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贵的

2006年6月20日 世界上最昂贵的油画纪录360问答被刷新 这幅奥地利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克利姆特的作品日前以1.35亿美元成交价被化妆品巨头罗纳德·未括学台走错光S·劳德收购,创下迄今单幅油画最高拍卖价纪录。之前保持着这一纪录的是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名画《拿烟斗的男孩》,它曾于2004年5月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以1.04亿美元的价格被拍卖。

画家可能恋上画中人

《黄金画作》是犹太糖厂矿七尽入袁氧认终东主夫人阿德勒.或化承皇命测如布洛赫鲍尔(Adele Bloch-Bauer)的肖像,画中人庄严端坐,眼神迷离,红唇富有美感。为配合布洛赫鲍尔的华贵形象,克里姆特特别在背景及衬裙用上灿烂的室早深仅击场江哪余金色,更花上3年才完成画作。美术史专家普遍认为养适打,于1918年逝世的克里姆特可能恋上布洛赫鲍尔夫人。

二战被纳粹德军抢去

布洛赫鲍尔家族的90岁后人阿尔特曼,透过佳士得拍卖行把《黄金画作》卖给美容界巨子劳德(Ronald S. Lauder)。他形容道﹕“这是我们的蒙娜丽莎,简直是毕生最重要的投资。”该画作将安排在其开设于美国曼哈顿的新画廊(Neue Galerie)展览。

《黄金画作》连同4幅克林姆名画,包括《阿德勒.布洛赫鲍尔二》(Adele Bloch均州析阻侵眼湖将满使-Bauer II)、《Beechwood》、食西挥《苹果树》(Apple Tree I)及《Houses in Unterach on Lake Atter》,于二战期间被纳粹德军从布洛赫鲍尔家抢走,辗转落到奥地皇底压封候利政府手上。另外4幅克里姆特名画合共约值1亿美元。

布洛赫鲍尔夫人于1925年死于脑膜炎,她与丈夫并无子女。其夫于1945年过世前立遗嘱,将所有财产留给兄弟的3名子女﹔其中只有阿尔特曼仍在世。她与奥政府展开8年诉讼,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奥国政府归还画作。至今年1月,当局将全部还践象界落5幅画作归还给阿尔特曼。

资料:

克里姆特(1862-191设封究说依微当获8)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一个金匠家庭,因守父亲生意淡薄,故家境清贫。他于1879至1883年间入读维也纳美工学校,接受室内装潢的训练,并展开绘画生涯。其主要作品包括油画、壁画及素描等,以刻划女性身体为主,因意识大胆而于上世纪初被视为离经叛道。

他的作品糅过婷律树毛粮是合埃及、米诺、古希腊及拜占庭文明,且深受欧洲中世纪晚期及日本浮世绘影响,开创了独特的画风。他擅于运用抽象元素表达情感,强调脱离传统、自由创作的价值。他于1918年1月中风,同年2月死于肺炎。

爱德华蒙克作品三部曲 [克里姆特与蒙克的生活经历与艺术创作的比较]

