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考藝術(美術)作品鑒賞評估最好的學校

你看看 美術史論 中國美院有的呢 我覺得這個該有的呢 這個工作我不知道呢 不過美術鑒賞在高中運用的比例采年采判形探較廣泛呢

試析一個中外優秀繪畫藝術作品。

《撐陽傘的女人》Femme a l'ombrelle
作者: 克勞德 莫奈 Claude Monet

印象派是19世紀中葉歐洲藝術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重要階段,印象派畫家以創新的姿态登上法國畫壇,其鋒芒針對陳陳相因的古典畫派和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

以"光爲畫面主角"的印象派最偉大的大師莫奈曾經畫過二幅《撐陽傘的女人》,一幅作于1875年,一幅畫于1886年。

首幅畫裏的采用仰視的角度來表現畫面的人物,女人半側着身子,衣褶因爲她的轉動也在旋轉,動态的呈現着這一微妙的動作,而平衡女子動作的是她手持的陽傘。
陽傘的灰綠色調與天空融合在一起把人物既與畫面結合又使人物跳出背靜那澄明的天空動感在人們眼前。畫面中的遠處的小男孩兒又拉深了畫面的層次感,不僅突出了撐陽傘的女人也把遠處的天空顯得更加高遠。
但,在印象派中"光才是畫面真正的主角"。在這幅畫中,采用原色并列、重疊和補色手法,形成新的繪畫語言。爲了表現物體的動态變化和光色的斑斓絢麗、光怪陸離,畫家采用小筆觸和色調并列方法,有些顔色不再在調色闆上調配,而是黃、藍并列,時而重疊,并把黃和綠、藍和橙色補互對比,使色彩在強烈視覺沖擊中産生新的和諧。
光與影正是依托于這兩個人物跳躍穿梭在人們眼簾中的。女人身後的天空如同水一般透明多變,仿佛一指就可以戳破。
陽光透過湛藍的天空灑到女人的衣裙上,正因爲光影的作用,女人的上半身色調昏暗表明她處于傘的陰影之下。 微風揚起的裙袂上有莫奈最擅長捕捉的光與影——藍天的光彩、女子腳邊墨綠的草與淡黃的花朵的顔色。裂祥它們反襯在女子的裙子上,袖肘上。女子腳下順着微風傾斜的花草,仿佛可以聞到泥土與花草混合的清新氣味。
用模糊大塊的筆觸來描繪,是莫奈在繪畫技法上的一大特點。這也是印象派不注重所描繪的主題本身而注意光影的需要所産生的必然結果。在這幅畫中,我們尚且可以看出撐傘女人的外貌,但是她和她構成三角型起穩定畫面作用的兒子的面貌卻被簡化成了僅有兩個黑洞洞眼睛長相的人。
可是,也正因爲這樣,我們不必糾纏在畫面的技法上而能把更多的心思花在畫面所傳遞的,清晨,母親和孩子散步的惬意及其中的微風,藍天那種恬靜美好當中。

所以印象派的勝利在于它不僅僅是開拓了一條奇路使人們耳目一新更在于它可以把畫家自身的感受記錄下運源乎來傳遞給他人。這種心靈上的震撼是其他流派所無法比拟的。
從中也可看出當時莫奈初期作品風格強調瞬間的感官色彩來搭建一座用色彩構成的絢麗的世界。突破當時束縛繪畫的古典主義,把繪畫從單純的照物寫實中解放出來,開拓了一條用眼睛捕捉"瞬間美好"的新的繪畫流派。

作于1886年的《撐陽傘的女人》和第一幅畫在構圖上相差不遠,人物在衣着上更是如出一轍。但,比起第一幅,人物處于更次要的位置,印象派很少畫人物,風景中的色彩變化才是莫奈的永恒主題。所以第二幅《撐陽傘的女人》足以看出莫奈及整個印象派的走向。

畫中大塊的墨綠和棕紅的,凝重的顔色。不再看見早期注意天空光影的糾纏和光影對人物的影響,換而之是大塊更大塊的顔色鋪成一幅畫甚至連人物本身都隻是畫中顔色的一部分(上一幅中女人的尚可辨認的面目在這裏徹底被簡略掉)。或者說我們可以感受到畫面裏的風不再是清晨的微風而是夕陽落下的晚風,吹的人物身後的雲彩在大塊急速的運動,熾熱的陽光照在草上淹沒了女人的腳,女人上半身因爲撐陽傘形成的陰影和下半身被陽光照耀仿佛要燃燒的裙子形成強烈的對比,加上飄揚的紗巾給人以視覺沖擊。
兩副幾乎同樣的以撐陽傘的女人爲主題的作品,但是意境卻相差萬裏。這就是印象派的核心所在——此時此刻的光和影。而光與影永遠在變,水中的浮光掠影,空中的色彩萬千,地上的花朵妖娆。不變的是對影的捕捉對光的追随。

這件作品是莫内早期的印象技法畫作。畫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撐陽傘的女仕,而畫面偏左較遠處的就是她的兒子。這是一個晴天的早上,兩母子在草地上漫步。

整幅畫隻用了簡單的藍、綠、棕等自然的色彩,給人一種甯靜舒适的感覺。畫中的女仕占了畫面大部份的空間,成爲畫的趣味中心。但左側的小兒子與陽傘和女仕旁悉也構成一個三角形,得到一個平衡的作用。

雖然此畫是莫内早期的作品,但也可見他已很好地捕捉光影和畫中的瞬間印象感覺。畫中女仕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較暗的色彩,表明是處于陽傘的陰影之下。而整個陽傘、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陰影區,與女仕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對比(小兒子方面也一樣),就如現實中看到的一樣。另外,女仕擺動的頭巾和長裙上的绉褶也加強了畫面的動感。

9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