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洛可可艺术盛行的阶段有哪些?
法国洛可可艺术的盛行期,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大致有三个阶段:一、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以及1726~1743年枢密主教弗勒里(路易十五的宫廷教师)摄政期;二、蓬巴杜夫人时期;三、1767~1774年的杜·巴莉夫人时期。我们已知道布雪是蓬巴杜夫人宠信的画家,他的艺术自然也反映着蓬巴杜夫人时期的特征;福拉哥纳尔(1732.4~1806.8)的作品,则可以说是杜·巴莉夫人时期的艺术代表,尽管他在巴结这位夫人时慎清未能凑上趣好宴。杜·巴莉夫人曾委托这个被她称为“小弗拉戈”的画家画一组木板油画,总题目是《少女心中的爱情升华》,一共五幅,分别是《追逐》、《约会》、《问候》、《戴冠的情人》、《遗弃》。据说在其中一幅《约会》上,因男女主人公很象杜·巴莉夫人和路易十五而冒犯了国王。
不过,有的美术史家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原因。原因倒是在一幅题为《遗弃》的画上。本来它应叫做《欲望》,当全套组画呈上去时,不知谁改了题。其时,杜·巴莉夫人正处极受路易十五宠爱的时刻(杜·巴莉夫人是继蓬巴杜夫人之后的路易十五的又一情妇,她比蓬巴杜夫人长得更美,也更年轻),因此犯忌。这一幅著名的《秋千》,也是装饰性木板油画。就创作时间与艺术风格看,它与杜·巴莉夫人委托的五幅木板油画是完整的一组,都属于1765~1772年间完成的作品。《秋千》一画描绘的是浮华贵族少年藏在树丛里偷看小姐荡秋千的场景:这时秋千上的小姐一只高跟鞋不慎脱落并甩了出来,这位浪荡公子准备伸手去接。尽管画得十分细致,比如,花园的景色与树丛画得很美,画意的格调却极其低俗。
这幅画代表了当时贵族的艺术趣味。以调情为内容,在福拉哥纳尔的全部作品中占有一定优势,而且无论从内容与形式上看,比起他的老师布歇来,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诚然,福拉哥纳尔的进步的艺术思想与颓废的贵族趣味是并存着的。后者在为显贵们订购而作的那些幅画上,表现得非常露骨,轻佻的内容与高超的色彩技巧,是福拉哥纳尔友孝银继承布歇“向妇女献殷勤”的一种绘画“传统”。类似这种描绘男女间风流艳事的画还有好几幅,如描绘舞会上一位少妇溜到侧室与情人仓促接吻的《偷吻》(藏列宁格勒艾尔米塔日博物馆)、抱着少女试行求爱的《门闩》、纨绔子弟用梯子爬到阳台上与心神不宁的少女幽会的《约会》等。有些方面几乎还显出色情描绘的成分。当时的沙龙内就有人抨击这种绘画。但他的名声也从此沸扬,他的画完全是迎合巴黎上流社会的。不过,福拉哥纳尔的艺术与他的品行有着明显的两重性。
他不象布歇那样甘为宫廷的雇佣画师,也不贪图官方的赞助。在整个18世纪画家中,他是第一个公然蔑视院士们的画家。1769年后,他避开了皇家美术学院。后来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推举为国立美术馆馆长与美术展览会的评审委员。然而,在他艺术的繁盛时期,为了金钱,他却乐意给富人们画一些爱情与放荡题材的小画。无怪他的朋友说他是一个可悲的“为混饭吃而粗制滥造作品”的画家。
巴洛克,洛可可,歌特的异同点…(侧重建筑方面的说)
巴洛克:
16世纪末~18世纪中叶,西欧艺术中盛行的艺术风格。过分夸张的激情、过度渲染明宽结友获喜赶买几的富丽堂皇、高昂的气度和感人的情调,通过形式的对比和特殊灵活性表现出来,明显表露于巴洛克建筑中。巴洛克建筑的特色就是构筑的紧凑有力及建筑体或建筑群之360问答间的奇特通廊。巴洛克式艺术风格的外表纪念性和装饰性。在为宗教(天主教)服务方面,特点是把雕塑和绘画的注意力集赶同中在耶斯和门徒们的受苦受难上。俄国的列宁格勒的冬宫、斯莫尔尼大教堂等是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作。
洛可可:
产生于路易十五时期测的法国,盛行于十八世纪前半叶欧洲。表现了贵族上层阶级的趣味。明显的特色是缺少深刻的思想内容,外表富丽堂皇,装饰精巧奇异,以有意不对称见长,以复每台美条载现想异生航水杂的曲线著称。建筑物的内部装修广泛采用框架式的复杂的大副复墙画,贝壳外形油,装上无数镜子,造成轻盈和非物质的印象。德国各小邦的宫廷建筑和公园建筑中,以及俄国拉斯特莱里的建筑中有保留。
哥特:
西欧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是建筑和造型艺术)。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法国北部,形成于十八世纪。在教堂建筑中得到了最大发展。特点是具有宏伟性,垂直结构,尖形拱门,有冲向天空的急促感推重换龙效快未曲响。教堂里往往有壁画、雕塑和装饰,着重人物表情。哥特式艺术具有现实主义特征,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风格,具有很强广泛性。
大概的异同:
都产生于中世纪欧洲,都经过了文艺复兴时期。都集中表现与建筑艺术中,都注重装饰性。巴洛克和哥特制认脸末鲁断座续落士著具有宗教性,尤其是哥特,洛可可则是一种贵族阶级的表现物,攻需烧供酸足益与宗教无关。就装饰性来说,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装饰性都注重华丽,而哥特注重多者互只庄严、崇高和神秘感欢促西而……(你可以自己再比较一下总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