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词语是什么
1. 壁画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主要是指在天然味轴王举或人工壁面上通过老大描绘、雕塑或其他造型方法制作的画,也包括在陵墓的防首政告论复待罗有神墓壁上绘制的。壁画作为建来自筑物的重要附属部分,它的修饰和美化功能使之成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发现的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济造轮取福烧刑说笑摩崖壁画。
2. 正面律
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中坚持的一个共同程式: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其目的在于使人物能够最具完整性地显现。正面律是古埃及绘画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与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生死观念相一致的。
3. 保风格
风格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序的代表性特点,也就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显著性标志。一般都包含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思想和个性化的艺术特色。在漫长的绘画史上,曾出现了许多各政立减喜架认育云失握色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4. 古希腊瓶画
古希腊瓶画是指古希腊时期,绘制在陶制器皿上的图画,是实用物品与装饰性绘画相结360问答合的产物。曾出现过东方风格、黑绘制风格和红绘制风格等。东方风格主要是受到埃及、美检老索不达米亚艺术风格的影响而卷产生的一种多纹样装饰的绘画样式。黑绘制、红绘制则主要是从绘制的色彩来区分的绘画样式。
5. 湿壁们起投画
湿壁画是根据在壁面上绘制时,壁面的干湿不同而划分出来的壁画类型。方法是,在半干的墙壁上,用清石灰水混合颜料绘制而成。由于壁面不干,颜色会渗透到湿壁中,不能预先打草稿,重复再命来,所以必须一次性完成,难度较大。不过,也因式附南树究日氧搞为如此,可以产生浓重的色彩,形成特别的表现效果。
6. 干壁画
干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主要指在已经干透的壁面上用混合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一般是先要把墙面磨得很平,然后刷上一层石灰浆,干育治察延妒卫燥后再在上面作画。因为壁面是干的,一般画面不变数足秋坏苏天形,相对比较简单。
7. 蛋彩壁画
蛋彩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以蛋黄或蛋清作为调和剂与各色颜料融合后,在干壁上作画。因为蛋黄、蛋清干后透明有黏性,从而使画面也具有透明、坚硬等特点。这是壁画中常用的简易而又效果明显的颜料组合形式。
8. 石窟艺术
佛教产生切灯后,为了扩大影响,在一些深山崖壁上,开凿出各种石窟,并在其中雕刻佛像晚较区但各显、绘制各种佛像壁画等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古代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素示造伤府审肥同左江风等地都产生过许多石窟艺术精品,印度的阿旃陀石窟、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国的敦煌莫高窟等都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9. 拜异主高几红区又养五孩全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是指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于拜占庭之后,产生的一种基督教艺术风格。因为以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拜占庭”为中心而得名,主要表现在建筑、雕刻、绘画等领域。在建筑上主要采用了“集中式”和“十字形平面式”布局,屋顶作穹隆形,由独立的支柱加帆拱来构成。雕刻艺术主要是表现基督教生活的浅浮雕和人物头像。绘画上以镶嵌画最为出色,一般色彩明快、造型齐整,宗教色彩明显,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0. 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是13~16
世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活动的艺术家所形成的绘画流派,是文艺复兴的主力军,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画派。其特点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旗帜,突破了中世纪绘画平面的特点,开始大胆运用透视法则、明暗对比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前期以乔托、马萨乔等为代表,盛期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
11. 圣像画
指基督教产生后,教会为了表达信仰或帮助信徒们祈祷默想而在礼拜堂等地方描绘的有关基督教圣灵、圣父、圣子的画像。圣像画是西方最主要的绘画类型,也是最早集中表现的绘画题材。
12. 油画
油画是指用透明的植物油等调和各种颜料,在经过特别处理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进行创作的绘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油画具有画面干燥后,能长久保持光泽等优点。它起源于欧洲,近代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一般认为,15
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
13.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把人们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文艺复兴虽以学习古典为特点,但绝非简单的仿效,实质上是通过学习古典的途径创造新文化。这一时期的画家们一方面善于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美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极富进取和创新精神。并且科学透视法的发明和油画材料、油画技巧的改进也大大促进了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总的来看,绘画的特点表现为:充满人文主义思想,大量运用透视手法,绘画技法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在逼真地描绘事物形象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成绩卓著的画家,到了人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时代形成高潮。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们用手中的画笔,铸就了欧洲绘画史上的崭新高峰,也给人类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
14.素描
