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金锁记》
张爱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尤其是对红楼梦的喜爱不同寻常。她八岁即看红楼梦,以此为开端,在以后的人生岁黄础基压月中,她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研读,对红楼梦非常地熟悉。她曾说:“像《红楼梦》大多数人于一生之中总看过几遍。就我自己说,八岁360问答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点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笔触,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
论写作》)她熟读《红楼梦》到何种程度,看一看这句便知:“我
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
点的字自会蹦出来。”(《红楼梦魇自序》)她对传统小说的熟悉,
使她的创作不自学地打上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烙印。
第一、 说书似的语言
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有些像说评书,喜欢小说开头加一段引子。而传统小说每段书开头说书人总是这么一句:“上回书说到……”,而每一个新故事的起始更是要说上一段开场白。张也喜欢在小说开头加一段引子。例如《儿德职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头:“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远面回同属须历的故事也该完了。” 又如《茉莉香片》的开头:“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依很诗术样的城。”……
第二、《红副成硫煤却玉角超楼梦》和《金锁记》]
张的小说中有明显受到红楼梦影响的痕迹,尤以《金锁记》为甚。二者不光都是描写闺阁琐事,连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说话办事都与《红楼梦》如出一辙:“小双说道:‘告诉你,你可别告诉你们小姐伤抓外剧华斗病缩细去!咱们二奶奶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凤箫哟了一声道:‘开麻油店!打哪想起的?像你们识似给游伯帮称控级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们那一位虽比销注修错晚学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金锁记》)一段段的对白仿佛就是红楼梦的翻版。一样的家长里短,一样的活只万字乙生生的语言,听到那人物的语言,想到那人物的神态,你能不想起《红楼梦》里的平儿或者晴雯吗?又如描写曹七巧出场的那一段:“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仍帝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高喜商评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训屋远什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谁教我的窗执降溶团革向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活脱脱一个凤丫头!那浓墨重彩的奏于出场,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的服饰描写,泼辣刁钻的举止话语,无不像从凤姐那里脱胎出来的。
第三、悲剧意识地继承形成语言的悲凉氛围。
《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张爱玲的作品也是一出出的悲剧。读张的作品,会使人沉浸在一种“深长的苍凉”中。她的语言是晦暗的,使她的作品全篇笼罩着悲凉之风。有人说:“张爱玲无疑是近于红楼梦的,她作品中荒凉的基调是建立在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上的,而且是对日常细节的不厌其烦的描述上的。‘细节往往中和美畅肥呀制方清认告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举。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她的文字常常流溢着水也洗涤不去的浓重悲愁与苦涩,它们往往像雾气一样既清晰又飘忽不定,令人难解其原因。” 《沉香屑》的两炉香是悲剧;最著名的《金锁记》是悲剧;银松晚待吧班想《半生缘》是悲剧……只有《倾城之恋》有个完满策材宗味亚改贵孔的结局,但那却是建立在世界被毁灭,文明被毁灭的前提下,而在这种情况下,范柳原的神经也只不过是在麻痹之上多加了一些疲倦。“他不过是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子。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是战争使范柳原恢复了一些人性,使把婚姻当职业看的流苏有一些转变。这是不是也是一出
三、 对象征、意象诗美的执意追求
“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林,克赖!”—— “电车”,这个名词曾经反复出现在张爱铃的文字里:
“有时候,电车全进了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似的,停在街心。”(《公寓生活记趣》)
电车最初的意义只是一种穿行于城市的交通工具,一种载体。但在张爱玲的视野里,它逐渐升华为承载生命的容器。正是通过《封锁》的创作,张爱玲开始了对“电车”象征意义的发掘。
“如果不碰到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封锁了。”(《封锁》)电车突然不再在正常的轨道上像往常一样往前走了,那么溢出正常生活轨道之后,人会出现一些怎样的问题呢?
