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艺术家电影,让你快速了解西方美术史

看电影,轻松了解西方美术史的同时,还能通过美轮美奂的艺术家传记电影养养眼,提升个人审美。

一起边看边学吧。

01.《雷诺阿》

巴洛克艺术的电影有哪些

推荐指数:四颗星

故事发生在1915年的法国,著名的印象派艺术家雷诺阿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晚年,妻子的去世,身体上的病痛,加上儿子让雷诺瓦在战争中身负重伤,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年迈的雷诺阿日渐消沉,一蹶不振。就在此时,一位名为安蝶尔的模特出现在了雷诺瓦的生命之中,年轻貌美的安蝶尔让年迈的雷诺阿重新焕发活力。然而这一切随着雷诺阿的儿子回家而改变,小雷诺阿与父亲一样对安蝶尔一见钟情,小雷诺阿炙热而强烈的感情令父亲再度坠入了痛苦和焦灼之中,雷诺阿将这份痛苦转化成为了创作的动力,一幅幅美轮美奂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从他颤抖的手下诞生了。

电影故事情节并无新奇,近乎平铺直述,但是令人称奇叫绝的是电影画面以失焦来模仿印象派的朦胧感,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养眼的油画。

02.《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推荐指数:五颗星

风车之国荷兰,有史上三大伟大的肖像画家,他们分别是伦勃朗,梵高和维米尔。相比于伦勃朗和梵高享誉全球的声名,维米尔并没有过多的艺术八卦供世人叨叨。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改编于英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虚构了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传世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背景历史,讲述了一段17世纪的感人爱情故事。整部电影犹如一幅油画般的荷兰风情画,每一个画面都可以定格,气氛让人窒息。浓墨重彩的画面下映衬着细腻内敛的情感故事,让人沉醉让人心碎。动人非凡的画面,欲言又止的暧昧情愫。

身份卑微的少女在爱情里面也是弱势,任由画家左右。画家那附庸风雅的妻子始终是他的艺术,他的体面。而其他不过是缪斯,是猎艳。

03.《眩:北斋之女(2017)》

推荐指数:五颗星

葛饰北斋,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梵高,德加等印象派画家都是他的粉丝,他还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橡搏”中的唯一的日本人。而他的女儿葛饰应为也是一位伟大的浮世绘画家,她跟名字一样梁枣祥,性格中有一股男儿气概,像极了波伏娃,或者伍尔夫,但又带着一点江户子的玩世不恭。也许是父亲是天择之人,所以葛饰应为无论在艺术上有多精进勤奋,都是父亲旁边微不足道的衬托。电影《眩:北斋之女》的焦点对准葛饰北斋的女儿葛饰应为,描写了一个父亲盛名之下,不但不迷失,反而努力寻找自己方向,却在爱情上又爱而不得,一个立体生动的葛饰应为。

04.《莫娣 Maudie(2016)》

推荐指数:四颗星

当提起民间艺术家,很多人都会想起76岁才开始学习画画,最终名扬全球的摩西奶奶。而电影《莫娣》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描述在加拿大美丽的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一位患有关节炎的民间艺术家莫娣·刘易斯,身形佝偻,相貌不扬,被亲人嫌弃的她,对艺术和幸福的追求,贩卖作品为生的励志生活。生活不顺?命运不公平? 莫娣从来不抱怨,她只会笑着,拿起画笔,美化它,贫穷的生活也可以过成一朵花。

05.《我与塞尚》

推荐指数:五颗星

著名作家左拉和现代艺术之父塞尚都是法国文艺界中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更令人瞩目的是天才之间的友谊。一起长大的两人,从小穿梭在法国的田园山头,穷小子左拉期望在文学圈崭露头角,桀骜不驯的富家子弟塞尚心无旁骛的热爱着绘画艺术,一个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更为深厚,一个沉醉在自己的浪漫艺术中,不同信念和追求的两人注定会心生间隙,不会长远。本片便是围绕着天才之间著名的决裂而展开,曾经知音相惜的天才二人,会迎来握手言和吗?

06.《弗里达 Frida (2002)》

推荐指数:四颗星

弗里达,墨西哥国宝艺术家,她的绘画才华曾经令毕加索都岩培自叹不如。《寻梦环游记》里面那个骷髅女画家就正是弗里达。本部电影就是描写弗里达传奇的一生。车祸,用绘画对抗身体上的疼痛和残疾。疼痛却让她画出惊人的天才画作。相比她的艺术天分,她的情感史也一样绚烂传奇。面对生命中的变故,从不言败,一生经历了35次手术,3次流产,最终无法生育,却活成人生赢家的故事。相信每一个逆境中的人都能从她的故事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07.《透纳先生》

推荐指数:五颗星

透纳,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英国历史上最著名,技艺最精湛的艺术家之一,擅长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通过他的一己之力,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本部电影再现了他视绘画为生命,热情创作的艺术人生,一生佳作累累,即使临死前都挣扎着爬起床临摹一具女尸。晚年的他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用食材、口水等不可思议的颜料作画,为画痴狂,令人动容。

08.《夜巡 Nightwatching (2007)》

推荐指数:五颗星

伦勃朗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这部影片讲述了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浪漫情事和职业生涯,并着重讲述了他的代表作《夜巡》的创作过程。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他拥有接踵而至的订单,美满甜蜜的爱情。直到1642年他的妻子为他生下小儿子不久去世,生活开始大转折。随之而来的是因为为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画家创作的集体肖像《夜巡》又被顾主告上法庭,使伦勃朗蒙受了事业上最重大的一次挫折。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他开始陷于债务之中。人世沧桑、人情冷暖……

09.《梵高:画语人生 Vincent Van Gogh: Painted with Words (2010)》

推荐指数:四颗星

文森特·威廉·梵高,这位用明亮鲜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画家,生前却寂寂无名,郁郁不得志。在麦田里扣动扳机,让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7岁那年。梵高的人生故事已多次被搬上电影银幕。但卷福出演这位天赋异禀且癫狂的印象派大师,还是让观众多了份期待,值得一说的是,剧中的旁白皆来自于梵高写给弟弟提奥及亲人的信件,更有助于我们透过梵高绚烂的画作,了解他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10.卡拉瓦乔 Caravaggio (1986)

推荐指数:️️️️️️️️️️️五颗星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画家,巴洛克画派。影片是对性、犯罪行为和艺术的一种深思,导演成功地将影象和绘画这两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现出来,丰富地描绘出意大利传奇画家的一生。 导演贾曼也是一名画家,出于对卡拉瓦乔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崇敬之心拍摄此片。拍摄手法和风格别出心裁,是一部优秀而生动的传记体影片。本片获得1986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在票房上也有不俗表现。

伟大的艺术家犹如璀璨繁星,照亮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他们不仅用作品,更是用他们传奇的艺术人生影响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建筑

古罗马式: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360问答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千奏慢铁少镇务几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之菜扩想府同务盟鸡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罗曼建区编冷沉引万着筑
罗曼建筑承袭初期吧察改行脱爱虽整笔图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布宁写答聚亚占孔属布父杂。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类介双医纪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怕刘过他式了飞取针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随着罗曼建善就师门死认量例筑的发展,中厅愈来愈高。为减少和平衡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横椎力,并使拱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后来创造出了哥特式建筑。罗曼建筑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罗曼建筑的著名实例联土院感游判须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
听更权植角块松训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阻凯入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土转斤践防区流水抓办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倒紧圆道变标仅续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酒缺南品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某短了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端光材苏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留然乙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极衡夫医促胶吸精认由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巴洛克式:
巴洛克建筑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9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1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