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美術的新古典主義美術的特征
新古典主義美術産生的社會背景 新古典主義美術産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節法壓太遠掌算銷甯,與資産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蕩不安,伴随着啓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産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爲宣傳革命,鼓360問答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鬥争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鮮粒決例護色衡船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它的放苦常科末基本特點是:采用古典形式,體現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曆史和神話題材,人物充滿着爲自由和共和而戰的英雄氣概;畫風古樸、莊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準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2滿量真遠友行務交)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大衛和安格爾是新古典主義美術的傑出代表。在大衛筆下,無論是手執利刃的戰士,還是披布于肩的哲人,無不剛毅堅強,勇于犧牲。《馬拉之死》更以嚴謹緊取占的寫實手法表現剛剛發生的悲劇,作者對遇刺戰友的崇敬通過剛勁的用筆溢于畫面,表現了莊嚴和永生。《拿破侖加冕式》洋第堪稱巨作,爲了達到逼真藝卻舊十紹快候香,大衛把畫中許多人請去作過模特兒,對于滿是刺繡和金飾的服裝,畫家也作了一絲不苟的描繪。驕橫一世的拿破侖,畢恭畢敬的約瑟芬,遭到脅迫而無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場面中的每個角色,都鮮明生動,決無雷同。安格爾的藝術典雅精美,他精于觀察,對形的追求以現實爲基礎,但這并不妨礙他進行誇張。《泉》就是一幅典雅、表現了青春活力的力作。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美術”,教材概要介紹了這兩種美術流派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規期互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展示了垂似假這一時期的美術成就。 (1)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産生于大革命失敗以後的波旁王朝複辟吸媽假王岩親擴時期,人們對啓蒙附絲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産生了浪漫主義美術。他們提倡注重藝術家的主觀性和自我表現,以民族奮鬥的曆史事件和壯美的自然爲素材,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麗的想象,誇張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現激烈奔放的感情。總之,他們重感電切困情輕理性,重色彩輕素描,不滿現實,追求幻想。 (2)浪漫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在藝術上,他是一位重個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師。《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争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權濟垂某兩般策煤媽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導人民》描父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陸差闆弦鹽審香物創衆哪,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對封建政權的場面。在這次大搏鬥中,畫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延翻自己的激情傾注在這幅畫中。這幅畫描繪了當代的題材,有着真實的生活氛圍,他把群煤言率群蒸衆作爲主體,同時這些人物有着鮮明的社會性角色。浪漫主義繪畫另一位傑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曆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裏市民》,畫家描繪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侖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 (3)現實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現實主義美術産生于19世紀中期的法國。資産階級奪取政權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進的知識分子産生了不滿和苦悶的情緒。因此他們要求真實的表現現實,并且對現實加以暴露和批判。現實主義的基本特點是:強調藝術的時代特點,直接描寫當前的時代風貌和鬥争。 (4)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于農民,擅長用農民的眼睛看這個農民的世界,他的藝術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法國19世紀40~60年代農村的面貌。他既歌頌農民的善良、淳樸、熱愛勞動的本質,也表現他們的保守、虔誠、逆來順受的弱點。代表作品《播種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這樣的特點。列賓是俄國現實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賓曾去伏爾加河寫生,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地拉着纖繩,纖夫們有着不同的經曆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背景運用的顔色昏暗迷蒙,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怅、孤苦、無助之感,畫家切實深入到纖夫的心靈深處。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 “印象畫派” 教材主要概述了印象畫派的藝術特點、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過《日出.印象》、《櫻桃和桃子》兩幅作品表現了印象畫派不同時期的藝術表現風格。 (1)印象畫派産生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19世紀後半期,一些青年畫家對統治歐洲藝術的種種清規戒律表示不滿;在科學證明“顔色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的啓發下,主張戶外寫生,他們從畫室裏走出來發現了千變萬化的大自然。在描繪自然景色時,他們重視光、色和大氣的表現,他們把光看作是“繪畫的主人”,光的強弱變化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裏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們大多用原色作畫,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們努力去觀察自然,要達到的目的是“對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畫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莫奈和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畫家組成了一個“無名畫家協會”,在巴黎舉行畫展,引起了很大轟動。其中,莫奈的畫《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矚目。這幅畫表現了在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透過晨霧觀看太陽初升的瞬間印象。一位評論家在看了畫展後,寫了一篇文章,對這幅畫大加嘲諷,說莫奈等畫家是一群“印象主義者”,不料,“印象派”這個名稱從此在畫壇上确立,《日出.印象》成了這一畫派的标志。馬奈的畫注重光色關系,色彩豔麗,光線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畫家想表現外光下的人體和色塊的對比,這幅畫在當時曾引起激烈的争論。 (3)後期印象畫派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産生了後期印象畫派,他們反對印象畫派對客觀世界的描繪隻是停留在表面的現象上,主張藝術應區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觀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寫形而在于寫意,重視自我的表現,強調變形和誇張。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表現出追求光明、熱情、熱愛生命的主題。《向日葵》寫意重于寫形,表達了主觀的熱情。法國的塞尚特别注重物體的結構,他認爲“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概括爲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他對幾何形體的探索和變形啓迪了後來的立體派,他被推崇爲“現代藝術之父”。法國畫家高更的藝術風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單純,平塗色彩,缺乏立體感,沒有明暗,卻有着濃郁的裝飾味道。其代表作是《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裏去?》。 “現代主義美術” 現代主義美術産生的原因、藝術特點、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過《舞蹈》《格爾尼卡》《那不勒斯來的男人》《紫紅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現代主義美術的藝術特點。 (1)現代主義美術的概念、出現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20世紀以來出現的許多與傳統美術流派不同的美術流派統稱爲現代主義美術。它出現的原因是:20世紀以來,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創傷;工業化帶來的快節奏生活也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使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他們開始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藝術家們敏感地關注到工業和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由此造成了一些新問題;同時他們深受20世紀以來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他們更多的吸收了東方和非洲的藝術風格。