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的音乐特征及其历史贡献
理查德·瓦格纳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① 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 Musikdrama)。
② 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③ 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④ 建立半音化和声,轿毕淡蔽闹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瓦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受到瓦格纳的启发最多。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
主要作品
仙女(Die Feen 1833-34,首演於1888年)
禁恋(Das Liebesverbot oder Die Novize von Palermo 1834-36,闭并芹首演於1836年)
黎恩济(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40,首演於1842年)
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1843)
汤豪舍(Tannhäuser,1845)
罗恩格林(Lohengrin,1850)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1865)
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1868)
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1876)
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54)
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
齐格弗里德(Siegfried,1871)
诸神的黄昏(Götterdämmerung,1874)
帕西法尔(Parsifal,1882)
管弦乐改编
格鲁克歌剧《依菲格尼亚在陶里德》序曲 重新配器
C大调交响曲
浮士德序曲
5首魏森东克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