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是怎样一个人,怎么评价他的艺术
Gustav Klimt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1918年2月6日卒于同地。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代表作为《埃赫特男爵夫人》。1897年退出维也纳美术家协会,另组织维也纳分离派。其他作品还有藏于奥地利美术馆的《接吻》。
克里姆特是一位独具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的绘画大师,他所认为的“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这正是他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之处。
此前有人将克里姆特归为表现主义画家,实际上并不准确,他应该是象征主义画家。前者不拘泥于准确的人物造型,多用强烈的色彩表达情感;后者人物造型基本写实,多从文学、圣经中取材,表达深刻寓意。比如《女人的三个阶段》,通过描绘三代人来暗喻人的出生、成长、死亡的主题。
作为“奥地利分离派”的发起人,克里姆特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唯美主绝悔首义和象征主义精神相结合,主题主要是“爱”和“死亡”。“他的作品可以被称作是‘梦幻的死亡之花’。”王端廷说,华丽、冷艳是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给人的感觉是“在绚烂舞台上演出的一场死亡之剧”。
克里姆特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他经常运用沥粉、贴金箔、嵌螺钿、贴羽毛等等特殊技巧,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这和他雕金师的父亲关系密切
不过,对克里姆特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母亲。这个女人一生向往当歌剧演员,但终未能如愿,以致精神有点失常。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克里姆特对于女人的态度始终矛盾。一方面热爱,另一方面又认为女人没有理性。克里姆特的作品中的女人美丽、冷艳,“既是天仙,也是杀手。”
克里姆特作品中的人物除了面部、裸露的手、胸等地方被描绘成立体的,其他部分都是平面的、拼贴的。之前曾有学者认为这种装饰性极强的平面化手法是受到日本浮世绘和中国艺术的影响。不过,王端廷认为,克里并数姆特绘画的最重要的来源应前拦当始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教堂的“马赛克”。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克里姆特的白桦林作品赏析?
《白桦林》- Birch grove 1885-1889 30 x 50 cm 布面油画 伊萨克·列维坦 – Isaak Iliich Levitan(1860~1900)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藏。
《白桦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宁静、温馨、柔和的光线。整个树林都沐浴在那暖暖的阳光之中,使人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投入,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19世纪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在风景画方面,列维坦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列维坦曾因积劳成疾,一度赴意大利、瑞士和法国考察和疗养,接触到法国正在兴起的印象主义外光画法,这对他的画风改变有一定的影响。在此画中,列维坦尝试描绘阳光照在桦树林中的光感和空气感,具有鲜明的印象派画风。列维坦的作品情调细腻,情景交融,诗意盎然,充满着民族主义的思想感情。《白桦丛》便是这样的风景画,画家抒情的手法,诗意地展示了白桦林的魅力,让人从中领略自然的生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