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派和马蒂斯

1. 野兽主义(Fauvism)也被称为野兽派,是20世纪初盛行于欧洲尤其是法国的一种现代艺术潮流,画家们继承了梵高、高更、修拉和西涅克等艺术家的创作精神和方法,以浓烈鲜艳的色彩,表达个人的主观情感,虽然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十年左右,但却对西方绘画乃至整个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野兽派可以被看作是表现主义诞生的前兆。表现主义并不像立体主义一般,以明确的艺术主张问世,而是以潜移默化、没有主要意识的绘画方式诞生的。以梵高为源头逐步发展而成的表现主义艺术,在发展期间,一批先锋画家率先画出了掘衫具有浓烈表现主义元素的画作,这一批画家就被称为“野兽派”。

3. 从绘画技法上来讲,野兽主义的绘画可以说是“梵高+高更+西涅克”。野兽派融合了梵高的精神、高更的审美和西涅克的技巧,总体而言是一种夸张极端的绘画方式。野兽主义画家在创作时,主张表达个人的主观情感,这就来自于梵高以主观情感扭曲客观形象的精神传承。

西方现代艺术野兽主义

4. 高更的画作笔触较少雹散族,构图简单,多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色块,充满原始主义的粗犷气息,这样的审美情趣被野兽主义所吸纳。野兽主义主张将看到的事物大致的表现,以最极端、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式展现,画作整体的情感才是最为显著的。

5. 野兽派的象征意义审美,和现代的戏剧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舞台表演中,要让观众感受到舞台上的情绪,演员的表现就要比真实的表现更为夸张,否则会被舞台削弱情绪。对于绘画也一样,情感如果不以夸张的方式表达在画布上,那画布这个媒介就会削弱情感的表达。

6. 西涅克的绘画多以短笔触组成,常见大小的点状和短的线条。在野兽主义看来,绘画中明确的线条并不是纯粹的感性创作状态,而短的笔触则更适用于情感的表达。

7. 马蒂斯,全名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是野兽主义最重要的画家。马蒂斯和毕加索二人,被认为是帮助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成。马蒂斯的古典绘画基础非常扎实,后来接触到梵高的作品,激发了他色彩创作上的自由度,同时又受到西涅克点彩绘画的影响,马蒂斯开始了点彩画的创作。

8. “野兽派”这个名字源于1905年马蒂斯等人在巴黎办的沙龙展览,评论家称看到他们的作品“感觉自己被一堆野兽包围”,原本讽刺批评的词汇后来成为这一画派的名称源弊。马蒂斯的作品自1905年开始,开始很少见到线条组成。在他的作品中,主要的线条基本都是以色彩的交界呈现出来。

9. 梵高在绘画中,并不是有意识的扭曲形象,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情绪对真实形象进行改造。而马蒂斯则是不再依照现实中的物体形状进行描摹,将梵高的表现主义手法往前推进了一步,进一步扭曲、打散。例如在他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中,具体的形象都被高度符号化,集中展现了马蒂斯的绘画理念。

10. 马蒂斯和毕加索是一生的好友和竞争对手,各自发展了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他们二人创作上的最大区别是,毕加索更多靠想象作画,创作非常概念性,而马蒂斯的创作灵感还是来源于自然,画布上的形象对现实有所指代。

11. 马蒂斯在晚年期间得了癌症,卧床期间因为没法绘画,开始了剪纸艺术,创作了很多剪纸拼贴艺术。因为与绘画的大色块有相似之处,所以马蒂斯的创作理念非常适合剪纸这种形式,从另一个层面将艺术思想推向了更为完备的结局。

12. 德朗,全名安德烈·德朗(Andre Derain,1880-1954),是与马蒂斯同时期的一位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给了德朗很多帮助,还曾说服德朗的父母同意德朗放弃工程师的学业,专注于绘画。德朗在野兽主义的创作方向上,进行了更为激进的探索。

13. 德朗的绘画作品色彩对比更加具有冲击力,色彩变化更为丰富,甚至还加入了很多明暗的变化。但德朗的绘画“定力”不足,喜欢跟风,后来也画过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风格的作品,甚至还曾跟风巴黎画派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画出人物身材比例拉长的作品。