在他們的作品中,可以感覺到時代的快節奏;感覺到現代人的精神創傷和心理困惑;感覺到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虛無主義;同時他們又具有用現代美學成果和現代科技成就進行創作的探索精神。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稱爲野獸派的法國畫家馬蒂斯是現代主義美術代表之一。在1905年法國沙龍展覽裏,有一件雕刻作品擺在了馬蒂斯等年輕畫家作品的中央,這件雕刻作品是以十五世紀的手法制成的,而四周的繪畫作品用色強烈、筆法狂野,兩者之間有很大差異。于是一位藝評家寫下了他的參觀感想:“小孩被野獸包圍了!”此後“野獸派”便成爲這群年輕畫家的代名詞。他們認爲繪畫要表達主觀的感受,要大膽地應用平塗式的強烈原色和彎曲起伏的輪廓線,應将描繪的景物簡化,畫面富于裝飾性。馬蒂斯不僅把東方的技法(毛筆畫)發展到他的創作中來,還利用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元素來豐富自己的繪畫語言。其代表作《舞蹈》。畫中背景的藍色,寓意着蔚藍的天空,大片綠色讓人聯想到綠地,人物的朱砂色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者手拉着手圍成一個圓圈,瘋狂地舞動着,表達了愉快的心情。現代主義美術最有影響的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他作爲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以《亞威農的少女》一畫完全颠覆了過去具象寫實的傳統手法,亞威農是巴塞羅那一條妓女街的名稱,畫中呈現五個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人物扭曲變形到幾乎難以辨認,隻能從中依稀認出五個女體的存在。這幅畫說明畫家受到了非洲原始木雕的影響。《格爾尼卡》壁畫,反映的是在1937年,西班牙的格爾尼卡小鎮被德國法西斯空軍夷爲平地,畢加索極爲憤慨,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抗議。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
象征主義美術
我個人比較喜歡克利姆特的作品。
他的《莎樂美》中的人物,就像一的蕩婦。
而他的《吻》中,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則像一陰一陽的兩極,緊緊契合在一起。
還有一幅,我忘了叫什麽。畫中的三個年齡段的女人,則象征了人的一生,由稚嫩,到年輕、充滿活力,再到年老色衰。
高更、蒙奇、亨克爾、諾爾德,晚期的德國藝術家因曼霍夫、潘克、巴塞裏茲、波爾科和意大利人克萊門特、奇亞、帕拉蒂諾、梅蔔前茨和庫奇等人的代表作品都是象征主義的大師。
雷東,奧迪倫(1840-1916)
法國傑出的象征主義畫家。從1870年直到他50歲的時候,他一直隻用黑白兩種顔色作畫,他的木炭素描和平闆畫發展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風格,畫面帶有強烈的夢幻色彩,人體或者人體的某一部分被和植物,動物或者諸如此類的東西揉合在一起。
1890年之後,雷東開始轉向油畫創作,并展現出了他善用色彩的一面。
雷東的作品在當時的法國藝壇獨樹一幟,那個時候是印象主義全盛時期。印象派追求的是光色效果和一種純粹的對客觀的描繪。但是雷東很顯然更加關心自己的内心世界,這和以後的現代主義運動不謀而合。
象征主義
在歐洲繪畫史上,19世紀下半葉的一個重要特色是,詩歌向着繪畫靠攏,繪畫向着詩歌飛躍。象征主義就是這一特色的代表。法國象征主義詩人卡恩在1886年的一篇文章中深刻地闡述了它的特性:"我們藝術的根本目的是使主觀事物客觀化(理念的外化),而不是使客觀事物主觀化(通過有個性的眼睛看到的自然)。"通常人們有一種錯覺,認爲19世紀下半期藝術的主流是印象主義繪畫,把印象主義畫家視爲現代主義的先驅。雖然印象主義繪畫與象征主義繪畫差不多同時出現,但前者是"模仿自然"的繪畫傳統的最後階段,而後者的主要特征則表明它屬于印象主義之後的發展,它的出現标志着歐洲藝術從傳統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起點。象征主義對繪畫的影響,無論在持續時間的長度和波及地域的廣度上,都超過了印象主義。象征主義的革命意義在于它産生了一種新的更接近現拍李代的藝術哲學。評論家奧裏埃在一篇評論高更的文章中概括了象征主義的藝術哲學。他指出,藝術作品"第一,是觀念形态的,因爲它唯一的理想是理念的表現;第二,是象征主義的,因爲它用各種形式表達這種理念;第三,是綜合主義的,因爲它用一種普遍理解的方法表現這些形式和符号;第四,是主觀的,因爲客體不再被認爲是一個客體,而是被認爲是主體所領悟的思想的符号;第五,因而是裝飾性的,因爲嚴格地說,正如埃及人,或許更如希臘人和文藝複興早期的人所理解的那樣,裝飾畫隻不過同時是一種主觀的、綜合的、象征的和觀念形态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已。"由此亦可見出,綜合主義與象征主義是相互滲透的。
象征主義繪畫活躍于1885年至1900年之間,與19世紀80年代中葉法國文學,特别是詩壇的象征主義運動有密切關系。
象征主義繪畫發于法國,被認爲是象征主義主要代表的畫家有夏凡納、莫羅和雷東。