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作素描。单色水彩和单色油画也可以算作素描;中国传统的白描和水墨画也可以称之为素描。通常讲的素描多元化指铅笔画和炭笔画。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研究绘画艺术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通常采用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材料: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等,其他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蘸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
15.色彩
色彩是绘画中最富魅力的艺术语言,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从根本上说色彩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光学是色彩的基础。同一物体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比如日光照射在同一物体上,早晨、中午、下午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并且还会出现季节性的变化。在绘画中正因为有了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才使绘画变得摇曳多姿,趣味无穷。
16. 透视法
透视法指在平面上表现立体感、空间感的方法。在绘画的构图中经常运用。在美术学习中有系统介绍透视方法和相关知识的科学,称为透视学。透视法具体可分为:纵透视、斜透视、重叠透视、近大远小透视、近缩透视、空气透视、色彩透视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具体运用技巧。
17. 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是透视法的一种。表现为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物体距离越远,形象就描绘得越模糊;或一定距离后物体偏蓝,越远越偏色越重等。突出特点是产生形的虚实变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的繁简变化等艺术效果。
18. 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艺术原指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技术的建筑风格,后影响到雕刻和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意大利艺术家最早提出“哥特式”一词,指代12、13
世纪到文艺复兴这段时期之间的艺术形式,带有揶揄“蛮族”哥特人中世纪建筑怪诞、野蛮,缺乏艺术趣味的意思。
19. 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后期活跃在新兴城市威尼斯的画家组成的美术流派。艺术特色表现为:色彩华丽,造型生动,世俗享乐的基调明显,并且善于把诗意的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形成华丽优美的艺术效果。前期以乔尔乔内、提香等人为代表,后期出现了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人。
20. 造型手段
造型手段是指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方法和手段。绘画中主要借助于线条、色彩、明暗、解剖、透视等各种方法来实现。在长期的绘画艺术中,形成了一定带有规律性的表现法则。在绘画时,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造型手段,才能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21. 光源色
光源色是指物体在某种光线(太阳光、月光、灯光、烛光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色彩。物体会随着光线位置、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在绘画史上,很多人着力研究这些问题,比如物体在烛光下、月光下、太阳光下的不同色彩表现和各自独特的艺术效果等。拉图尔的“夜间画”就是光源色运用的典型例子。
22. 色彩的组成
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的绘画主要是由色彩和形体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中的形体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方面,即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它们在绘画中互相影响、互相衬托,共同构成了画面上绚丽多姿的色彩。
23. 环境色
指物体在一定的环境中,与其他物体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色彩。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上各种色彩之间的相互衬托和联系,丰富了画面上的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的运用色彩技巧。
24. 西洋宗教画
西洋宗教画是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不同于中国宗教观念的淡薄,欧洲的历史一直贯穿着宗教精神,因而西洋宗教画是比较典型的宗教画,并且大多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同时期的宗教画,往往体现出当时的世俗思潮和社会形态。比如在西洋宗教画中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就是文艺复兴初期宣告异教精神重新“诞生”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另外,宗教画的题材是比较单一的,很少越出《圣经》的范围,因而难免会有题材的重复,但同一宗教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画家笔下,却往往传达出大相径庭的价值取向。宗教题材同题重画的最突出例子是拉斐尔,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的近三百幅画中,大部分是圣母。
25. 色彩的明亮度
色彩的明亮度指画面上色彩的深浅变化、明暗差别等特征。主要体现在画中某种色彩的深浅变化以及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作画或欣赏时,应该先找到最重要的主色,再找出光亮的颜色,从而由深到浅,分层次地绘制或对比欣赏,这样才能把握住色彩的本质。
26. 构图
构图,是美术创作中的技法之一,就是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根据构思中预想的形象和审美效果,安置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与关系,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手法。构图时要调动多种因素,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比如留下适当的空隙、空白、边框等。构图的步骤一般是先将要表现的对象勾成轮廓,然后以明暗、浓重等逐步设色,体现出最终的效果。
27. “枫丹白露”画派
法国的艺术家们在为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扩建枫丹白露宫时,与邀请到法国一起修建枫丹白露宫的意大利艺术家们学习、交流过程中,诞生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就是以意大利绘画大师的杰作为楷模,同时更注重线条的韵味,追求技艺的精巧完美,洋溢着浓厚的贵族化气息。这些画师经常在枫丹白露宫作画,被称为“枫丹白露”画派。
