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19世纪英国两代浪漫主义诗人,看看他们的创作有什么异同
热爱准比自然、讴歌自然是浪漫主义的显著特点之一。但浪漫主义内容广博、思想复杂,它只是一种文学思潮,而不是一个狭隘的相同麾纛的派别。浪漫主义素来有消极、积极或曰反动与革命之分,但本热增向蛋补丰益差似和染文不使用这些有失偏颇的字眼。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浪漫主义确实岁及明是音有至少两种派别,它们在政治主张、人生哲学、审美趣味、艺术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英国倒简需族菜仅水状听的浪漫主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液婷军斤胶永火在十九世纪最初的几十裂小兵差放样盐伤紧己年里,先后出现了两代引人注目的浪漫派诗人。较早的一代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为代表,亦即湖畔派。第二代以拜伦、雪莱为代表。下面,单就这两派的自然观(分别获宣最议配导根频以华兹华斯和拜伦为主要代表)作些比较。
华兹华斯和拜伦都是英国人,相同的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共同特质,且互相影响。“对英国的气质追本溯源,它们全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明显的本源上,即生气勃勃的自然主义。”1英国的这种自然主义首先表现为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识怕省集故左营延,其次是诗人们以高级动物的喜爱以及他们以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青年时代的拜伦身边可说是有一座完整的动物园。再就是,个人的独立性是英国人的突出特质。“这个岛国上的人,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2诗人们都崇尚自由,向往自在的生活。但就是这有着许多共同特点的自然主义,又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华兹华斯是一类特性的代表,拜伦则是另一类典型。就生活经历、描写对象而言,他们的诗风具有明显的不同。
华兹华斯出身于富裕的中产帮按子室括市检老夜东阶级家庭,接受过高等教育,接受过别人赠送的财查核富,继承了家里的一远贵掉脱查倒号告种世后份遗产,做着一份闲差,终生养尊处优,八十周岁寿终正寝。从这样恬静从容、无忧无虑的经历中找时不出任何一类引起激情的机缘。华兹华斯曾经谈到:“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我给这些诗定下的主要目的是,选择普赶激并音尼凯十酸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尽可能通篇都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叙述和描绘它广困女记行亲责绿镇们,同时又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3华兹华斯喜欢超车阶认真地观察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常生活中的琐琐屑屑,并在他那非凡的记忆库里储存起来。日后的某一天,再把这类印象从灵魂的库存中取出,饭东调叶坚强重新欣赏、审视,细细咀嚼,雕刻琢磨,遂成诗篇。因为不是即景之作,而有了一段审美的时间差和心理距离按市围征属末罗千草,他的诗作中的理智的成分是占据上风的。自然,在他的心目中,是促使人们按照新教精神反省的鼓舞者和启示者北茶担求月搞式多。任何一件平凡的东西都蕴含着某种深奥的寓意。在他的《孤独的游云》一诗中,一片飘逸的金黄色水仙似乎代表着一种具有安抚、震慑作用的宗教神秘力量。
华兹华斯的过分冷静和审慎招来了雪莱的嘲笑。雪莱认为,就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爱而论,他正逐渐变成精神上的阉人。大自然在华兹华斯那里是神圣的母亲,是精神支柱,是宗教信条,他虔敬地仰望,膜拜,赞美,不敢有丝毫的亵渎。
拜伦的经历又是另一个极端。甚至可以说他过的是一种极少数人能相比的极其跌宕起伏的生活。他行为不羁,放浪形骸,才高情浓,愤世嫉俗,被当时的社会视为恶魔,招来了无数的嘲讽和攻击,被迫离开了祖国,四处漂泊。面对上流社会的虚伪,面对平民百姓的麻木,他狂呼,他呐喊,面对华兹华斯笔下宁静的大自然,他同样满腔激情。同样的客观世界,在不同性格不同心绪的人眼里,变得迥然不同。拜伦更注重的是发掘自然的力量与壮美,也就是那契合他本性的特质。拜伦的身上流着暴烈的诺曼武人的血,他属于提坦巨人族,他爱的是激动和狂野的自然,爱的是自然界气度恢宏的美,他熟悉的是大自然的宏伟现象和巨大的变化。在拜伦看来,咏海,就是咏唱狂风恶浪、覆舟沉船;写天空,就要写暴风骤雨、雷电交作。他与之交往的自然,他引为荣耀的自然,是灭绝生命的自然。
在拜伦咏海的诗行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字眼:roar,fear,terror,break,sweep,wash……但并不是说拜伦的笔下只有这些令人狂怒、激动的大场景的描写,他还是大自然的恋人,恋人必然就会有温情脉脉的一面。拜伦与当时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他注定是一个孤独者。正像恰尔德·哈洛尔德一样,他做不到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他懂得自己是一个“最不适合与人群为伍的人”4,处在吵吵嚷嚷、拥挤杂沓的人群中,既不被人爱,也没有所爱的人,这在拜伦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可怕的孤独。他宁愿离群索居,与纯洁、博大的自然溶为一体,享受脉脉含情的抚慰。他喜欢独自静坐在岩石上,对着滔滔的河水与广漠的荒原沉思冥想,在这种自由的精神交流中,他虽是茕茕孑立,却其实是最不孤独的。
由于厌恶大都市的虚伪文明而逃向大自然寻求慰藉——在这一点上,拜伦和华兹华斯是极为相似的。华兹华斯曾在《自然景物对于唤醒并增强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想象力的影响》一诗中写道:
不止一次两次,我为摆脱喧哗,
藏进一处安静的湖湾——或是
调皮地一闪身,离开热闹的人群,
在星星的映影上刻划着图形——
我们不难看出,这与拜伦诗作中表达的感情是相当接近的。难怪华兹华斯曾指责拜伦对他的剽窃。华兹华斯那种独特的弹拨和清新生动的诗行,确实在拜伦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作中留下了类似的印迹。这一点是无须否认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一点,拜伦是一个善于取借别人所长又能有所创新的作家,他并不是一个只嗜好摧毁传统庙宇的狂魔。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主要特征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歌与小说作品
在理想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浪漫主义文学更多地采用了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以富于幻想的方式创造出想象的和虚构的艺术世界。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说:浪漫主义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
因此浪漫主义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往往带有幻想的特点,在虚构的特殊的环境中,描写一些具有奇特的超人品格、行为和能力的形象。
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为了纯洁自由岩春的爱情,可以死而复生;《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能力;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以他的人格、道德,可以感动一切人,可以做到一切事,可以使从不说谎的修女,也为之违反教规。
所有这些形象显然不是现实生活种可能有的,而是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希望,富于理想色彩的人物或英雄。正如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
“在最狭义最本质的意义上说,浪漫主义就是人的灵魂的内在世界,他的心灵的隐秘生活。在人的胸部和内心里,潜伏者浪漫主义的秘密源泉。”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突现主观倾向。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情感。
扩展资料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粗姿耐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册镇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漫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漫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