提高绘画技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出色的工作,使他成为学徒中的佼佼者,为此,他拿到了120法郎的月工资。为了提高自己、开阔眼界,中午他抽出时间到卢浮宫去观摩那些艺术大师的作品,自己作速写。晚上,有时还到雕塑家的工作室,去画下所看到的作品图形。此时,和他一起打工的学徒给他起的绰号是"鲁本斯"。自从4年之后出现了用机器瓷器画后,雷诺阿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只是偶尔为一些特殊的订货作画。过了不久,瓷器作坊倒闭。
离开了瓷器作坊之后,雷诺阿到了一家手工艺作坊,在扇面和防雨窗帷上画画,监摹到上面。此外,也为在巴黎的二十多家咖啡馆的墙壁画过装饰画,包括到巴黎郊区枫丹露森林中去写生。他认为"用铅笔画上几笔,要比空洞的大道理更有价值"。他的体会是"一时不动画笔,手很快会变得僵硬"。
经过几年打工,他积蓄了一点钱,于1862年4月考进了美术学校。到1864年4月,他通过了多次考试、在透视、素描、写生等几种比赛中,他都是顺利地通过,他还参加了学院派的瑞士画家格莱尔的工作室学画。在这里,他遇到了莫奈、巴齐依、西斯莱,并且成了好朋友。大画室里除去在画架上作画的人之外,就是隔玻璃窗的裸体模特儿。经济上拮据的雷诺阿,时常拾起废弃的颜料管,挤出所剩的颜料画画。格莱尔讲话不多,作风比较民主、学生比较自由。画室里存在着不同思想的争论。巴齐依、西斯莱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而毕沙罗、莫奈更为激进,他们主张完全抛弃对前辈大师的研究,只从大自然中汲取教益。雷诺阿虽然赞同他们的基本观点,但有一定程度上的保留。当丢勒提出应该烧掉卢浮宫的时候,雷诺阿持不同意见。在是热衷于自己的直觉,还是沉醉于大师的教诲这一矛盾面前,他始终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有一次,格莱尔问道:你好像是为了取乐而画画的时候,雷诺阿的回答是:假如我不是为了寻找乐趣,举此我就不画画了。1864年初,画室关闭。从此,他与西斯莱、巴齐依、莫奈同样地走上了边创作、边自学的道路。
自从雷诺阿完全放弃了装饰画之后,他就与莫奈住在一起。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有一段时间,吃的主食是用画换来的菜豆,吃的蔬菜是含淀粉的。所挣的不多的钱,主要用来支付画室的房租、模特儿的工资、买烤火用的煤。这一时期保留下来的作品有他父、母的肖像,《狩猎的黛安娜》等。1863年,他的作品《舞女埃斯米拉达》入选官方沙龙,这幅画后来被他自己毁弃。
1864年夏,这些走上了自己探索道路的年轻画家,先后到了巴正哪迅比松村附近的夏依搞创作。有一次,在雷诺阿作画时,遭到游人的取笑,巴比松派画家狄亚兹为他解了围。同时,这位装着一条假腿的画家,指出了他画面上着色偏黑,并慷慨地告诉雷诺阿可以随意使用他的颜料。接受了这位前辈大师的忠告以后,他的画开始变的明亮。此时的雷诺阿为德拉克罗瓦、柯罗、库尔贝、马奈的作倾倒。尤其是与库尔贝的结识,对于他走上现实主义的通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枫丹露森林中作画的年轻画家中,没有谁比雷诺阿更接近于库尔贝。1866年,他在马洛特村完成的作品《安东尼大娘的客栈》,从题材到人物描绘的,朴实无华、用色偏暗,显然是受到了库尔贝画风的影响。
在枫丹露森林中作画的雷诺阿,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以致林中好奇的鹿站在一旁竟全然不觉,只是当他站起身来检查画面效果,将鹿吓跑后,他才得知。据他自己说鹿有时扒到了他的肩上,向自己的脖子吹气,有时还把他的面包吃掉。在这里他的得意之作。画面上是一位打着洋伞的女孩,身穿白纱衣裙,手戴手套,站在树林里。是一幅有阳光照射和阴影的风景中的人物画。《丽莎》与《西斯莱夫妇》,尽管仍有库尔贝的影响,但这已是确定了画家个性的画作。在作品中,他不使用线条,而是以明暗层次来表现形体。
1869年,雷诺阿与莫奈一起,在巴黎人常去游玩的青蛙塘这个地方,画了《青蛙塘》,他的自由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瞬间所感到的日光变幻中的景物,以及色调,是他的"印象主义时期"的画作。
