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竹石图的苏轼作品

[宋] 苏轼 《枯木竹石图》纸本 水墨,26.5 x 50.5 公分
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是宋代文人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他的传世作品《枯木银派竹石图》,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怪石与古木皆用清淡、空灵、松散之笔似勾似擦,草草而成。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同时,东坡在锋早贺散文、诗词文学、书法上投入精力甚多,至于睁闭他的画,只涉足于一些枯木、丛竹、怪石之类用于“滑稽诙笑之余”,用于自娱而已。本卷作品透出的他对萧散简远、古雅淡泊之气韵和孤傲险怪之笔墨性格的表达技艺,无不与其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之后元初赵孟頫所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虽在其文章题款之中没有见到他说书与画的确切关系,但是他却是一个对于“以书作画”的典型而成功的实践者。
苏轼的理论有力地推动文人画潮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苏轼是文人画理论的实际奠基人,文人画的重要创道者。

4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