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水墨画竹子的画法吗?
马少君作品
墨竹画法
介绍
在中国的文化中,竹子是坚贞、 有节气、有骨气的象征。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如画妙笔赞美过竹、描摹过竹,就连伟大词人东坡居士也曾这样赞叹“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传说唐代李靖见北都童子寺有竹 , 只长数尺, 便令主管僧寺的和尚每日报竹平安 ,此后, 人们便把一切平安信息都叫 “ 竹报平安” 。 古人还曾留下诸多咏竹诗句 “ 高节人相重 , 虚心世所知 ”, “ 直饶岁冷无调叶, 任是霜凌不变心 ” 。诗仙李白又有 “ 开门风动竹 , 疑是故人来” 句, 称竹为 “ 故人“。竹子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传统题材,它为历代画家所喜于描绘,那么该怎么画水墨画竹子,水墨画竹子的画法有哪些呢?
写意竹子创作
应注意黑、灰、白的处理和水墨浓淡变化;
构图应有章法,疏密得当,根据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创作;
枝干应挺拔有力,根据生长规律节节分明;
写意画竹叶子的组合用笔应分为“个”、“介”、“少”、“分”等几种组合构图;
写意竹子创作笔法变化莫测,选择种翻究品己先自己最理想的几种手法,加以熟练和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手段;
从简单入手,先观察历代名家佳作,尝试临摹,待熟练之后可以加以完善创作;
切记:“笔在心里、心在笔端、胸有成竹、枝枝连叶、叶叶连枝”的创作秘诀。 此外,中国画写意创作贵在随心所欲,因此作者的心态很重要!画如其人在写意竹子里能够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画竹的学习上也不状合可全沿袭前人技法。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便注该所变化, 广收兼蓄,古代 的、 现代的、 当代的, 凡是有参考价值的 都学习吸收, 以适我用。 如来自在画粗毛竹时 根据需要采用提斗正反互用, 画出大 小不同的竹竿, 然后补枝画叶, 待全干 后, 在纸的背面施以桃胶、 矾水等, 再染 画淡墨竹叶念车从开查减端己言队修, 增加层次, 虚叶并施水冲之 使其渗化, 产生虚实关系, 有层次, 有空 间, 有厚度感, 使竹子与自然浑然一体。 笔墨情趣自然生动地呈现出来促充停停湖之烈, 使其表 现技法能很好地为画面的主题、意境服务。
古代有哪些画竹子的画家,代表作是什么?
3、文同/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代表作有《墨竹图》。
4、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属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克恭生性坦荡平易,与世落落寡合,遇知己则倾心相交,终身不疑。房山有田二顷,此外身无余资。他身为色目世家,但汉文化修养极高,去世前还特命丧葬“用朱文公法”,无疑是一位汉化代表性人物。
仕于南方时,他酷爱钱塘山水,余暇则呼僮携酒,杖履登山,留连尽日。画以山水、墨竹著胡扮称,兼及兰惠梅菊。
代表作有《墨竹坡石》。
5、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纯做贺,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其父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
柯九思博学能诗文;善书,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赵孟頫影响,主张以书入画,曾自云:“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做派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柯九思多藏魏晋人书法,如晋人书《曹娥诗》,也有部分宋人的精品,如苏轼《天际乌云帖》、黄庭坚《动静帖》等,经他鉴定的书画名迹流传至今者颇多。
代表作有《竹石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柯九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克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板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