摘要:将克里姆特和蒙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是因为两者都是欧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具有世界声誉的绘画艺术大师,两人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以 “生命、爱情、死亡”为主题的相似题材的寓意性绘画,以及主题中对女性形象的表现方式,特别是两人相似的生活经历及艺术创作,都提供了可以进行比较的基础,本文主要对两人的生活经历及艺术创作进行解读,这有利于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研究两者的创作个性和风格,进一步试图了解其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关键词:克里姆特;蒙克;生活经历;艺术创作;
艺术形象的创造,是艺术家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感受的表现,如果没有进行艺术创作的原材料,是创作不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的。
艺术家作为创造主体所必须具备的诸条件中,生活实践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根据,关系到艺术家的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1]
1 亲人逝世的影响
1.1克里姆特
1862年7月,克里姆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父亲作为一名普通的手工业者,家庭生活是相当贫穷的,同时家庭悲剧也接连发生:1874年父母的二女儿安娜在5岁时病逝,大女儿也患了精神病症,母亲因此长期处于忧郁之中。
1876年,14岁的克里姆特进入维也纳艺术学校学习,他的绘画才能在学校时就得到了展示,因为成绩突出从而获到一枚国家金十字勋章。
正如海尔曼所说:“这个年轻艺术家,很快就赢得艺术家、批评家和公众的认可,如果他继续原来的方向走并歼下去,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2]
1892年30岁的克里姆特,遭受了父亲和弟弟相继去世的打击,弟弟恩斯特也是位出色的历史题材画家,他们共同建立艺术工作室,两人的感情,已超越血缘之情,更多的是艺术上的搭档。弟弟的早逝,直接导致克里姆特面对由死亡引发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这是他艺术创作的转折点,也是新的起点。在那以后大约五年的时间,因为过分悲伤的缘故,他几乎没有工作,深入简出,在1892—1897年期间,他只为大学绘画创作了一些素描草图,从后期展出的大学绘画造成的影响来看,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克里姆特对爱欲和死亡的思索。
1.2蒙克
1863年,爱德华·蒙克出生于挪威,父亲是位贫民区的医生,家庭经济也很困窘。蒙克的少年是悲惨的,1868年,在蒙克5岁时,母亲因患结核病去世;1877年,年仅14岁的姐姐苏菲也因感染相同的疾病而去世;而与此同时,蒙克自己也染上感冒和肺病差点死去。父亲遭到家人相继去世的打击后,出现暴力倾向,晚年的蒙克在回首往事时说:
“疾病、发疯、死亡在我的摇篮上飘忽,终生被恶魔缠身。我老早便已心知肚明……地狱处罚有罪孩子的刑具是什么样子……在呵斥我兄弟的时候,父亲疯狂的暴力行为便出现了……”[3]
1889年蒙克父亲去世,1895年弟弟死于新婚后不久,眼见父母和手足的相继离世,蒙克的精神和情绪相继受到重创,死亡的烙印刻在他年轻而又敏感的心灵深处,并影响了他一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蒙克的作品压抑又悲观的原因。蒙克自己说:
“童年时代,我失去母亲,我生病,为地狱的惩罚所威胁……我的家庭是疾病和死亡的家庭,对我的艺术来说,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4]
克里姆特、蒙克有着相似的个人经历,他们都是由亲人的死亡,引起精神危机和艺术创新上的危机,从而引起哲学层面上的思考,引发个人生活和艺术创作的转变,表现在画面上,则是绘画中的象征和隐喻,即作品的寓意性。
2 生命中的女性
克里姆特和蒙克,虽然在生命中不乏异性伴侣,但都终生未婚,下面分别就两人生则蔽羡命中众多恋人中的其中四位作大致介绍:
2.1克里姆特
2.1.1解放“束缚”的聪慧女子:艾米莉
对克里姆特来说,艾米莉是他的精神伴侣,艾米莉是克里姆特弟弟妻子的妹妹,在弟弟去世后,30岁的克里姆特担任起照顾弟弟恩斯特妻子和孩子的责任,,因为克里姆特凭借其艺术家的身份,是极具男性魅力的:“克里姆特以其纵欲与禁欲的混合性格,男性气质的外貌以及他的绘画天赋,对女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5] 艾米莉与克里姆特的恋情是极为特殊的,两人相爱却并未结婚,更多的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同时他们也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相互吸引和合作,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独立孙拍。
2.1.2激发艺术家热情的:阿德勒
当35岁的克里姆特第一次遇见阿德勒的时候,她还是个17岁的少女,她是和艾米莉完全不同类型的女性,阿德勒是来自维也纳上流社会自由主义的中产阶级群体,是世纪末女性的代表。克里姆特迷恋于阿德勒的这种女性气质,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始于阿德勒婚后不久,一直持续到克里姆特去世。两人的情人关系是公开的秘密,克里姆特与阿德勒的恋情,不同于与和艾米莉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而是基于本能欲望的相互吸引。克里姆特以她为模特创作了《朱迪斯1、2》,以及《达娜厄》。
2.2蒙克
2.2.1苦涩的初恋:米莉
当20岁的蒙克遇见了比他大两岁的恋人米莉时,她已经离过婚,并且是第二次结婚。蒙克极为敏感,每天都偷偷的跟踪她,两人之间分歧越来越大,分手是必然的,关于初恋蒙克曾在他的笔记中写道:
“她在我的心上留下多么深的一个印记啊!没有任何图画可以完全替代它,是不是以为她很美?不,我并不确定她是漂亮的,她的嘴很大,她甚至是冷漠的……是因为她得到了我的初吻和从我这里取得生命的香水!” [6]
2.2.2为爱疯狂的恋人:朵拉
34岁时,蒙克在奥斯陆举办的个人展览上认识朵拉,朵拉是挪威最大的酒商拉森的女儿,是一个美丽、诱人的女人,强烈的吸引着蒙克。随着交往的加深,朵拉渴望他们能够结婚,但因为在蒙克幼小时,父亲偶尔表现出的异常行为,还有妹妹劳拉的精神分裂症,这些都使蒙克害怕自己身上也流淌着他们相同的血液,还有就是害怕家族的肺结核会遗传给下一代,这些恐惧驱使蒙克一直逃避婚姻。他们相处了四年,最后蒙克因无法忍受朵拉强烈的爱欲而提出分手,而朵拉竟拿出手枪以自杀相威胁,受惊的蒙克在阻止的过程中,因抢意外走火使他左手中指受重伤。在这次枪击事件里,人们谴责他逼得朵拉走投无路,蒙克脑海中时刻萦绕着这种指责,于是,他开始回避,每日借酒消愁,最后住进了哥本哈根的精神病医院。

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