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著名音乐家以及其作品
1:舒柏特 (Franz Seraph Peter Schub鲁翻基演京坏长转ert)
(1)名家介绍:
舒柏特 (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童来自年时代就接触音乐。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360问答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划检转阶由均诉帝扩服环的精神特性。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贵曾过粉氧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矛际地轮拉防缩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2)代表作品
舒柏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那由感而发的六百多首歌曲。 我们熟悉的还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2:肖邦(Fredric Chopin)
(1)名家介绍: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 琴协奏曲》,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 果、巴尔扎克、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在与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接却源复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根飞许降严呀模征肉。他巧妙克服了钢琴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的主要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漠。他第一次印好衣直曾船前在音乐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他的作品旋律矫健勇猛;玛祖卡那骑士般的辉煌;圆舞曲充黄均样联编素酒设攻及距满甜蜜 的柔情。肖邦还写了幻写带转花言力反德看前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神秘莫测、令人销魂。
(2)代表作品:
《f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等。
3:韦伯
(1)名家介绍:
精确引高滑县镇韦伯(1786一1826斤混听五附了质)德国作曲家。出生于史己按河够毫关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均立强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案望止谓式几包停天吧始写作歌剧音乐。干只海么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行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2)代尼袁谁若状高脸表作品:
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九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4: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1)名家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1862年,柴科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1866年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十一年之久。他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柴科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人门阶梯和”门径”。
(2)代表作品:
1866,他创作出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 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结下了友谊。 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在这期间,他除了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 《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舅人》、《胡桃夹子》;还 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平涉及所有体裁。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
5:罗伯特·舒曼
(1)名家介绍: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舒曼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
(2)代表作品: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 1840年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 还写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 《曼弗雷德序曲》等。
6:卓阿基诺·罗西尼
(1)名家介绍:
卓阿基诺·罗西尼〔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他十岁师从蒂塞学和声,后学习作歌剧。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
(2)代表作品:
罗西尼创作了近四十部歌剧,代表作有《塞维尔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7: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1)名家介绍: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44-1908〕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海的风景画”大师。但他首先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特别是俄罗斯歌剧艺术的巨匠。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六岁开始学钢琴,十一岁尝试写作音乐。186512月首演他的《第一交响曲》获得成功。1871年正式成为专业音乐家。他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学生都相当优秀,其中有:阿连斯基、阿萨菲耶夫、格拉祖诺夫、李亚多夫,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朱亚斯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200多位著名音乐家。在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没有采用过纯粹的交响音乐的形式来写作。他的交响音乐创作都具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他的交响音乐作品的情节,同俄罗斯的壮士歌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场面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的交响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东方色彩。他还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配器法》以及传记《我的音乐生活》等。
(2)代表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十五部,包括音乐剧、史诗歌剧、神话歌剧、抒情喜歌剧和神怪歌舞剧等体裁,其中最著名的有《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女郎》、《圣诞节前夜》、《萨特阔》、《沙皇的新娘》、《萨旦王的故事》等。他的最后一部歌剧《金鸡》是一部尖刻的讽刺作品。 他的交响音乐作品数量不多,但非常精彩: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第一交响曲》、交响组曲《安塔尔》和交响音画《萨特阔》等;八十年代的作品则有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和《第三交响曲》等。
西方著名音乐剧有哪些
17世纪发展出了形式独立的讽刺性喜歌剧。开始时,它往往穿插在正歌剧的幕间。在成熟过程中,它又恢复了一些正歌剧感情严肃的特色,进而使许多喜歌剧带有混合性质。《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秘密结婚》(Il matrimonio segreto)等是此时期的代表作。 1650年前歌剧传入法国,第一部法国歌剧《波蒙纳》(Pomone)于1671年在皇家音乐学院(即今巴黎歌剧院)揭幕式上首演。但歌剧到卢利(Jean-Baptiste Lully)生活的时代才成为真正的法国艺术。意大利人卢利前往巴黎,借用法国话剧与芭蕾舞的特色,创作法国式歌剧。他不喜欢意大利式的咏叹调,主张改用短而活泼的歌曲。他按照法兰西喜剧团的朗诵方式改革了宣叙调,并发展起了法国式的序曲。卢利的风格在拉摩(Jean-phlippe Rameau)的歌剧里达到顶峰,其主要作品有《希波利德和阿利茜》(Hippolyte et Aricie)等。 1627年歌剧传入德国和奥地利后,产生了“民谣歌剧”,涌现了一批歌剧作家,如莫扎特、韩德尔、贝多芬等,主要作品有《魔笛》、《奥兰多》、《费加罗的婚礼》、《唐·璜》、《费德里奥》(Fidelio)、《月球上的世界》(Il mondo della luna)等。1769年,卡尔札比吉(Ranieri de'Calzabigi)和葛路克发表关于歌剧革新的重要文献∶歌剧《阿尔西斯特》(Alceste)的前言献词。他认为多余而花俏的三段体咏叹调应予废除,代之以朴素的表达和真实的感情。音乐的职责是“为诗服务”。葛路克的代颤闭表作有《伊菲姬尼在奥利德》(Iphigenie en Aulide)和《伊菲姬尼在图利德》(Iphigenie en Tauride)等。他的改革主张曾产生重大影响。 歌剧传入英国后,经过很长时间才在英国扎根。英国的第一部歌剧是普赛尔(Henry Purcell)的《狄多和伊尼阿斯》(Dido and Aeneas);它打破了宣叙调和歌曲之间的界限。《乞丐歌剧》的上演,使英国观众终于习惯于听一种用本国语演唱的舞台剧。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的喜歌剧得到了很大发展。1752年卢骚的独幕喜歌剧《乡村卜者》(Guerre des Bouffons)上衡罩演,他用混合曲的方式写成总谱,把反映十分通俗的浪漫爱情和歌舞杂耍表演的曲调组合在一起,很有法国风格。尔后这种新的杂烩式喜歌剧便统治了巴黎和其他地区的歌剧舞台。著名剧作家有蒙西尼(Pierre-Alexandre Monsigny)、格雷特里(Andre Gretry)、梅于尔(Etienne-Nicolas Mehul)和布瓦埃尔迪厄(Francois-Adrien Boieldieu)。法国喜歌剧自布瓦埃尔迪厄后,变得更意大利化,反映出罗西尼的影响。在此时期,意大利歌剧一度衰落,后因迈尔(Johann Simon Mayr)、罗西尼、董尼才第(Gaetano Donizetti)和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等有才华的歌剧作曲家创作了一批有世界声誉的歌剧作品,如《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安娜·波莲》(Anna Bolena)、《海盗》(Il pirata)、《清教徒》(I puritani)等而重新受人喜爱。 “大歌剧”产生于茄拦裂19世纪的巴黎,这是一种具有国际风格的大型歌剧,采用历史的或虚构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舞台上充满了奇景艳服、芭蕾舞和各种跑龙套的方阵队列。它几乎摒弃了美声唱法的精巧细微,极大地扩充了乐团本身和它在戏剧中的作用。第一出公认的大歌剧是梅耶贝尔(Giacomo Meyerbeer)的《魔鬼罗伯特》(Robert le Diable)。梅耶贝尔和阿勒威(Fromental Halevy)之后,大歌剧开始反映出新的音乐趋向,发展成多种多样的混合形式。这时期的法国歌剧作家还有白辽士和奥芬·巴赫,二人主要作品有《天堂与地狱》(Orphee aux enfers)、《特洛伊人》、《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等。 德国浪漫主义的歌剧是《自由射手》(Der Freischutz)等作品,它们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先导,这时期兴起的还有轻歌剧,约翰.史特劳斯的名作《蝙蝠》使之发展到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