华茂银行的会计师吕宗桢开始鼓起勇气向身边的吴翠远说话了,只是聊聊,就开始了诉说,慢慢的,在电车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容器里,他开始掉进了自己织的网中,说着说着,忽然就觉得恋爱了,断定了翠远“是一个可爱的女人——白,稀薄,温热,像冬天里你自己嘴里呵出来的一口气”(《封锁》),想到了她们的结合会牺牲了她的前程。可是终究,“封锁开放了。‘叮玲玲玲玲玲’摇着铃,”(《封锁》),吕宗桢回到了家里,而电车上那个女人的脸已经开始模糊,残存的印象只有自己说过的一些话。
《封锁》中讨论的是一个常态的空间中人的非常态欲望——张爱玲觉得人的欲望能在这样一个特定环境得到生长。在被封锁的有轨电车上,时间和空间都被切断,封锁就成了人心里隐秘欲望的生长,以现实中的一次封锁给予人性真正自由的一个机会,电车象征了真正的人性世界。
象征是张爱玲惯用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写小说不可太过直白,否则就如凉白开一样索然无味。在她的小说里,象征之物随处可见,象征在作品里代替她又成了她与读者交流的工具。
如在《沉香屑 第二炉香》里“罗杰把那饭巾狠狠地团成一圈,放在食盘里,看它渐渐地松开了,又伸手去把它团皱了,捏得紧紧地不放。”这是婚前的餐桌上,罗杰对女角愫细的寡姐靡丽笙极端厌恶,这个神经兮兮的女人一直在泼冷水,担心妹妹会蹈她的覆辙。罗杰对她的怒气象征在此:那饭巾就是靡丽笙的细脖子,紧捏是叫她说不出那些丧气的话来。
“双手捧着照相框子,吻着愫细的面,隔在他们中间的只有冰凉的玻璃。不!不是玻璃,是他的火烫的嘴唇隔开了他们……”究竟是什么造成悲剧?“冰凉的玻璃”象征愫细贞女式的自封。罗杰火烫嘴唇的热情不能消溶贞女冰封,反倒被误会是禽兽施暴……直到“像轰雷掣电一般,他悟到了这一点,原来靡丽笙的丈夫是一个顶普通的人,和他一模一样的一个普通的人。”尽管错在不通人事的两个女子,但在人们的眼中口中,她们却成了受害者,被判有罪的竟是实在无辜的两个“普通的人”男子。
在小说中,张爱玲还频繁灵活运用各种意象,让人物和物象在特定的条件下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出新的本质已发生了改变的新形象,完成了她故事叙述过程中作者的生命感悟的诗意表述。
成功地使用意象的例子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俯拾皆是,可以说,现代文学史上很难找出其他任何作家像她这样在小说中运用如此繁多的意象,意象在她的小说中功用很多:增强故事的生动性与画面感、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传达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等等。
这些意象都是人所习见的物象,符合日常的经验,符合规定情景,并没有奇情异趣和夸张变形,每一笔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写实,然而由于她能够在意象营造上别出心裁,融入人物的主观感受及她对生命的感悟,使原本无生命的景、物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获得了超越本体的象征意义,令读者能在这些习见事物构成的意象中感悟到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这些大量散布在故事进程中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同时又将小说的题旨传达得更为含蓄、隽永,从而也使小说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薇龙在真正进入梁宅的生活之前,作者用意象表面了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对这个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第一次是在白天,太阳下的景物显得清晰悦目,“姑母家里的花园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草坪,四周绕着矮矮的白石福字栏杆,栏杆外就是一片荒山,这园子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沉香屑第一炉香》)薇龙心中怀有的一点希望是她人生中的一个亮点;
第二次是黄昏后薇龙下山十回望梁宅,“薇龙站住了歇了一会儿脚,倒有点惘然。再回头看姑妈的家,依稀还见那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玻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沉香屑第一炉香》)感到一切像梦幻般不够真实,皇陵一词也暗示了梁宅是以年轻女孩子的青春为殉葬品的富贵繁华地;
她再次看到梁宅是在有雾的晚上,“那是个潮湿的春天的晚上,香港山上的雾是最有名的。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雾里,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绿幽幽的,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块,渐渐的冰块也化了水–雾浓了,窗格子里的灯光也消失了。”(《沉香屑第一炉香》)这栋隐在浓浓的雾气后面的宅第象征了薇龙飘渺不定的未来。