28.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涉及到个人生理、心理以及固有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相对感性的问题。色彩的冷暖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衬托。并且主要通过它们之间的互相映衬和对比体现出来。一般而言,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背光部分则相对呈现冷光倾向。冷色光正好与其相反。
29. 风格主义绘画
风格主义绘画是16
世纪盛行于意大利的一种美术样式。不再遵循古典原则,画中人物姿态怪异,身体任意夸张扭曲,色彩光怪陆离,构图奇幻诡异,呈现出一种极度变形、夸张、动态的艺术效果。代表人物有蓬托尔莫、瓦萨里、格列柯等。
30. 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画而言的。主要指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传统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讲究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渲染、疏密结合的“留白”等技法。按照表现手法、绘画题材以及幅面样式等可以分出许多种类型。
31. 巴洛克美术
巴洛克美术是17世纪欧洲广泛流行的一种美术样式。“巴洛克”是意大利语的音译,本意有“圆的珠子”、“稀奇古怪”、“繁缛复杂”等多种解释。最初,是对这种绘画风格贬义的称呼。巴洛克美术的特点是:场面宏大、动感夸张、色彩绚丽,明暗对比强烈,富有激情,同时,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代表画家很多,著名的有鲁本斯、卡拉瓦乔、委拉斯贵支等。
32. 肖像画
肖像画是指描绘人物形象的绘画。包括头像、胸像、全身像和群像等。欧洲肖像画历史悠久,15世纪以后达到全盛,涌现出了大批著名的肖像画家。肖像画要求画家有精湛的写实能力,并且能准确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33. 学院画派
学院画派主要指官方成立的美术学院所培养的推崇和遵循严谨、古典风格的画家所形成的绘画流派,是传统的美术派别,由于官方的倡导,也是长期占据绘画主流的绘画派别。画家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绘画训练,遵循古典传统,遵守固定的绘画程式。学院画派在对传统绘画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上功不可没,但是僵化呆板的绘画格式后来越来越成为了绘画创新的障碍。代表画家有卡拉奇、雷诺兹等。
34. 美术评论
美术评论是以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作的评定和价值判断。美术评论是美术欣赏的深化,就是在感受的基础上,以理性的分析揭示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术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制约,美术评论有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35. 夜间画
“夜间画”的名称出自意大利文,本意是“夜间的光线”的意思。由于这种画能渲染一种神秘的氛围,达到意想不到的宗教效果,深受教会的欢迎。教会甚至一度把夜间画看成了油画的最高成就,从而大大促进了“夜间画”的发展。拉图尔是“夜间画”的首创者,也是最著名的代表。不过,后来随着审美观念的转变,这种绘画形式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36. 古典主义画派
古典主义画派是17 世纪和18
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流派。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为典范,从中提取绘画题材和绘画技巧,推崇理性主义,追求崇高、永恒、和谐的创作原则。代表人物有洛兰、普桑等。
37. 明暗
明暗是指画面上物体在正常光线的照射中受光、背光、反光各部分的色彩、亮度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表现手法。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明暗处理是最为出色的。
38. 荷兰画派
17
世纪荷兰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反映资产阶级文化特征的民族绘画流派。主要特点为服务于新型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绘画题材空前广泛,开始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作品进入市场。画风写实、纯朴、亲切自然,与其他国家艳丽、铺张的艺术风格分割开来。代表人物有哈尔斯、伦勃朗、维米尔、霍贝玛、雷斯达尔等。
39. 画的色调
画的色调是指一幅画的色彩在亮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总的基调或倾向,也指一幅画的主要色彩效果,是一幅画的总体面貌。画中的色调必须和画面的氛围一致,否则就会产生紊乱和不协调的感觉。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分享(上)
以后每周跟大家分享一本关于绘画,关于如何认识美的相关书籍。绘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所包含的不只是“画”这一点,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比如绘画史、绘画材料研究、人体知识、美学知识、绘画语言、透视学等等。以后都会分享一些有趣的书籍,和大家一起领略自然的美和人类创造的美。
这本《写锋野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作者蒋勋,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以及光怪陆离的当现当代艺术,省思人类共同“美”的向往和创造。
本书共分三个阶段,将分为上下两部分来分享
一:从史前时期到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
1940年在法国西南方的 拉斯科洞穴 发现的最早期的壁画之一,壁画主要题材是动物,有野牛、马、鹿以及人像。
人类为什么要绘画?画这些野牛和鹿群有什么目的呢?直到今天许多学者对这这些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都无法探究创作动机。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人类美术创作的原始起点。
埃及是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 埃及人使用线条的方法非常精准,有一种数学的严密,又有一种高度几何化的倾向。埃及的美术风格倾向于一种高度秩序的建立,无论是多么繁杂的内容,多么纷乱的场景,多么曲折的情节,埃及人似乎总希望把它们一一归纳成一种几何性的符号,有条不紊的排列,安置在规矩的空间中。
埃及人的美术和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埃及人认为,人在死亡以后,还有另一个延续生命的世界,因此,一切生前所拥有的,也必须借绘画和雕塑来复制,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现在看到的埃及美术,也大多是来自墓葬的发掘,他能重现了四五千年前埃及人的生活信仰。
大约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希腊产生了这种美术史上典型的青年像,希腊人称他们为Kouros,意指18岁到20岁,发育完美的青年。这是怎样一个身体呢,这尊雕塑非常从容、自在,脸上带着和缓的微笑,胸部的肌肉似乎还随着呼吸起伏;他完全赤裸,仿佛没有任何服装比这身体更完汪旅美;他自信、健康、愉悦,从2500年前的希腊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希腊的人体为什么能作为美术史独特的一章呢?
