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克利在哪裏出生的?

保羅·克利(1879~1940)出生于瑞士,但其一生主要是在德國度過的。作爲音樂教室的兒子,他從小受到過良好的音樂教育,不過最終他走上的卻是美術這條道路。判桐曾經拉小提琴的雙手創造出了極具個性、充滿幻想的藝術世界,這成就使他無可非議地跻身于最傑出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之列。

克利早年曾在尼爾藝校求學,并曾師從于墨尼黑藝術學院的斯塔克。1911年,他與康定斯基、馬爾克、麥克等人相識,并參加青騎土社的有關活動。1914年前後,他與麥克結伴去了突尼斯和非洲,這一旅行使其藝術發生了某種重要變化,漸漸地,他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角。應該說,克利所接觸到的藝術影響源是相當複雜的,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雷東、思索爾、德勞内、畢加索、盧梭……。在這些紛繁複雜的影響面前,他保持了冷靜。審慎的思考和細緻的探究對其獨樹一幟的風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克利認爲,在藝術中“直覺是決不可能被替代的。”他對憑直覺自主描繪的兒童藝術很感興趣。兒童特有的符号創造能力、形狀變化能力,尤其是無拘無束、天真率直的特性尺悄令他頗有啓發。有時他也試着象孩子畫畫那樣,由着筆在畫布上信馬由缰地自由塗繪,獲得某種直覺形象,再對之加以有意識的改進,從而得到他所需要的東西。他的作品看似天真稚拙,實際上卻是深刻而獨特的。形是克利作品充滿魔力的重要方面。他用點、線、面組構出各種象征性符号般的形狀,這些形狀在畫面上自由自在地延伸變化,又出乎意料地碰撞在一起,激蕩出某種不可思議的震顫力。有些形象非常可愛,遊弋的魚、怪物的面孔、紅色的氣球……仿佛出自孩童之手。有些形象則與顯微鏡下的浮遊生物、微生物等有着高相關,它們排列、組合、變化、重複,展示着藝術家的奇思妙想。顔色是克利作品充滿魔力的另一個方面,它們與形如此緊密地融爲一體。

有時,暗底襯托出鮮明響亮的紅黃色;有時則是顔色樣片般的漸變與疊加;有時,色塊與色線進行着小範圍内的分割與争鬥;有時,在棋盤似的網格中,在最亮和最暗的兩極間,色彩和色度被非常娴熟地推進和後退……克利那些令人心動的畫面常常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起音樂,确實,深厚的音樂素養令他很自然地把某些音樂的形式借用到了繪畫中。節奏、韻律、漸變、重複、展開,這些與音樂相符的性質在其畫中反複出現,帶給觀者難以言喻的美感和極具豐富的形式。克利認爲,藝術應該關注“已經創造了和正在創造着世界的那種力量”,認爲“以前我們慣于表現地球上看得見的陵沖渣東西,不是我們喜歡看的東西,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東西。今天我們揭示可見的東西後面的實在,這樣來表示一個信念:可見的世界隻是宇宙中一個孤立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别的潛在的實在……。”這在某種程度上闡釋了克利的藝術探索,也讓我們能對他那隐含在稚拙下的深刻和精辟有所了解和領悟。威爾奈·哈弗特芒先生曾這樣評價,“他是一個有新感受的原始人。”

28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