在这几个极富画面感的意象中,不仅投射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感受,而且隐含着对人物不幸命运的预示,同时,作者的人生感悟也不失时机地在此曲曲逸出:一切繁华热闹都是过眼烟云,就像那只“乱山中凭空擎出的金漆托盘”,有着荒凉的背景。时代的毁灭感,生命的无常感,文明的脆弱性……这一切都使人生中可感的事物会像云雾一般消散,再美好的生命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迈进历史的坟墓。
类似这样的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真是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虽然张爱玲小说意象纷呈,但以“月亮”出现的最大、最典型,也最有特色。“月亮”不仅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有鲜明的对应,而且“月亮”在张爱玲世界中的每一次升起,都带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蕴。可以说,破解张爱玲小说中“月亮”的不断出现,对于了解张爱玲的创作心理,把握她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
《金锁记》有多处写到“月亮”。
小说一开场就有一轮三十年前的月亮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伤感、凄清的故事:“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金锁记》)
小说的结尾处又以月亮的沉落作比:“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金锁记》)结束了故事,也结束了七巧的命运。
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的几次出现或者是模糊的、残缺的,或者是癫狂恐怖的,都缺乏月光在通常意义上的浪漫的情调,这一方面是由于张爱玲用月亮来象征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变态情欲的可怖,另一方面也含有张爱玲对人生难得圆满的叹惜之情。
在张爱玲的其他小说中,如《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二炉香》等都有生动的关于月亮的比喻和描写。这个不断浮现在张爱玲世界中的“月亮”意象是各色各样的,有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残缺的等等。亘古长存的月亮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映照着张爱玲世界中的人物,照出他们的隐秘和残酷,也照出他们的软弱和惶恐,也照彻着文明发展过程中艰难行进的人类本相。
应该说,正是这样的象征和意象构筑了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小说里文本背后的象征内涵超越了它的表层意义,才能使张爱玲的小说魅力永存,历久长新。
“宝石镶嵌的图画被人欣赏,并非为了宝石的彩色。”(《论张爱玲的小说》)但是付雷先生的这句话也确实说出了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她的语言艺术所起到的作用。
无庸质疑,张爱玲精湛的语言技巧也是她的小说永远吸引着读者的原因。她的奇巧的比喻,她的诡异的色彩运用,和她的文章里反复出现的各种象征和意象,给她的小说印上了“张爱玲”的防伪标记。只有张爱玲才有如此的绝妙语言,也只有如此的绝妙语言才能陪得上这位有才情的女作家。
台湾作家张大春曾在读完《妻妾成群》、《罂粟之家》以后,盛赞苏童是“张爱玲以后最具有叙述魅力的一支笔”(大意),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于苏童近乎“溢美”的至高评价。可见,张爱玲的“叙述魅力”。“五四”以来,运用汉语白话文写作而语言技巧上乘的作家其实是不多的。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举出鲁迅、沈从文、朱自清、白先勇或者汪曾祺等等,但是中国文学史就却很忽略她——张爱玲。
张爱玲在中国文坛划破长空的出现,不但丰富了文学艺术语言的宝库,为民族语言的创造性运用提供了一个范本,给她以后的文人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张爱玲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张爱玲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张爱玲的所有作品
中短篇小说 《霸王别姬》《 鸿鸾禧 》《色.戒 》《创世纪》《 花凋》
