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抽象艺术?

中国“抽象”的由来在西方的架上抽象艺术概念传进中国之前,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中一直没有出现过“抽象”两个字,抽象两个字的汉字翻译是从日本转过来的。 在中国文字历史上,有意、象、意象和超象(超以象外,司空图语)的词义和抽象最接近。意可以解释为意境、意思、意念、意想等,象是“两仪生四象”、“大象无形“的象,意象是物象、表象、心象和语象合成的有机统一系统。和抽象相比,“超象”一词,超越物象、形象而非具象,可能比抽象更加贴切于“抽象”。但是,100年以来,进入中国文化语系的“抽象”一词的概念早已确立,后来者已经没有必要来改变这样一个既定事实。 西方架上抽象画(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形成</B>架上抽象画是现代艺术的一部分,是和现代艺术一起发展和起步的。 现代艺术是在19世纪中期在欧洲起步,从印象主义开始。在西方艺术史教材里,被视为现代艺术划时代的作品是马奈1863年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是最具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的“印象”之名,就是出自他1872年的作品《印象·日出》。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塞尚,是第一个把现代主义艺术从具象带往抽象形式的画家。塞尚对色彩的理解是现代画家中最精辟的。他认知饥念为,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只有色彩是真实的。他的“把自然还原为圆柱、圆锥与球体的三种基本形状”的认识,影响了立体派的诞生,从而促成抽象艺术的发展。塞尚是理论意义上的西方现代形式主义主流艺术的鼻祖,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从塞尚那里,抽象画有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萌芽,立体主义的出现,让抽象画有了表现和施展拳脚的机会。最初抽象画和具象画是混杂在一起的,也就是半抽象的。在画面上有一些形象,只是这些形象是通过几何体的方式变形表现的,还不是纯粹的抽象。即使是一些纯粹以几何体加颜色的方式来表现的绘画作品,也会用一些具象的符号,来表达某种象征的意味。立体主义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迈向抽象艺术的步履,并且直接导致了抽象画两大流派(热抽象和冷抽象)的诞生。 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1911年在巴黎接受了立体派的绘画观念,并且把立体派演化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几何抽象画。蒙德里安认为,造型艺术表现为两种倾向:写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前者是我们的审美情感的一种表肢念现,这种审美情感是被自然和生活的外表形象唤起的。后者是一种色彩、形和空间的抽象表现,它是通过一种更抽象的手段表现出来的,而且常常是几何状的形和空间,其目的是创造一种新搭困的真实。

2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