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象征诗派
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诗歌出现于出现于20世纪的20年代,主要的代表诗人是李金发,其他的象征派诗人或者著有象征主义诗歌作品的诗人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
1发展历程
象征主义始于法国的19世纪下半叶的诗歌运动,象征主义最早的作品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之后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诗人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1886年《象征主义宣言》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从此象征主义作为流派走向成熟。象征主义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已经进入白话诗歌的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产生影响,1925年李金发出版了中国最早的象征主义作品《微雨》,在此之后的4年中,他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作品。此外,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搜祥洵美、蓬子和创造社的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也陆续发表了象征主义的诗歌作品。
2艺术特点
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通过象征的写作手法来暗示主观的精缺漏余神意义,在非理性的心灵世界中认识自我。这种象征主义的创作原则对后来的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诗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伏滚的影响。
老人与海是象征主义作品吗?
象征主义是海明威小说语铁使际方危多氢可简仅烈言艺术的又一大特色。甚至有人称海明威是象征主义作家。他善于依据作品内容运用象征手法来展现主体。在来自《老人与海》中,基督教象征主义手法,非凡是基督受难的形象在这一著作中,自360问答始自终得到充分的体现。老人在和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手掌被鱼线勒割得血肉模糊,虽然这说明了桑提亚哥的艰辛,说明了他甘愿献身的精神,但伤口却寓指基督身上的圣伤痕,海明威一心要把桑提亚哥塑造成一个像基督一样的殉难者。鲨鱼袭来时,老人立即发出一声“像是一个人的手被钉子钉穿在木板上时”所发出的惨叫。再有,老人肩上扛着船桅,艰难地攀爬小山,向村里走去的情形会使人联想到基督朝着卡尔加里艰难行进的场面。甚至桑提亚哥精疲力竭地扑倒在床上的动作,他脸朝下、双臂直伸、手心朝下的姿势,都会让人联想到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惨景。此外,在故事悲剧性的结尾时,最后的画面寓意极其深刻: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小屋睡下了,梦中他见了非洲的雄狮—勇敢无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