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視覺設計中的藝術流派


現代藝術

藝術和設計,兩者本是同源,并且是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的。藝術領域出現的新的思想思潮和變革,會迅速滲透并影響到設計領域。雖投呼然發展到現代設計,其早期代表人物約翰·拉斯金曾極力想将代表着繪畫、雕塑研呼财遊曾套風編難味斷等藝術形式的“大藝術”和代表着設計等實用藝術創造的“小藝術”區分開來,但是論苗指使巴老模進職空在現代設計史出現的一系列設計運動中,卻都包含着藝術和設計的相互影響。在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集大成的核心——包豪斯,《包豪足略特毛斯宣言》中提到:“讓我們創立一個新的手工藝行會,取消藝術家和工匠之間的等級差别,再也不要用它豎起妄自尊大的藩籬!讓我們一起期待、構思和創造未來的新建築,融所有元素——建築、雕塑和繪畫于一體”,也可見其對藝術和設計之間所存在聯系的肯定。 1 立體主義——爲現代主義設計開辟非裝飾的幾何造型創意空間 20世紀充房助位東練初,被譽爲“現代藝術之父”的塞尚通過對色彩在畫面中作用的征修肥井兩自洲創新,改變傳統繪畫所重視的輪廓的截然限定和色調的明暗對比,由色彩來構成空間,引發的色彩革見能責球術處命爲整個現代藝術奠定了基見東除調,促使藝術家以全新視角和方法對待藝術創作。受其啓發,以畢加索、勃拉客爲代表的布難靜親秋語曾育顯号立體主義藝術家在深衆著缺測化之前色彩革命對傳統繪畫的颠覆成果的基礎上,大膽的将物體的表現方式和原本的自然形态區分開來,對物體表現摒棄空間透視規律,完全按照藝術家的主觀想的法對結構重新表現,傳統的焦點透視被理性的多視點畫面結構所取代。通過對表現物體的平面形狀和色彩加以極端化處理,将自然形态的平面形體進行結構又重新組合。徹底改變了傳統造型藝術領域所追求的對外部客觀世界的真實再現課美想貴,拓展了現代藝術在成銷從爾商穩幾既境科造型藝術的語言、衡元素方面的無限創意空間。 當現代設計發展到現代主義設計之前,經曆的種種設計運動,或主張設計應“師從自然”、或呼籲與傳統形式相決裂,其實質仍是化附一種在傳統裝飾層面上對于新的裝飾風格創造的追求,而這種追求的造型表現仍然是一種自然主義的造型樣式,而且也不适應當時的機器大生産方式。機器時代的設計産品需要尋找自己的設計形式語言,立體主義推崇的幾何化、結構化的抽象形式表現無疑于工業生産中對于理性、秩序的要求更相适應。立體主義藝術家們在塞尚的“用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來處理大自然”的理念指引下,無意于空間的再現,不再受時空的限制和透視的約束,以無序的視角将各種來源于自然或是藝術家主觀想象的各種造型元素,自由組合。并且還表現出對于幾何形體的濃厚興趣,追求物體交錯叠放形成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以及将形體分散爲由正面、側面、底面等若幹幾何截面的組合體。爲現代主義設計從傳統造型表現手法的束縛中解脫,提供了全新的造型手法。幫助完成從自然主義的裝飾紋樣轉向抽象幾何形态的塑造,藉以掃除藝術與工業結合的障礙。 2 未來主義——促成機器時代美學觀的誕生 現代主義設計首先源于對機器生産的肯定。但是人們對于機器的認識也經曆了一個過程。工業革命後機器在生産中的使用,使原本可以在手工制作中自得其樂的手工藝人淪爲流水線上做着重複勞動的工人,機器也奪取了許多人的飯碗,所以此時人們對待機器的态度更多是恐懼和厭惡。随着機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人們對機器的态度也在變化。法國哲學家拉美特利在《人是機器》一書中,就把人體生理機能比作精密的機器。 風格派、構成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都有關于“機器美學”的論述,但關于機器美、機器美學的最早論述應歸功于意大利的未來主義。未來主義者認爲“随着20世紀初資本主義工業的飛速發展,人們賴以生存的客觀世界和社會生活本身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長期形成的傳統觀念已不再适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因而,他們否定傳統文化及其價值。”[1]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實際上就是對在工業革命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現代工業文明成就的承認和肯定。因此他們狂熱的相信工業文明能給人類帶來積極後果。其代表人物馬裏内蒂在《未來主義宣言》中說:“我們要歌頌手握方向盤的人類,他用理想的操作杆指揮地球沿着正确的軌道運行”。他們明确宣稱對機器文化的擁護,贊美機器生産,熱衷表現機器所帶來的征服世界的速度和産生速度的力。《宣言》中的“我們宣稱這偉大的世界已因一種新形式的美——速度之美——而更添其光彩”,是對機器美學的最初表達。未來主義繪畫作品的主題,是通過由幾何形體組成的物象做有節奏的反複、重疊、延續,表現力度和重量感。如在率先試圖把馬裏内蒂的未來主義宣言的思想以視覺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波菊尼的作品中,爲了表達運動、能量和連續鏡頭感,他首先把同時性用在視覺藝術,表達同時存在或同時出現。在聖·埃利亞設計的關于未來城市和建築的設計草圖(圖1)中,充滿着完全由鋼鐵、水泥和玻璃構成的城市和城市中運行的立體交通網絡,一方面表現出他對技術的狂熱迷戀,這種技術至上論直接影響到了現代主義設計對于技術的崇拜;另一方面表現出他理想中城市建築的設計理念,即随工業發展而變化的沒有任何裝飾的、純粹理性功能化的建築聯合體。他的“隻有适應了這種變化尺度的人才是符合時代特點的人,從前隻是由人所設定的建築格式,現在則是由人連同機器共同來限定”[2],可以看做是柯布西耶“房屋是居住的機器”理論的直接先聲。 3 風格派——純粹主義形式觀念的培養 風格派是由杜斯伯格于1918~1928年間,在荷蘭發起組織的一個由畫家、建築師、設計師組成的松散的藝術團體。風格派在藝術創作方面的獨特性表現在其對一切具象元素的拒絕使用,追求一種“純而又純”的創作理念,以純粹的幾何形抽象構圖來表現純粹的精神。風格派的代表畫家蒙德裏安認爲:“繪畫是由線條和顔色構成的,所以線條和色彩是繪畫的本質,應該允許獨立存在。隻有用最簡單的幾何形式和最純粹的色彩組成的構圖才是有普遍意義的永恒繪畫。”在風格派的繪畫作品裏,以抽象的“元素”作爲組成作品的基本點,把傳統形态特征完全抛棄,成爲最基本的幾何結構,組成幾何結構的單體。所表現出的對簡潔風格的擁護,對結構和功能的邏輯性的強調,與機器生産的批量化、标準化要求正相吻合,爲現代主義設計提供了觀念和形式上的借鑒。


26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