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虞美人的词?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作者通过娴熟的语言手段,突出了冷雨的听觉感受,大雨滂沱,小雨淅沥。文章想象奇丽而多变,并多处采用了比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勒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判家、优秀翻译家。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茶花赋》之于杨朔一样,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

《听听那冷雨》的赏析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拟物、拟人的艺术手法,将雨的声音,情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仿佛欣赏一曲班得瑞美丽的仙乐。
从开头一句“雨”仿佛中国古老乐器演奏出悠扬“韵律”,“清脆可听”即把人带到聆听音乐的意境之中。接下来又细致描写“雨打在树上和瓦上”发出的“铿铿”如“古老的音乐”,“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三组叠字传消败神地表达出雨水在瓦上发出的情州或态,掷地有声;以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词句表现雨的声响,让读者仿佛声犹在耳。
作者继续以“谁的千指百指”、“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这样形象化文字将雨比作“温柔的灰美人”,黑灰色鳞鳞千瓣的瓦在作者笔下成为了“无数的黑键啊灰键”,让人继续陶醉在雨的交响里。
优美的文字,丰富的联想营造出的一幅美丽、流动的画卷并流淌着浑如册桥伍天籁的音乐,让读她的人思接千载,如临其境,精神为之震撼,心灵为之感动!

1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