我们凝视希腊的人像雕刻,发现创银陵喊作者关心的不是这个人体的政治地位,有没有权利,也不是这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富有还是贫穷,高贵还是低卑,甚至也不是伦理或道德的判断,是善良还是邪恶,这些在希腊的人体雕刻中都不再是重要的。希腊人凝视一尊人体,单纯是一种“美”的凝视,仿佛要努力的借着这种专注的凝视,把我们从政治的社会的,伦理与道德的纷杂中,净化到单一的美的层次里。
希腊艺术的黄金时代, 人体的表现有了更大的自由,来自于体能竞技的经验,主导出艺术创造上升美的更新。大约在公元前450年,米隆的青铜原作《掷铁饼者》,代表了古典时期黄金时代的来临。
希腊人伟大的史诗与戏剧,触探了人类最深的内心世界,恐惧、不安、对死亡的焦虑、对灾难的抵抗。也许因为这样,所以产生了像《拉奥孔》这样伟大的雕刻杰作——父子三人被神惩罚,人体纠缠在巨蛇之间。人性的悲壮感人至深。同时还有《胜利女神》和《米洛的维纳斯》都印证着希腊美术史上最令人怀念的光辉一页。在许多以迂腐的道德压抑身体,以庸俗的禁忌捆绑身体的社会中,希腊艺术提供的人体的自由、健康,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美学启示。
罗马艺术 ,罗马虽然极度仰慕希腊文化,努力学习希腊城邦文明的优雅与崇高,本质上仍然有自己特有的务实、粗犷、实事求是的人格特质。想到希腊,常常想到神话,史诗,哲学;想到罗马,也许更多浮现的是军人、政治家,是建立国家秩序纪律的法治精神——罗马法是西方律法的基础。这种务实的个性反映在雕塑上,就形成了强烈的写实风格。
罗马城市人口众多,必须要有严密的规划,为了解决人口众多的聚居问题,罗马的公共浴池,城市广场空间,都为西方现代大都会的形成树立了最早的范本。罗马最著名的公共性建筑,当然就是竞技场,这个巨大的圆形空间可以同时容纳5万人,可以说是现代城市必备的巨蛋建筑的鼻祖。庄严雄伟,这里留下野兽和人搏斗的斑斑血迹,罗马的辉煌不朽,仿佛仍在这巨大的圆形空间中回响。
早期基督教艺术 最开始的基督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代表了生命,代表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代表了美丽声音的布道,画家最初不知道如何表现嫉妒的容貌形象,便借助了希腊音乐之神奥菲欧弹琴奏乐表情。在艺术上,彼此视对方为异端的信仰,找到了共同的美好符号。
但是基督教不重视肉体的存在,强调禁欲,摒弃感官,久而久之自然对希腊以表现肉体之美为主的“圣像”感到格格不入, 拜占庭艺术 兴起之后,圣像才找到了自己特有的面貌。“圣像”是拜占庭艺术的主体。圣像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发人们视觉上的美感,而是在于唤起信徒心中对圣徒们的记忆——记忆他们说过的话,记忆他们做过的事,因此,圣像逐渐被统一归纳成固定的符号。
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以基督教信仰为中心,发展出西方美术史上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世纪艺术 主旨是基督信仰,艺术并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在隐恶扬善,宣扬教义。而当时的工匠本身就是信徒,也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嵌入虔诚敬畏之心,使中世纪艺术完全不同于希腊罗马的向外表现之美,而是不断向人昭示内敛谦逊的朴素信仰的力量。
基督教信仰,不断追求向上攀升的精神升华,教堂形式从罗马是向上发展的尖顶,逐渐形成越来越高耸的穹顶、塔楼。12世纪以后, 哥特式 建筑出现,竞相以向上发展的结构,形成欧洲广大地区大教堂的特色。
哥特式建筑的特征是以向上的垂直结构为目的,首先将罗马的圆拱向上提升为尖拱,为了巩固尖拱向上的力学稳定性,使尖拱十字交叉,构成“交叉肋拱”,以用于实现高度的增加。比较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约建于公元1134——1216年的《沙特尔大教堂》始建于公元1387年的《圣马丁教堂》约公元1163——1250年的《巴黎圣母院》。
只是笼罩在宗教神权之下,个人的现实追求,个人肉体的欲望长期被压抑,渴求一种新的解放。在意大利接近14世纪前后,理性的觉醒开始萌芽,形成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以人的觉醒为重心,以科学的视觉分析代替旧有的神学形式。圣方济各,从一个普通人,因为参加战争,看到人的生老病死,开始思考生命真正的意义。他改革了人们生活的方式,改革人们使用的语言,改革了人们对神与自然的看法。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神存在于春天开花的树上,神存在于鸟雀鸣叫的声音中,神存在于潺潺流动的水声里,神无所不在,神是人们自己热爱生命,热爱美好事物的心。