60年代末期,雷诺阿常去盖尔波瓦咖啡馆。那里集聚了革新派画家,谦逊而稍带神经质的这位画家,不怎么在那喧闹的场合里发言,对于那些理论性的问题,他也不感兴趣。在他看来生活是美好的,绘画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以他的睿智去捕捉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给以体现,也就够了。而不论别人如何。他乐于创造调子欢快的作品,他只承认自己是个革新者。尽管与伙伴们同样地鄙视官方艺术,但也对自己作品在沙龙落选表示惋惜。他认为争取在沙龙展出作品是很自然的事。雷诺阿曾对丢勒·吕厄说过:"我之参加沙龙,完全是一件商业事务,这就像某些药品,它既没有什么益处,它也没有什么害处。"又说"在巴黎,难得有15个美术爱好者喜欢那些不为沙龙所接受的画。"在1864、1865、1868、1870年的沙龙中,都有雷诺阿的作品入选。
1870年,雷诺阿应征入伍,到了波尔多的军马配种场。当那里的一位军官知道了他是画家之后,提出叫他给自己酷爱美术的女儿上一点课。在这位军官调到比利牛斯山的塔布之后,雷诺阿也随之到了那里,进入了骑兵团。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了巴黎。
在巴黎,他可以得到画肖像的委托,和在他的画室里摆姿势的模特,巴黎悠闲舒适的生活、高雅的女士、可爱的儿童,这一切都是他所爱好的。在他画人物时,他的弟弟爱德蒙一会向过路的男士问时间、一会拦住一位女性打听道路,乘他们交谈之际,迅速地将人物的形像记入了自己的画本。有的时候,他也到塞纳河畔的阿让特伊,与在那里租下了一间房子的莫奈一起画风景。两位画家同样地运用小圆点和小笔触来表达画面的明暗层次,使所表现的物象具有在画家心目中独有的特点。在这里,雷诺阿也为莫奈画了肖像,他是最喜欢为同伙画像的,西斯莱、塞尚都作过他的模特儿。
在1874年印象派画家第一次联合展览会上,雷诺阿的作品受到的责难最少,只是有人反映他的《包厢》"画的丑",说他的《舞女》中人物的腿"软绵绵"。画家自己认为这是把他当作不足挂齿的人的原故。他说:"不被人理睬是叫人不安的"。这个时期里,印象派的画家几乎陷入了填不饱肚子的境地,雷诺阿已经不敢再去光顾他常常去的小饭馆,尽管那里可以记账,因为什么时候能还,一点把握也没有。
艰苦的物质生活并未影响雷诺阿对于生活的热爱,欢乐、愉快几乎贯穿于他的全部创作活动之中。1876年的《烘饼磨坊街的舞会》,及1881年的《游览后的午餐》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对于发现、挖掘现实生活,画家乐此不疲,他常常说"必须随时准备出发去寻找新的题材",他在这方面的作品,应该说是对印象派的重要贡献。在出外采风时,如他所说"随身只带一把牙刷和一块肥皂"他蓄起了胡子,并不是为美,而是挤出了刮脸的时间去作画。外出吃饭只找小饭铺,住宿就是类似安东尼大娘客栈那样的小店。凡是能够步行去的地方,不坐车。坐火车买的是三等慢车票,在他看来这样不仅省钱,还便于观察、体验生活。由于雷诺阿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他的作品除去大量的肖像画和裸体画外,也有风景画、静物等。它们大都是易于为人接受,包括一些反对印象主义的人,也无法拒绝。因此,在其他印象派画家作品无人问津的时候,他的画有市场。比如画商马丹,宁愿出425法郎买下雷诺阿的《包厢》,而不要毕沙罗的画。在买画的收藏家中,有一位关税局的官员肖凯,开始他靠紧衣缩食省下钱买艺术品,后来继承了一笔遗产,是他最早地发现了雷诺阿的作品,他格外垂青于这位画家的艺术,雷诺阿为他的夫人画了像。1878年,他又画了《维克多·肖凯肖像》。在一次拍卖行举办的画展上,巴黎富有的出版商夏潘蒂买下了雷诺阿的《河边的渔夫》。后来,画家又为夏潘蒂埃夫人及其子女画了像,(在此前的1869年,画家曾为夏潘蒂埃的母亲画过像)。为此,雷诺阿得到了一笔钱,得以租到了一个带花园的房子,屋后的花园可以使他在户外作画,这里也成了朋友们的聚会之所。
1877年,在开依波特的赞助下,印象派画家联展开幕,雷诺阿参与了会场布置,并提供了22件展品。在他的建议下,配合展览发行了小型报纸。1878年,还发行了一本名为《印象派画家》的小册子,对包括雷诺阿在内的5位画家作了简介。书中认为他是真正的印象主义者,是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并预言他们的艺术将被人们普遍接受。1879年,雷诺阿的《夏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入选沙龙,并获得很高评价。
按照雷诺阿的说法,绘画作品自己"不会走路",为了观摩前辈艺术大师留在自己国内的名作,1881年,他到了意大利。当他看到提香(1490-1576)画的宫女后,激动地说真想上前去吻吻她。拉斐尔(1483-1520)在梵蒂冈的壁画,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那不勒斯博物馆,看过庞贝绘画之后,他认为这是用很少的笔触,描绘出了最丰富的色彩。据说随着雷诺阿年龄的增长,他的调色板上的颜料也日益简化,与受到此地画家简陋的调色板影响有关。威尼斯的美、那不勒斯的景色、维苏威火山,都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从而用画笔将它们一一地记录了下来。