皮維·德·夏凡納(Puvis de Chavannes,1824–1898)的藝術活動主要是給許多公共建築作裝飾壁畫,因此他的油畫也具有濕壁畫的特點。他創造了一種淡色平塗、簡練單純、氣氛恬靜、節奏分明的裝飾風格,描繪寓意性的情節和源自古代的題材,表現出學院派的特點。他的畫面總是帶有一種稍顯粉氣的色彩,無論是内體還是衣袍,泥土還是樹葉,好像都是同一材料做成的,這種考古發現般非真實的處理方法,強調了畫面理性的抽象和統一。正是這種特性吸引了當時許多青年畫家。
夏凡納在壁畫中大多采用象征手法來傳達對生活的寓意。如他爲裏昂藝術宮所作的《文藝女神們在聖杯中》(1884–1889)就是一例。整幅畫給人以一種夢幻的、充滿詩意的意境。同他的其它作品一樣,這幅畫的和平甯靜的氣氛中也帶有一絲憂郁,這是典型的世紀未情調。夏凡納的作品還影響到高更、凡·高、修拉、德尼、畢加索等人的創作。就對畫面統一性的關心而言,他是塞尚真正的先驅。
與夏凡納分享殊榮的是居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1826–1898),他是象征主義繪畫的中型賀清心人物,比夏凡納更大膽地使用象征符号,而且不怕觸及最怪誕的題材。他以描寫神話和宗教題材的充滿情欲的繪畫著稱,筆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妖豔而邪惡,畫中充滿了異性的沖突、生與死的謎語、善與惡的寓意。他的創作揉合了意大利的古典藝術和異國情趣的東方藝術,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學,尤其是詩。他的作品也引起了文學家的關注。莫羅作的《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樂美》(1876)展于沙龍時,吸引了50多萬名觀衆。這幅畫有着寶石般的明亮色彩和夢幻般的神秘情調。
奧迪隆·雷東(0dilon Redon,1840–1916)被德尼比作"畫壇的烏拉梅"。雷東在美學上主張發揮想象而不依靠視覺印象。19世紀70年代末他開始創作石版畫,共創作了近200幅,總标題爲《在夢中》。法國作家于斯曼稱雷東的畫是"病和狂的夢幻曲"。他獻給詩人艾倫·波的組畫(1882)可以說是視覺造型的詩篇,展現了詩人痛苦的内心世界,這也是一個沒有光照、沒有時間的黑夜王國。由于雷東差不多完全以單色作素描和版畫,所以他後來的色彩畫能達到非常簡練的程度,甚至幾乎沒有真實的背景。
19世紀未,英國文學的唯美主義運動也對象征主義繪畫産生了重要影響,這個運動的學說是,藝術隻爲本身之美而存在,也就是說,主張"爲藝術而藝術"。唯美主義的哲學基礎是康德的審美不涉及功利的學說。80年代後期,英國的唯美主義進入了最旺盛時期,其标志爲王爾德的頹廢主義小說《道林·格雷的肖像》(1891)和劇本《莎樂美》(1893)的出現,以及畫家奧布裏·比爾茲利(Aubrey Beardsley,1872–1898)爲《莎樂美》作的插圖的發表。唯美主義運動中最突出的美術家除了比爾茲利外,還有喬治·瓦茨(George Watts,1817–1904)和伯恩–瓊斯(Bume-Jones,1833–98)。法國畫家圖盧茲–勞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也明顯地受到英國唯美主義的影響。
法國和英國的象征主義美術成就最突出,但在歐洲其它各國也湧現出一些著名的團體和傑出的畫家,他們對象征主義繪畫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例如,比利時的二十大團,巴黎的玫瑰十字,德奧的分離派等等。傑出的畫家有比利時的費爾南·赫諾普夫(Fernand Khnopff,1858–1921),詹姆斯·思索爾
(James Ensor,1860–1949),挪威的愛德華·蒙克(愛德華·蒙克,1863–1944),荷蘭的揚·托歲普(Jan Toorop,1858–1928),德語國家的阿諾爾德·勃克林(Arnold BocMin,1827–1901)、古斯塔去·克利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等等。他們的作品大多流露出一種憂郁、頹廢、苦悶、孤獨、彷徨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世紀末情調。
概而言之,象征主義的哲學基礎是神秘主義,信仰那種理想的彼岸世界。對象征主義來說,重要的是反映個人的主觀感覺,使個人從現實中超脫出來,把他引向虛無飄渺的"理念"世界。所以在象征主義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隻是形象的抽象性和不穩定性,是那種強烈的主觀色彩和含義的朦隴晦澀。
象征主義
是19 世紀末産生于法國的文學藝術運動,在巴黎的知識界影響很大,并對 20 世紀美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該運動主要在法國,歐洲的其它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國,比利時等。象征主義是描述藝術中的創造氣氛的術語。産生象征派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印象派畫家的視覺,庫爾貝樸實的寫實主義(“繪畫是由可見物所組成的有形語言”),文學上浪漫主義趨勢的上升和哥特建築的複興等。通常,象征派畫家對科學和智力思索感興趣,強調腦的職能,強調想象力和精神。在創作上,這就意味着既要表現自然,又要以想象力來處理自然。畢竟,這首先是一場文學運動,因此對象征派畫家來說,有形世界是真實的,腦和精神同樣也是真實的,而有形世界新的方面,正是通過後者來表現的。
對于莫羅,這意味着對神話和宗教的新探索。他的視覺觀念,正是從這一探索中獲得了奇異和模糊的形象。對雷東這位超現實主義先鋒來說,則意味着對夢境和想象的探求,其作品濃厚的詩意,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影響最大的當推高更,雖說他并不完全是一個象征派畫家,但在 19 世紀 80 年代後期,他的作品常常帶有象征主義色彩。
後來,象征派的思想,逐漸對整個歐洲的作家和藝術家産生了影響,并随着一些完全不同的藝術家的加入,增加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