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都有哪些著名建築
1、無憂宮
位于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部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宮名取自法文原意“無憂”(或“莫愁”)。無憂宮及其周圍的園林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時期建造的。整宮殿正殿中部爲半圓球形頂 ,兩翼爲長條錐脊建築。殿正中鬧碧鉛爲圓廳。瑰麗的首相廳,天花闆上裝潢富有想象力,四壁鑲金,光彩奪目。室内多用壁畫和明鏡裝飾,輝煌璀璨。宮殿前有平行的弓形6級台階 ,兩側和周圍由翠綠叢林烘托 。
2、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位于科隆市中心,始建于1248年,幾經波折1880年最後完成。大教堂是歐洲基督教權威的象征,是哥特式宗教建築藝術的典範。它爲罕見的五進建築,内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直向蒼穹,象征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
3、柏林牆遺址
柏林牆牆高3.5米,水泥闆結構,牆上部爲水泥管。1961年被築起後作爲德意志民族分裂和冷戰的見證,而在1989年民族即将統一的時候又被拆除作爲友好象征,促進了東西德國的統一。
4、新天鵝堡
新天鵝城堡是德國的象征, 由于是迪斯尼城堡的原型,也有人叫灰姑娘城堡。建于1869年。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座白牆藍頂的神話城堡,位于德州Fussen小鎮上,在阿爾卑斯山脈中,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行宮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5、勃蘭登堡門
勃蘭登堡門位于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萊登堡而得名。現在保存的勃萊登堡門是一座古典複興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争取得慧岩的液好勝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勃蘭登堡門百度百科-無憂宮百度百科-科隆大教堂百度百科-柏林牆百度百科-柏林牆百度百科-新天鵝城堡
分析新古
雅克·路易斯·達維特(Jacques Louis D湖avid,1748-甯如年普1825)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傑出畫家,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
也是一位重要的美術教育家,他在拿破侖時代曾教育出一批優秀的美術家,在他死後成爲法國繪畫的傑出人才 ,并使法國取代名裏息微含倒帶衡讨異意大利成爲歐洲美術運動的中心。其中最爲突出的畫家有安格爾、格羅、席拉爾等。
雅各賓黨執政期間,達維特成爲共和政府的文化與教育委員。機送仍院富液通話他以充沛的感情創作了《網球場場宣誓》、《馬拉之死》、 《列弗列蒂埃》、《少年巴拉》等一系列讴歌法國大革命的優秀作品。雅各賓黨失敗後,他一度消沉,直到拿破侖執政,他又成爲拿破侖的首席畫師, 低垂以古典主義的宏大形式創作了《皇帝的加冕禮》、 《皇後的加冕禮 》、《 拿破侖騎馬像》等歌頌拿破侖的作品,極受恩寵。1816年,拿破侖失程時說皮視煙敗後,達維特流亡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作有《薩平的婦女們》、 《疲倦的戰神馬爾斯》等,流露出對于鬥争的厭倦。
1748年 達維特出身于巴黎一個中産階級家庭,他最初的繪畫老師是他的親戚,著名的羅可可畫家布歇(Boucher Francois,1703-1770)。
1758年 父親去深振溫濃曆遊逝,由其叔父和建築師德麥戎撫養。
1766年 和皇家繪畫雕刻學院曆史畫家維恩學畫。
1774年 從皇家美術院畢業後獲羅馬大獎,赴意大利遊學,深受意大利文藝複興(古典主義)美術影響。
1780年 達維特點返回巴黎。
1784年 再次去趙過本青踐誰底羅馬并創作了曆史畫“荷拉斯兄弟的之誓”。
1793年 法國資産階級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達維特加入了資産階級左翼的雅各賓黨,并被推舉爲國民議會主席。達維特因雅各賓黨兩次入獄。同年,雅各賓黨的領導人馬拉被刺,達維特懷着悲憤的激情創作了“馬拉之死”。
1794年7月 拿破侖發動政變,推翻了雅各賓黨專政,因達維特參加了雅并米助至長你氧光各賓黨,他被羅列了17條罪狀而被捕入獄,險遭殺身之禍。
1799年 成爲拿破侖的首席宮廷畫師。同時期他還教出一批優秀的畫家,如: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角況方速擴兵事que Ingres,1780-1867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棉縣席推持孫套領簡議Camille Corot,1796-1科快衛周本順距并875)等。
1814年3月 拿破刑環組楊容總命口十侖失敗。
1816年 達維特作爲一個弑君犯而被迫僑居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1825記趕評行送孔唱按持年 客死異鄉,享年77歲。
擁戴拿破侖的藝術家中,最有名的藝術家,就是大即作否打設胞衛。大衛把拿破侖想成是法國大革命的繼承人與混亂的終結者,對他非常崇拜,同意做拿破侖的宮廷畫師。他畫了一系列肖像畫和曆史畫,精雕細琢,有驚人的效果,把我們帶到了拿破侖時代的曆史與生活中。
因爲拿破侖不耐久坐,所以畫家得掌握另一種畫英雄的筆法。大衛說:「并不是非得精确的勾勒輪廓或畫出臉上的小疙瘩就表示畫的像,應當是要畫出其氣質、其精神……。」
大衛的修辭藝術是思想的、沉靜端莊感的,他期望透過繪畫感動,教育、促進、引導德行。除此以外,他還是愛國主義的,因此他參與政治,其藝術高峰也是其政治參與高峰。
随着拿破侖失敗,傳奇革命活動結束,歐洲回到複辟保守時代,大衛對革命激情的改革幻想也随之破滅,這時他甯可流亡國外。但遠離法國與革命戰場,他失去了他的藝術靈感與動能,畫作都不佳,1825 年過世。
大衛還是一位重要的美術教育家,他在拿破侖時代曾教育出一批優秀的美術家,在他死後成爲法國繪畫的傑出人才 ,并使法國取代意大利成爲歐洲美術運動的中心。其中最爲突出的畫家有安格爾、格羅、席拉爾等。
【主要作品】
《馬拉之死》
《巴利斯和海倫的愛》
《被維納斯解除武器的馬爾斯》
《荷拉斯兄第的宣誓》
《馬拉之死》
《描繪美女康貝士貝的阿貝勒士》
《拿破侖加冕式》
《薩賓女人》
《蘇格拉底之死》
【評價】
達維特不僅是一個卓越的曆史畫家同時也是一個具有巨大才能的肖像畫家在大革命的年代中,他畫了大批肖像畫尤其是九十年代的肖像畫更具有勇敢、樸實、力量、真實和生氣勃勃等特色,他的肖像畫中的主人公,以其冷靜沉着的姿态和雍容的氣度而有别于同時代的英國肖像畫。他能夠深刻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和社會地位。他的肖像畫始終是結構嚴謹、找不到任何不确定的複雜和矛盾的東西,這些特點與在暴風雨般的革命年代中所形成的關于人的品質的新觀念是互相适應的。《馬拉之死》既是一幅曆史畫又是肖像畫是不朽名作。馬拉是一位物理學家、醫藥博士,法國大革命是成爲職業革命家,他是雅各賓黨的領導人之一,他在1793年7月13日在家中浴盆中被與反對雅各賓黨的吉倫特黨有勾結的女保皇分子夏洛特.科爾黛刺殺身亡馬拉的死激起了法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和抗議,也深深震驚了達維特,他真實的刻畫了馬拉之死的真相,畫風極爲寫實,局部刻畫也很詳實。這是一副沉浸于深刻的悲劇情感中的、結構簡潔而嚴謹的作品,達維特成功的把人物肖像描繪、曆史的精确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劇性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