方济各 以平凡传道,呼唤人们内心的觉醒时候,被封为圣方济各,许多画家以他的故事画成壁画,这些壁画多成为文艺复兴最早的艺术作品。
最著名的便是 乔托。 乔托活动于14世纪上半叶,他被称为“绘画之父”,有许多是以描绘圣方济各的故事为主题。乔托在画圣方济各的故事时,使圣方济各有真正人的身体,他不再是徒具形式的神,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乔托使他笔下的圣人,都成为真实的血肉之躯,乔托运用光影法,使人的身体由明暗对比,也产生体积感和重量感,乔托也重视描写背景,人物背后的山丘、树木、草地,有层次、空间,也可以说它是文艺复兴最早用“透视”法来营造画面的远近效果的画家。
文艺复兴的美术,以人的觉醒为重心,以科学的视觉分析代替旧有的神学形式,乔托便是最早以人体的解剖学和空间的透视法来处理绘画问题的先驱,这也是他赢得 “绘画之父” 荣誉的主要原因。
二: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前期洛可可艺术的终结。
意大利文中的1400,一直时代进入1400年之后,这100年间,人文科学和艺术全面的兴盛现象。这100年产生了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产生的伟大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这100年间激发出了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人物像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 ,他们树立了400多年来不久的人文典范,为西方艺术创作奠定了永恒的基础。
这100年在历史上被称为 文艺复兴 ,意指“再诞生”,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
长久以来,诞生一直意指耶稣基督的降生,但是诞生有没有其他的意义呢?每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诞生,应该有特别的感谢与被祝福的心情吧。当时希腊神话重新被翻译,重新被阅读,希腊神话中对肉身的歌颂,对于完美肉体的爱,感动了许多艺术家,虽然教会还有许多严厉的限制,视希腊诸神为异端,但是美丽的神话故事,以呼唤着人们的爱美之心,那主司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诞生,从大海的浪花中涌现,是画家忍不住要画出了传说中的美丽场景。
波提切利拉开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的序幕,他的《维纳斯的诞生》以希腊异教的神话为题材,打破了基督教的禁忌,大胆描写女性的裸体,他要赋予肉身重新诞生的意义。
达芬奇 是文艺复兴时代典型的天才,他的才能绝不只是绘画而已,他精通建筑、解剖学、化学、流体力学,他实验了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潜水艇,他设计水坝、桥梁,对植物也有独到的观察。达芬奇以理性的科学观察万事万物,它打破了神学的权威,揭发了隐藏在神学背后知识具体的力量,他研究古希腊人体比例,试图找到最完美的人体形式。
他躲避教会的禁令,藏身在墓地,以极科学的方法,解剖了30具人体,对静脉动脉的区别,对心脏不同心房与心室的了解,对女性子宫的构造,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甚至脑的构成,都用精细的图绘记录下来,加以文字注解。对于现代的解剖学,病理学,医学,他都是先驱。
如果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高峰,那么 米开朗基罗 则是这个高峰上最尖端的一块巨岩。达芬奇冷静、神秘,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深邃幽静的世界,米开朗基罗则狂热激情,他像呼啸的狂风,像澎湃的大海,使人们在他的作品里体验巨大的生命震撼。米开朗基罗最初以雕刻闻名,他二十三岁雕刻的《哀悼基督》,为他赢得了大师的地位。二十六岁,受故乡弗洛伦萨市政厅的委托雕刻代表城邦精神的《大卫》像,他更具体 表现了他对希腊男性人体阳刚之美的眷恋。