《倾城之恋》《 多少恨》《金锁记》《 殷宝灩送花楼会》 等
《沉香屑-第一炉香》《 留情 》《相见欢 》《红玫瑰与白玫瑰 》《琉璃瓦 》
〈沉香屑-第二炉香〉〈 封锁〉〈 茉莉香片 〉〈心经旦含 〉〈桂花蒸 》
《年青的时候 》《五四御启遗事/英文版》《 散 戏》《 不幸的她》(处女作)
长篇小说 《连环套 》《怨女 》《十八春》《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恋》
散文随笔 《都市的人生(散文集)》 《太太万岁》题记 《红楼梦魇》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被窝》《 秋雨》《 读书报告四则》
《 牧羊者素描》《 心愿》《 华丽缘》《 表姨细姨及其他 “嗄?”?》
《 爱 》《忆胡适之》《 海上花列传序 》
其它《 海上旧梦-人物画集》《 张爱玲语录 》《 红楼梦魇(全本合集)NEW 》
张爱玲的所有作品的题目
你这也太抽象了,她的作品多着呢。
我捡大大来说吧。
《半生缘》长篇》
《怨女》中长篇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秧歌》
《倾城之恋》
《相见欢》
《小艾》
《沉香屑》第一炉香 第二炉香
《传奇》小说集
《十八春》
《流言》散模拆笑文集
《创世纪》
《情场如战场》剧作
《色戒》
求张爱玲所有作品名,以及时间
中短篇小说 《霸王别姬》《 鸿鸾禧 》《色.戒 》《创世纪》《 花凋》
《倾城之恋》《 多少恨》《金锁记》《 殷宝灩送花楼会》 等
《沉香屑-第一炉香》《 留情 》《相见欢 》《红玫瑰与白玫瑰 》《琉璃瓦 》
〈沉香屑-第二炉香〉〈 封锁〉〈 茉莉香片 〉〈心经 〉〈桂花蒸 》
《年青的时候 》《五四遗事/英文版》《 散 戏》《 不幸的她》(处女作)
长篇小说 《连环套 》《怨女 》《十八春》《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恋》
散文随笔 《都市的人生(散文集)》 《太太万岁》题记 《红楼梦魇》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被窝》《 秋雨》《 读书报告四则》
《 牧羊者素描》《 心愿》《 华丽缘》《 表姨细姨及其他 “嗄?”?》
《 爱 》《忆胡适之》《 海上花列传序 》
其它《 海上旧梦-人物画集》《 张爱玲语录 》《 红楼梦魇(全本合集)NEW 》
张爱玲作品典藏全集目录
新浪读书
卷一:长篇小说
半生缘
卷二:长篇小说
怨女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无忌
自己的文章
烬余录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爱
谈女人
走!走到楼上去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说胡萝卜
炎樱语录
写什么
造人
打人
诗与胡说
有女同车
私语
忘不了的画
谈跳舞
谈音乐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记趣
夜营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银灯
银宫就学记
存稿
雨伞下
谈画
自序
姑姑语录
论写作
天才梦
代序
中国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气短情长及其他
我看苏青
华丽缘
中国的日夜
附记
卷五:散文(52年以后作品)(1)对照记
对照记——看老照相簿
罗兰观感
被窝
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
《嘎?》?
草炉饼
笑纹
卷六:散文(52年以后作品)(2)
自序
关于《笑声泪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表姨细姨及其他
谈吃与画饼充饥
惘然记
忆胡适之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说(43年作品)
金锁记
倾城之恋
茉莉香片
第一炉香
第二炉香
封锁
散戏
卷八:中短篇小说(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经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轻的时候
花凋
红玫瑰与白玫瑰
连环套
卷九:中短篇小说(45年以后作品)
等
殷宝灩送花楼会
小艾
创世纪
留情
鸿莺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见欢
卷十:文学评论 《红楼梦魇》
卷十一:译注《海上花开》
卷十二:译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译作《爱默森选集》
卷十四:剧作暨小说增补/张爱玲年表《情场如战场》
五四遗事——罗文韬三美团圆
色,戒
个人最喜欢金锁记和倾城之恋
因为书里的语言可以一句一句的读,
美丽而且穿透人生
能把张爱玲所有作品打包发给我吗
你要的资源,已经上传
请及时下载,如有问题请追问我……
满意的话请采纳吧 ^_^
当然能加分就更好啦
O(∩_∩)O
PS;该资源仅供学习参考,请支援正版.
