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風格的作曲家的作品有哪些?

J-B.呂利(1632-1687):大經文歌《謝主詞》(LWV55)。H.普賽爾(1659-1695):歌劇《阿瑟王》(Z628)。A.L.維瓦爾第(1678-1741):《E大調第1号小提琴協奏曲“春”》(OP.8,NO.1,RV269)。J.S.巴赫(1685-1750):《D大調第3号管弦樂組曲》(BWV1068)。

巴洛克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

1、巴洛克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

巴洛克藝術大師貝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風格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築家、畫家。在油畫作品方面代表人物有比利時的魯本斯、凡·代克、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巴赫和亨德爾、意大利的彼也特洛·貝列提尼·達·科托納、盧·卓爾丹納、喬·巴·高裏等。

2、巴洛克藝術代表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内涵也極爲複雜。但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複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注重強烈情感的表現,氣氛熱烈緊張,具有刺人耳目、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擴展資料:

巴洛克藝術背景:

魯本斯的巴洛克藝術代表作

十七世紀歐洲強權擴張,掠奪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華享受,因此對建築、音樂、美術也要求豪華生動、富于熱情的情調。十七世紀歐洲有新舊教的權芹岩團力之争。

舊教勢力用暴力鎮壓信徒,再積極利用藝術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藝術不排棗鏈斥異端的感官喜悅,亦忠實于基督教的世界觀,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藝複興”。

巴洛克藝術發展:

巴洛克藝術于16世紀後半期在意大利興起,17世紀步入全盛期,18世紀逐漸衰落。巴洛克藝術對于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與19世紀的浪漫主義都有積極影響。

巴洛克的藝術風格得到教會強有力的支持,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佛蘭德斯、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的國家。意大利藝術大師貝尼尼和佛蘭德斯畫家魯本斯的作嫌橘品反映了17世紀巴洛克藝術最輝煌的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巴洛克藝術

5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