米开朗基罗三十岁左右,受命在梵蒂冈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绘制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米氏以雕刻的立体光影处理绘画中的人体,肌肉虬结,体魄雄壮,使人抬头仰望,像旋风暴雨,震慑人心。这个工作开发出他内心潜藏着的惊人创造力,也为人类的创作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米开朗基罗活了八十九岁,一生创作丰富,气势庞大,展现出阳刚的魄力与野心。 拉斐尔 比米开朗基罗小八岁,却英年早夭,只活了三十七岁。
他更关心绘画本身的问题,他的作品为人们带来许多纯粹视觉上愉悦,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触碰到人更内在的心灵,他们更像哲学家或思想家,揭发着生命的不安;而拉斐尔纯洁无邪,似乎没有太多生命激情的骚动,个性中庸平和。他的作品精致完美,为文艺复兴建立了绘画艺术形式风格的典范。
威尼斯画派 如果说意大利中国的文艺复兴,是在稳定的产业基础上建立的人文传统,那么威尼斯则更多一点幻想,更多一点感性的神秘与浪漫,更多一点现实欲望逸乐的流荡,更多一点色彩的炫耀。
最早带领出威尼斯画派的重要人物,应该是 贝里尼 ,他从北方日耳曼画家丢勒处学到了油画技法,油画的光泽、色彩,细腻的肌理,带给威尼斯画派一种精致的华美,而威尼斯画家对大自然的独特兴趣,也使一些以宗教或神话为主题的绘画中,增加了风景的描述。
威尼斯画派经过贝里尼的开创,到了 乔尔乔涅与提香 的出现,逐渐建立起欧洲画坛的主流地位。
维纳斯是威尼斯画派喜欢表现的主题,但通常维纳斯都被处在处理在自然风景之中,表示他为天上诸神,并非人间俗世女子。提香著名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件把女神请进卧房的绘画,在维纳斯的神话寄托下,提香歌颂的已不再是女神,而是富有商人家庭新婚的少妇,被甜美幸福的生活充满,画中的女性更多“人”的享乐与满足感,而不再是对神虚无的梦想。
北方文艺复兴 ,北方泛指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以北的地区,包括了日耳曼地区,当时尚未建国的比利时,荷兰,等尼德兰地区,也包括法国的一部分。
北方画派,特别是尼德兰地区的弗兰德斯画派,特别擅长以细腻的油画技巧描绘生活的现实。 凡.艾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经常被当成西方油画技巧最早的创始者。
北方画派的 博斯 是20世纪超现实前卫运动的鼻祖,他以悲悯之情,叹人性的变态、堕落,看人心中的欺骗、残酷、欲望的沉沦与贪婪,它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人性。
勃鲁盖尔 有部分画作与博斯相近,也以失乐园,或天使堕落为主题,画出人性易变的超现实梦魇。但他却更多对人间平民生活的描绘,例如《农民婚礼》,农村中百姓的喜庆与杯碗瓢盘,从厨房抬出的热汤,洋溢着民间生活朴素真实的一面。
西方美术的传统,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来看,集中在讴歌希腊诸神和基督教的圣贤,平民百姓很少成为绘画主题。勃鲁盖尔不但以“人”作为主题,而且避开了贵族豪商的形象,选择以在土地中生活最微不足道的平民百姓为主题,他为平民传统树立了典范,也为19世纪以后崛起的写实主义埋下伏笔。
十五世纪前后,欧洲艺术的中心还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大成就,使北方艺术家充满了憧憬。 丢勒 是第一位画自画像的画家,丢勒是第一位融合南北画派的画家,丢勒是第一位直接在自然风景中写生的画家,丢勒是第一位以版画制作作品集的画家。
他以北方画派严谨的科学精神,去结合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唯美崇高的古典美学,使原来各自为政的地区画派融合,也预示了下一个阶段,欧洲国际风格艺术的出现。
矫饰主义 ,代表人物是 格列柯和卡拉瓦乔
格列柯 的作品许多是和宗教有关的,以拉长的倾斜的线条处理人体,宗教的圣人衬托在幽暗流动的云块背景中,仿佛无限忧郁,悲悯的看着人世的种种苦难。格列柯打破了文艺复兴的古典均衡对称,吸收了威尼斯画派的对角倾斜构图,加强了明暗对比,使画面闪烁出神秘的光,人体不再像实质的肉体,人体漂浮在天空,更像是虚空中的魂魄。
格列柯改变了文艺复兴走向俗世的运动,又回到古老的中世纪宗教,想从内心最内在的地方找回对信仰的单纯虔诚的力量。
卡拉瓦乔 只活了39岁,他活着期间,混在平民之中,看到赌博、贪婪,看到人生的淫乱、残酷,看到市井小民为了一点点小事斗殴争吵。卡瓦乔思考着:“人”是什么?
