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的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侧重于描写闺人之寂寞与时光之流逝。
上阕写暮春的晚上,“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可见时当春暮,“中庭月”则点明“夜”。这两句,除表现时间外,又兼有布置环境的作用,杨树满院,浓绿暗淡,月到中庭,洒下清冷的光辉。“相忆”两句,转入室内写到人。主人公因相忆而彻夜不眠,相伴的只有来自“半明”的孤灯,想要做个远梦,与远人相偎相倚,可梦也难成,好一番孤凄。
下阕写情,进一步刻画女子的情态:“翠钿金压脸”,以首饰之缤纷富丽反面衬托美人之孤寂;“寂寞香闺掩”,以香闺之掩闭正面状美人内心之凄苦,深动人心;“人远泪阑干”,正面揭示出孤独与寂寞都是因为“人远”所致;而“燕飞春又残”,再从侧面暗寓主人公的青春正随时光的流逝而流逝。香闺空掩,盛装之下,却难掩寂寞;无语泪流,春已暮,人未还,真不知这种等待还要持续多久。以景结情,感情的表露女均急裂上它凄恻感人,更加渲染出无限感伤的意绪。
这首词时而正面描写,时而侧面描写,回环往复,层层深入。全词意脉连贯统次倒征情不乐坏齐南演权一,情景交织互渗,结构首尾呼应,创造出了回环吸采介仅频式阳清决红往复的抒情效果,细细读来,意味360问答深长。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评》中所说:“领领略孤眠滋味,逐字逐句凄群在朝演基附盐船待凄恻恻,飞卿大是有心人。”
张惠言《词选》卷一:“相忆梦难成”,正是残梦迷情事。
陈廷焯《云韶集敌血吗》卷一:领略孤眠滋味,逐句逐否香字,凄凄惘恻,飞卿发安黄钢参久型输大是有心人。
蓝色牡丹
近日在画蓝牡丹,对于自己最喜欢的蓝色,会琢磨得多一点。有些心得,忍不住又要写一写。
实话说,我并没有见过蓝色的牡丹,家附近的小区花坛里,能看到红色、粉色的牡丹就已经很不错了。它们通常被栽种在花坛的正中间,被坚硬的矮冬青和带刺的月季围护起来,几乎是被养在深闺的姿态了。
据说自然界中是有蓝牡丹的,比如悄腊埋蓝田玉牡丹,在网上搜到的图片,看上去有些失真,似乎是加了滤镜的缘故。
不能坦然地面对真实和自然是件遗憾的事,所有的美都来自其间。当然,学会发现和提炼也是有必要的。
现实生活中的画面、场景,通过画笔、文字,落实到纸上,就是一个提炼的过程。
说起画蓝色的牡丹,局歼大多教程的颜色搭配都是钛白加酞青蓝,我摸索出一个更简单省劲的方法,就是只用酞青蓝,
下图左侧的牡丹仅用酞青蓝,这种蓝很浓郁,调色时足以在笔上完成由浅至深的渐变,加上宣纸本身的留白,轻易满足一个花头所需的色阶,省略了钛白,花头也更显通透明净。
像这样用一种颜色绘制花头,不仅限于酞青蓝。紫色、胭脂也完全胜任。当然,还有墨色。这些颜色的特点都是够深沉,浓淡变化的跨度较大。
右侧的花头选用了湖蓝,是一支不常用的颜料,尝试着画了这个花头,感觉还不错。由于湖蓝较浅,笔尖有必要加上一点酞青蓝。
纯净的蓝色,搭配墨色的叶片一定没错了。虽然在各类教程中,给蓝牡丹配上了几乎是五颜六色的叶子,大概是在回暖它偏冷的色调。不,在我的意象中,只有墨色的叶子,和它最相契合。
墨分五色,是说可以用它的浓淡来制造色彩,深浅不一的墨色,代表了任何颜色。这很朴素,却以少胜多。你启蚂可以想象这叶子是黄绿、墨绿,或者被太阳晒得发红,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被风吹起的叶子的背面又是浅灰色的……怎么认为都可以。
一幅画的意犹未尽,除了留白,色彩的简单也是不错的选择。无中生有,色空不异;草木逢春,雨过大地。
这是学国画以来,第一次非临摹、自己构思出的一幅蓝牡丹作品。
写下此篇小文,做个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