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简介
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东南海缺神喊岸希恩城的一个富裕木材商人家庭。8岁那年因父亲破产,全家迁往希恩北部的小农庄居住。1844年,16岁的易卜生被生活所迫只身前往南部海滨小城,在一家药材店当徒工。繁重工作之余,他刻苦自修,并学习文艺创作。家庭的衰落、学徒工地位的低践使他对社会有了深刻了解,忍不住用诗歌形式来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受。瞎丛1871年他把这些诗作选入《亨利·易卜生诗集》中。
1851年经朋友介绍易卜生被聘为卑尔根剧院编导。1857年转到首都剧院任编导。1862年剧院破产,他靠借债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创作。1864年离开挪威,侨居罗马、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27年后,即1891年,易卜生回国定居。1906年病逝于挪威首都奥斯陆。
易卜生自1850年写了第一部剧本《凯替来思》起至1899年出伏野版最后一部剧本《当我们死而复醒时》为止,在50年的创作生涯 *** 发表了25部剧本,有诗剧、悲剧、喜剧、历史剧和问题剧等。他的剧作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艺术技巧精湛,对世界各国戏剧产生深刻影响,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易卜生的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早期(185O一1868)作品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色彩,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恋爱喜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等。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社会矛盾日渐加深,他的创作进入以现实主义为主的社会问题剧阶段,也即中期(1809一1890)阶段,把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剧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国民公敌》等。
易卜生的晚期(1891-1906)创作着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易卜生简介,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易卜生简介,如《海达·高布乐》和《建筑师》等。
简述易卜生三个阶段的戏剧创作
第一阶段来自作品包括1864年以前的作品。主要是翻译和改写外国与古代的剧本。作品有《英格夫人》、《海格朗特的海盗360问答》、《觊觎王位的人》、《恋爱的喜剧》等。这些早期的剧作充满着爱国主义和爱民族精神,在艺术方法上属于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品。
第二阶段的作品可以从1864年算起。由于他充分体验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各种生活,对现实的观察、分析能力加强了,同时他的艺术技巧也逐渐熟练,写出了现实主义作品。主要作品有诗剧《布朗称径学品书德》、《培尔·金特》,讽刺喜剧《青年同盟》、《社会支柱》,名作《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野鸭》、《海达·高布乐》等。
第三阶段的作品指1890年以后的作品,由于易卜生此时找不到小资产阶级激进派思想的出路,对未来看不出远景,因而其作品表现出一些悲观气氛。主要作品有《建筑师》、《小爱约矣》、《博克曼》、《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这些大都倾向于自然主义算获,有的带有神秘象征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