他眷念美,眷恋美丽青春的少年,把他们打扮成古希腊的神,怀抱丰饶的水果,或头上戴着花叶的冠冕,手中拿着乐器和葡萄,卡拉马乔在沉溺于现世美少年青春肉体,同时也看到了肉体的堕落与腐烂,他以极精熟的笔画,描绘了青春背后的虚空,如同那些丰饶果实上虫蛀之后,开始腐败的斑点。(注意下图腐烂的水果)
卡拉瓦乔 眷恋青春,却又看到腐败,眷恋物质,却又看到人性贪婪眷恋美,却揭发了丑,渴望新生,却见到了死亡,他陷溺在淫欲中,犯了罪,杀人、逃亡,带着隐匿的孤独,他看到自己一生的败德、穷困与心灵上的挫败。
他看到文艺复兴的大师,都歌赞着成功与崇高,歌颂着传统中的大卫。卡拉瓦乔笔下的大卫是名俊美的少年,另一只手提着刚割下来的失败者的血淋淋的头,而惨伤孤独的头,正是卡拉瓦乔自己。他颠覆了美,他使自己难堪丑陋,他绝望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失败与惨伤。
卡拉瓦乔背叛了崇高,背叛的庄严,背叛了美。如果众人都认为自己是成功英俊、智慧、正义的大卫,卡拉瓦乔苦笑着,那么谁是那失败、丑陋、被众人侮辱与唾弃的巨怪哥利亚呢?
卡拉瓦乔把自己画成了哥利亚。这是西方美术史上第一张以背叛者姿态出现的自画像,他为西方近代艺术,走向自我解剖,自我揭发,自我救赎,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他以败德的傲岸之姿,站在历史的巅峰,冲撞着人们习以为常的伦理道德,它颠覆了传统,使生命回到被拆解的状态,只能看到自己的脆弱、淫欲、贪婪、腐烂与绝望的本质,他书写着自己不可救赎的罪状,他不去众人向往的天堂,他泪流满面,独自走向烈焰的地狱。
巴洛克运动 ,在16世纪,欧洲各地的教会产生的怀疑,认为原始的基督教清贫朴素的精神已被扭曲,以梵蒂冈为中心的教会大权在握,成为争夺权力与财富的利益集团,各地纷纷发生不同形式的宗教改革,同时民间的理性知识抬头,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家对宇宙天体的研究,松动瓦解了教会的创世纪的神学系统。新航线的发现,使冒险家以航行来证明地球是球体,也带动了地理大发现。
整个17世纪,旧有的教会势力,努力维护巩固自身的利益,发动反宗教改革,而另一方面,民间的理性思考,与质疑的精神,开始建立新的美学思维方向。多元价值在新旧交替冲突的年代同时存在,在建筑,雕刻,城市景观规划、绘画上发生了全面的质变。这个贯穿17世纪,甚至延续到18世纪的欧洲美术运动,被称为 “巴洛克” 。
巴洛克这名称,通用于全欧洲,却在每一个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巴洛克形式。代表人物有 意大利的贝尔尼尼、鲁本斯、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荷兰的伦勃朗和维米尔
委拉斯开兹 最著名的《宫娥》,他以及平时的手法,利用镜子反照的空间,一方面记录了自己正在为国王皇后画像的场景,另一方面也描绘了年幼的公主带着陪侍忽然闯入画面的偶发事件。
委拉斯开兹利用多层次的空间视觉,产生极丰富的效果,画家本人正在作画,他拿着调色盘和笔,国王、皇后、公主都成为他的模特,画家意识到在创作的世界,自己才是真正的君王,他不再是服从于世俗权力的御用画家,他为创作者找到了独立自主的存在意义。《宫娥》是西方美术史上不朽的名作,他不断启发着后来的创作者,如20世纪的毕加索,在这张古典名著里能找到所有现代前卫创作的先进元素。