请问一下,张爱玲的所有作品的名字?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①小说著作作品名称
出版社出版或者发行时间《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心经》上海《永珍》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琉璃瓦》《永珍》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连环套》《永珍》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殷宝灩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桂花蒸 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鸿鸾禧》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1944年6月《华丽缘》1947年4月《郁金香》上海《小日报》1947年5月16日到31日《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6年《半生缘》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相见欢》,收入《惘然记》1968年《色,戒》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记》《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记》,1983年《小团圆》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1975年《同学少年都不贱》2004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推出了这本小说的正体字单行本作于1973年至1978年之间《同学少年都不贱》2004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推出了这本小说的正体字单行本1973年至1978年之间《雷峰塔》《易经》繁体版2010年9月在台出版《异乡记》2010年12月1日《雷峰塔》《易经》简体版大陆发行2011年4月 ②散文著作作品名称
出版社出版时间《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书评四篇《国光》第1、6期1936—1937年《论卡通画之前途》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心愿》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天才梦》西风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张看》《到底是上海人》《杂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公寓生活记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必也正名乎》《杂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烬余录》《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谈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爱》)《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论写作》《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张看》《童言无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说胡萝卜》《杂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私语》《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中国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诗与胡说》《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写什么》《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传奇〉再版序》1944年9月《炎樱语录》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散戏》《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忘不了的画》《杂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谈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谈音乐》《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借银灯》中国科学公司初版1944年12月,收入《流言》《夜营的喇叭》《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不详收入《流言》《气短情长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双声》《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吉利》《杂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我看苏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姑姑语录》《杂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张看》《中国的日夜》收入《传奇》增订本1947年《有几句话同读者说》收入《传奇》增订本《〈太太万岁〉题记》上海《大公报、戏剧与电影》1947年12月3日《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1954年7月《〈爱默森文选〉译者序》1964年《忆胡适之》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谈看书》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谈看书后记》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红楼梦魇〉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张看〉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惘然记〉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台北《联合报》副刊1983年10月1日、2日《〈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译本序)台北《联合报》副刊1984年1月3日《表姨细姨及其他》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谈吃与画饼充饥》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嗄?”》台北《联合报》副刊1989年9月25日《草炉饼》台北《联合报》副刊1990年2月9日 ③电影剧本标题年份《太太万岁》1946年《不了情》1946年《哀乐中年》1949年《伊凡生命中的一天》《情场如战场》1957年(改编),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人财两得》1958年《桃花运》1959年《六月新娘》1960年《红楼梦》1961年《南北一家亲》1961年《小儿女》1963年《一曲难忘》1964年《南北喜相逢》1964年《魂归离恨天》(为电懋影业公司所写,未有拍成)④学术论著《红楼梦魇》,台湾皇冠出版社,1977年。《〈海上花列传〉评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1981年。⑤译文作品《爱默森选集》,皇冠,1992年《海上花列传》(汉译英)。《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英译汉)。《老人与海》1987年(英译汉),台湾英文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张爱玲的诗作品有哪些
/ 这里面有张爱玲的作品,你可以去看看~
张爱玲经典作品有哪些?
作品:
《半生缘》讲述了在三十年代旧上海的一个悲凉的爱情故事。大学毕业的顾曼桢来到一家工厂的写字间做事。同事沈世钧英俊温厚,曼桢和他互相倾慕,渐入热恋。原本平平常常的恋爱却因为发生在灯红酒绿、人欲横流的旧上海,而变得诡秘甚至险恶狰狞。
《红玫瑰与白玫瑰》讲述了留洋回来的振保在一家外商公司谋了个高职。为了交通方便,他租了老同学王士洪的屋子。振保留学期间,有一个叫玫瑰的初恋情人。他曾因拒绝过玫瑰的求欢而获取了”柳下惠”的好名声。王士洪有一位风情万种的太太,她总令振保想入非非。有一次,士洪去新加坡 做生意了,经过几番灵与肉的斗争,在一个乍暖还寒的雨日,振保被这位叫娇蕊的太太”囚住”了。令振保所料不及的是娇蕊这次是付出了真爱的。当她提出把真相告诉了王士洪时,振保病倒了。在病房,振保把真实的一面告诉了娇蕊——他不想为此情而承受太多责难…
《色戒》讲述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女大学生王佳芝(汤唯饰)利用美色接近汪精卫 *** 里的一名特务头子易先生(梁朝伟饰)意图行刺的故事。
《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人自传性的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一生。
《金锁记》张爱玲1943年所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像疯子一样被折磨了30年,在欲望的压迫下,形成了病态的性格,葬送儿女的幸福。“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张爱玲有哪些经典作品
张爱玲的黄金创作期是她跟胡兰成交往结婚的几年。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被哥哥嫁给残疾的姜家二少做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代表文集为《流言》、《传奇》。里面包含了《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等一系列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