西方现代美术的野

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开始形成,最初的前卫美术运动是“野兽主义”。“野兽”一词在这里是用来形容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那令人惊愕的颜色,扭曲的形态,明显地与自然界的形状全然相悖。 在法国1905年的秋季沙龙展览会展出了以马蒂斯为首的九名青年画家的作品,由于画风令人惊愕,以致舆论哗然。评论家路易·沃克赛勒看来自到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绘画作品中间有一件马尔古所作的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罗风360问答格的作品,便随口说了一句:“多那泰罗置身于一群野兽的包围之中。”从此,这个画家群体就被称为“野兽主义者”。
本试以马蒂斯为首的这群青年画家不满足于象征主义的神秘色彩,主张色彩的彻底纯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现画家的感情。表现感情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宗旨。野兽主义画家弗里茨给野兽主义下的定义是:“通过颜色的交响技巧,达到日光的同样效果。狂热的移写(出发点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动)在火热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论。”
野兽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建宽亮明冲身项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球过都盐安得措白商,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奏殖斤许洋选纪极后汉画无幻觉明暗的平涂,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马蒂斯说过:“构图,就是以质材必识强星责装饰方法对画家用以表达自己感情的各种不同素材进行安排的艺术。”野兽主义画家们广泛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设色,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结构上的原则,不顾体积、对象和明暗,分六房板用纯单色来代替透视。马蒂斯的老师莫罗曾对他说过:“你必须使绘画单纯化。”所投另传容以作为野兽主义始终府十声烧似的代表马蒂斯顽强地使色彩恢复它本来具备的力量,单纯和表现的意义。
野兽主义自1905年发端到1908年已趋消沉,尔后由立体主义所取代。 马蒂斯 (1869-1954年)
亨利·马蒂斯出生在法国北部小镇卡托,逝于尼斯的西米亚兹。他是20世纪初最前卫的美术流派——野兽主义的领袖。
马蒂斯早年从事法律事务,23岁改学绘画,曾入朱利安美术学院师从布格罗,尔后进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莫罗对色彩的刘供营还愿任主观见解对马蒂斯影响很大,莫罗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抄袭自解要电花到找特突具她溶然中获得,绘画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像和梦幻才能获得”。在他离开学校后又受西涅克的点彩派影响,同时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秋前周算场分故先直饰艺术,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作品中体现了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始用地落影: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1908年马蒂斯公开衣伤差命握露接硫架甲章表明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止州罪志手长工作里获得宁静。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在野兽派销声匿迹以后,马蒂斯仍继续他的艺术探索。他为了研究人体借助于雕塑,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在20年代之前曾采历断位余孙体苗培用各种自由手法创造儿实式律最收大厚研输管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还经历了短百双暂的立体主义时期整移弦测副差屋电,但他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物象,他通过研究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他在不改变观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晚年的马蒂斯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的艺术达到极其简练,带有平面装饰性。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超越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饰艺术”的概念。
《舞(第2号)》
马蒂斯的艺术风格是单纯、简洁、清晰,以线和色块构成艺术形象。
在这幅画中仅用三种色彩,即红色人体、绿色地面和蓝色天空。整个画面便是由这三种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浑成一体,从而生发出动人的艺术魅力。
马蒂斯的色彩和线条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和谐、同时并进,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尽管马蒂斯声称他作画并不关心形象的含义,只关注色彩、线条和构图的美学意义,但在这幅舞蹈中通过对人体动势的描绘,仍然表达出对人生欢乐的赞颂。
《金鱼》
这幅画作于1912年,在画面结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明显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他致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线条与鲜明色彩的协调。
画面以俯视角度布满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线条的变化,色块的分布既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画家不是在抄袭自然而是在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仍然可见他对自然的细节观察和表现入微。他画出了鱼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透明的玻璃鱼缸由于光线的折射,从水面观察时与透过玻璃缸所见到的鱼画法是迥然不同的。
《国王的悲伤》
画题与作品本身对马蒂斯来说并无什么联系,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人们不必去顾名思义,应着意于画面色彩与线条的配置所显示的审美意义。
画面上有三个不同色块构成的抽象的类似人的形象,中间黑色块是个怀抱提琴的人物,是否是圣经中的大卫王在弹琴呢?不得而知。可见画家的目的是通过黑、白、绿、黄和红、蓝色块及线条的并置与对比,表达出自己愉快欢乐的心情。

1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