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奖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经济学似乎是一种“飘浮”在空中的理论研究,很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而评委会在2018年的选择,让不少人感叹,诺贝尔经济学奖真的不再“落伍”了。2018年的大奖花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以表彰二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相结合。

分析称,二人的研究关注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两大议题。前者首创的综合评估模型,被广泛用于模拟经济和气候共同发展,后者的理论则被用于制定促进技术创敬迹新和长期经济繁荣的法规和政策。

2017年的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研究,被指“让经济学分析更加符合人性”。塞勒通过行为经济学,探究人类“心理账户”。

他指出,受多种心理作用影响,人们会变得非理性,难以管好钱包。比如,同样是价值1000元的鞋子,消费者在购买普通款时会犹豫不决,但面对名牌打折款时可能会冲动消费。

2015年的获奖者安格斯·迪顿发现,钱多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高收入带来的是生活满意度,而非幸福本身。

他还专注研究个人消费行为,并提醒人们遭遇经济窘境等负面影响后会节约花钱,但从长期看,“剁手党”们很可能还是会继续“买买买”。

获奖者的中国故事:期待手机付款的生活体验

每次来中国都会期待出门只需带手机就能付款的生活体验,关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使用,我已经是行家。——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

据统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81人中,有20多位与中国颇有渊源。

唯一女性得主奥斯特罗姆曾多次访华。1997年,她和丈夫文森以及他的中国博士生一起进行项目研究,“我们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杭州。我对中国农村扒稿灶地区的研究春扮兴趣从那时就开始了。”

1978年的获奖者赫伯特·西蒙,与中国多个学术领域的教授长期深度合作。与西蒙有过接触的一名中国教授回忆说,西蒙到访中国的时候还很想见一见钱学森,因为二人在美国总是错过。

2012年的得主罗伊德·沙普利与中国的缘分更久。194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作为中士被派往成都,还在服役期间参与了抗日战争。

1991年的获奖者罗纳德·科斯虽从未踏足中国,但其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影响深远。他一直关注中国实际问题,与中国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交往颇深。2008年,年近百岁的科斯还自掏腰包举办了一场与中国经济有关的学术研讨会议,并在闭幕致辞中由衷祝福中国。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萨金特和西姆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A观点错误来自,方法论是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源于经济学家对经济活动的观察和思考,故B观点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D观点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360问答概括和总结,故答案应选B。
考点末伟吃: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点评:哲学的智慧队响十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出斤乎煤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本题难度一般。

1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