17世纪的荷兰,经过长时间西班牙殖民地的统治,最后在长达80年的独立战争中获得成功,成为独立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荷兰的巴洛克不在于神与宗教作为主题,他们更相信人自己的劳动力量。绘画不再依附宗教,也不再依附宫廷,绘画回到他乡的人的心,歌颂生活。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描绘市民肖像,描绘人物拥有的物质。 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 三种类别崛起,替代了传统的宗教化或历史绘画,成为荷兰画派对西方美术最大的贡献。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典型的巴洛克画家,也是西方美术近300年来,影响力最深远的绘画大师。他最重要的作品《夜巡》,原是描绘阿姆斯特丹民兵队伍的行进,画幅巨大,人物众多,但伦勃朗打破了当时荷兰集体肖像画一字排开的呆板方法,使众多人物在画面中错落有致构成及丰富的视觉景深,画面中央的考克队长,左手向前伸,以前缩法画成,使平面的绘画空间,产生向前行进的中生力量。
伦勃朗继承了北方画派制成,画自画像的传统,他从23岁开始记录自己的容貌,经由冷静而客观的方法,仿佛在镜子里面是另一个自我,看自己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衰年,从年轻的意气风发到老年的苍老颓败。伦勃朗一生创作了近百张自画像,成为西方美术中对自己最严格的画像解剖。
伦勃朗的巴洛克绝没有宗教与宫廷的虚华,却是以最厚实的方法刻画人生的现象,在凝练的冷静中内蕴着饱满的热情,从绝对准确的写实技巧,发展到丰富的酣畅淋漓,他使绘画被革新,被颠覆,也使绘画变成他悲剧生命最后的救赎。
维米尔 一生的作品不多,目前传世的30多件作品,尺寸不大,主题大多是女性——她们或在读书、或在缝纫、或者准备着日复一日的早餐、或者正在读信,她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没有强烈的喜怒哀乐,她们只是生活着,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着。
巴洛克事实上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伦勃朗和维米尔,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提供了不同方向的美学思考。西班牙,比利时与荷兰的巴洛克,也随着各自特殊的环境,产生不同的美学风格。巴洛克是一个大的主流方向,却不影响各地方文化独特的、自我形成的风格。
17世纪的巴洛克时代 法国出现了卓越的平民精神画家 拉图尔 ,拉图尔以极其写实的笔法,描写庶民生活,描写平民百姓谐谑的争吵、赌博、欺诈或偷窃,他以略带嘲讽的眼光观看人性小小的诡诈,坏的欺骗,或动手扒窃他人财物,或在牌局中作弊,以冷静写实的笔法处理,却凸显出人物伪装的表情,充满戏剧性。
洛可可艺术 ,是法国大革命前的宫廷主流艺术,崇尚富贵、华丽、繁复的装饰风。代表性的画家是 华托 ,他有许多为宫廷装饰的地方,以古希腊女神的肉体为题材,色彩明亮俗艳,男欢女爱耽溺于逸乐。
而把洛可可的淫欲逸乐之美表现得最典型的应该是 布歇 。他画了不少的宫女主题的画,主要是幻想中的东方后宫嫔妃,以声色侍奉男子,裸身趴在斜塌上,一些东方的丝绸珠宝饰品,在一种虚幻的异国情调中夸显着女性的情欲。他的画笔触技法细腻,色彩明快,情感具有煽动性,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和洛可可艺术同时的 夏尔丹 却发展出全然不同于洛可可风尚的画风。他以平民生活为主题,描写地窖工坊里辛劳工作的仆人,以冷静的笔法,书写他们劳动的生活,使人想起17世纪西班牙的写实平民传统。那些装水的木桶,那些等待清洗的陶罐、陶瓮,都呈现了生活中朴素真实的一面。夏尔丹将视线转向厨房,画一些柴米油盐的主题,——一片腌肉,一瓶橄榄油,有一些装糖的罐子,都凸显的平民生活的真实性。
(本书上部分就先讲到这里,书中内容只是截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想更多了解可自己去网上或书店购买,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长庚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