1882年,雷诺阿患了肺炎,病中他接到了开依波特的邀请,希望他参加第7次联展(4、5、6将均未参加)。雷诺阿送去了25件作品。对于3月25日开幕的这次展览,马奈的评价是"发现了印象主义的全部光辉的作品"。
自从意大利之行以后,雷诺阿对于文艺复兴时期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以至对于学院派的安格尔的画风有了新的认识。到了1883年,据雷诺阿自己说,他的作品"发生了一个突变",并认为自己已经走进了印象主义的死胡同。为此,他毁掉了自己的多幅油画。他感到过去在户外作画,过多追求光的现象,忽略了其他,比如画面结构。此后,他的作品中的色彩日趋单纯化,并注意将描绘的形体约束于轮廓中。借鉴了安格尔的技法,回到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上。在作画时,他将要表现景物的细部,先用钢笔仔细地描绘出来再考虑上色。在反思的基础上,他力图摆脱印象主义,尽管此时印象派的作品已经逐步为公众所认可。
在受到了凡尔赛宫的一个水池边上的浮雕《宁芙们》的启发下,他先后用了3年的时间,于1887年画成了一幅117.8×170.9厘米的大幅画《浴女们》,画面上人物轮廓线之明显及其色彩,都显示了与过去不同的特点,是画家短暂的"安格尔时期"的重要作品。这幅大作在画店展出时,受到了观众的称赞。
进入90年代以后,总体上看雷诺阿的油画逐渐推动了生气,色彩以橙、红、棕为主,有的人物造型,由于主观的夸张而显得臃肿。在这期间,也创作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肖像画。
1897年,在一次骑自行车的途中,他滑进了一个水坑,正好跌倒在一堆乱石上,右臂被摔断,从此留下了后遗症,在右臂打上石膏的时候,他坚持用左手作画。到了转年的年底,右臂已不能活动。从此雷诺阿开始了和病痛斗争的漫长岁月。1902年以后,他的右眼神经部分萎缩,风湿又加速了它的萎缩,手指开始蜷缩,已捏不住画笔。后来,又发展到走路不稳,开始是将拐杖头包上橡皮防滑,很快又由一支拐杖变为两支。到了1912年,他已经离不开轮椅,全靠妻子阿里娜照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画家依然坚持作画,为了防止手被画笔磨破,在手心里垫上一块柔软的布。当人们看到了那畸形可怕的手、和骨关节发出咯咯响声的时候,很难想像这位老画家是怎样作画的,依然如故的是他的敏锐的目光,无论是天空还是飞鸟,或草丛中的小虫,他都明察秋毫。完全瘫痪的后果,愈加激发了他奋力作画的决心。
1915年,他的夫人死于糖尿病后,雷诺阿每天由厨师从床上将他扶起,帮他坐上轮椅或汽车去作画。再往后是坐在一靠背扶手椅上,两旁捆上竹杠,由人将他拾起到画室或作画的地方,在那里将画布绷到上、下两根可以转动的横木轴上,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作上下调节。1918年完成的《浴女图》,就是这样工作的。在雷诺阿去世后,经家属商议决定将该画赠送给卢浮宫,开始时遭到拒绝,当美国人准备买走的时候,当局决定改变初衷决定留下,避免了这件重要的作品流失国外。
严重的疾患、瘫痪的双腿、严重变形的双手都没有迫使这位大师放下画笔,1919年12月3日,临终前他的要求是叫儿子递给他素描用的铅笔。
综观雷诺阿的艺术生涯,不愧为印象派的先驱,他的早、中、期作品当属印象主义范畴。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与印象主义决裂。总的说来,他既在户外作画,也在室内作画。既注意在一定条件下的光景物对光反射的效果,也并不忽视景物自身的形态。在反对学院派的假想臆造、寻求生活中的实际的同时,也怀有对光、色瞬间变幻的印象的兴趣。他使用明快漂亮的颜色,也关注细致鲜明的轮廓。他既有印象派称道的直接描绘自然界的作品,又有大量颇具个人特色的人物画。与前辈人物画家比较,他的人物画生动活泼、色彩丰富。他经常描绘的对象是妇女和儿童,在他笔下的人物中,看不到忧郁、伤感,而是美好的、愉快的、迷人的。这正如著名作家莫泊桑对他的评价"他把一切都看得那么美好"。除去中、后期为一些富人和顾客画过一些肖像画外,画中人物主要是亲友、画家、普通百姓、儿童等,表现的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举止。包括其他题材的作品在内,它们多不具有什么重大社会意义,缺少的是批判性的评价,即使是他的人物画,他也并不刻意描述其内心世界,这也许就是画家的追求。
链接内有雷诺阿经典画作及介绍

3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