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是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来自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1927年,他唯一的一本理论著作《非客观的世界》在德国出版。19晶脸失米受北洋刻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马列维奇首创了几何形绘画,留存于世的那些作品在这么多使底另事减群再绝达烧具年以后,仍以它的单纯简约而令人360问答惊讶。他称得上是二十世纪抽象绘画的伟大先驱。
雨后乡间之晨是谁画的
《雨后乡间之晨》作者为属于抽象主义的至上主义画家马列维奇。
《雨后乡间之晨》 画于1911年,画家以立体主义手法创作的。这毁庆岩幅作品中突出的特点是把人物处理成圆筒形组成的雕塑式形象,人物外的环境被处理为一种机械式的风景之中,那树木、房屋,以及用明亮等分的红、白和蓝色色相造型的地面,都显示了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艺术风格。
雨后乡间之晨
按照马列维奇差备的说法,这幅作品证明了绘画能够完全脱离映象,或者脱离对于外部世界(不管是人物、风景或静物) 的模仿而独立存在的。但是,《雨后乡间之晨》并没有完全摆脱对外部世界的模仿,并且基本上还是有主题的绘画。因而马列维奇本人对这一矛盾的现象一直大为不满,所以他曾宣称:“我竭尽全力要从物体的重担下把艺术解放出来……”。
他在《雨后乡间之晨》中所表现的就是把抽象带进一种最后的几何简化中去,尽管这幅作品尚未完全做到这一点,然而这一主张是十分有意义的。正确的说,《雨后乡间之纤御晨》是马列维奇走向绝对几何抽象追求初期的作品,它说明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隔绝的,重要的是要唤起感觉。
马列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