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是怎么来的呢?

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恶之花》象怪物似的出现在法国诗坛上,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波德莱尔成为文坛泰斗后,以他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也迅速形成。而且,由于他的重要追随者魏尔伦、兰波和玛拉美的出现,这个新的流派在19世末;即1886—1891年左右达到昌盛时期。如果、再细看一下,前期象征主义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波德莱尔以前为萌芽期象征主义。这个时期里,有法国第一散文诗人贝尔特朗;散文家奈瓦尔、诗人洛特雷亚蒙和美国著名诗人和作家爱伦·坡。他俩的诗和诗歌理论都曾高启对波德莱尔以及后来的一大批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发生过作用,但还算不上真正的’象征主义诗歌。第二个阶段是波德莱尔时期。波德莱尔不但是象征主义的鼻祖;也是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先驱,我们把他这一个阶段称为先驱期象征主义。第三个阶段是继波德莱尔之后出朝的3个重要诗人:兰波、魏尔伦、玛拉美时期。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正统的前期象征主义时期。由于他们3个人的努力,象征主义到19世纪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法国的拉弗格、歇尼埃和上面提到的莫雷亚斯等诗人都先后加入到象征主义行列。用象征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诗歌,形成了一种要淹没已基本解体的浪漫主义的声势和与还在流行的帕尔纳斯派相对抗的格局。19世纪90年代后圆银,象征主义诗歌又开始向西欧、北美各国传播,在那里找到了许多知音。‘那些人又成了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后期象征主义的中坚。但是,在‘法国,高峰过后,前期象征主义随即开始衰落。1891年,,象征派“文学宣言”的作者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而提倡一种所谓“罗曼派”的文学,试图恢复他的先祖希腊罗马古代文学的传统。接着,兰波、魏尔伦、玛拉美分别于戚腔如1891、1896、1898年过世,其他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选择新的发展方向,不再遵循象征主义艺术标准。前期象征主义作为70个文学流派,到19世纪末实际上已经解体。但是,前期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其影响已在法国深深扎根。而且由于玛拉美等著名诗人的作用,象征主义在19世纪末开始越过法国国界线,向西欧、北美扩展,到上世纪20年代,又兴起了后象征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红楼梦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红楼梦》来自中的象征符号体系

就小说来说,“象征主义手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符号的象征与事件的象征。

《红楼梦》和《西游记》里都采用了360问答象征主义手法。

象征主义手法是谁定义的

在《红楼梦》里,作为象征来用的符号有:顽石(即通灵玉)、神瑛侍者、绛珠仙草、金锁(宝钗带的做想作手磁双未刚效)、警幻仙子、僧、道、女娲、众仙子,等等;这些符号构成了《红楼梦》的音制京组不扩政一个象征符号体系。

在《西游记》里,象征符号有:孙悟空、猪八戒、龙王、妖怪等等。

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孙悟空象征“叛逆(或自由)”,金锁象征“约束”,这是由于这些象征符号的“表现”和“意义”的联系比较明显(即黑格尔所谓的“部分的协调”) (注1)。而我们不那么容易理解女娲、仙子等的国鲜制沿坐号细板轴岁强象征“意义”,这就是由于这些符号的表现和意义的联系很暧昧(“象征的击故触它诉暧昧性”即“象征的部分的不协调”)。

二、事件(情节)的象征

情节的“象征主义手法”的基本涵义是:通过描述一个事件,而寓意出该事件以外的另一个层面上的意思。比如,《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象征“反抗”;后来被如来压在山下,象征“镇压”;再随唐僧取经,象征“救赎”。

事件的象征同样具有暧昧性。

三、《红楼梦》的象征符号层面和主层面,象征符号与主层面角色的对应关系

《西游记》只有单一的情节层面,即其象征符号的层面。而在《红楼梦》中,有两个情节层面,一个是以贾府、大观园为主的现实生活层面(主层面),另一个是神界上的层面即象征符号层面。

《红楼梦》的象征符号体待系中的一些符号和主层面中的角色有确定的关系(转世关系),具体有:

贾宝玉=顽石+神瑛侍者
甄宝玉=神瑛
呼危林黛玉=绛珠仙草
薛宝钗=金锁+绛珠仙草

转世虽然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节,但象上面所列的“一神两投”、“一身多源”的转世关系是《红楼梦》独有的。这样的设计,使得作品中对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多面性的描述能够被透射到象征层面,当然也可以反过来以象征符号层面上的描述来强化、丰富现实故事层面上的人物性格和思想的表现。

正确地确立象征符号与角色之间的这组对应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状她见首激选离站。尤其要注意的是,“通灵玉”是“顽石”,是“假玉”;而“神瑛侍者”则是“真玉”; 瑛的意思是“玉光”,但“神瑛”只是他的神号,“神瑛侍者”的神质应该是玉。不能误把“通灵玉”当作“玉”(真玉),否则就入了《红楼梦》里一再提示的“真真假假”的迷阵。

如此,“木石苗风喜前盟”是顽石和绛珠的俗缘,“金玉良缘”是“金锁”和“神瑛”的姻缘。从《红楼梦》的描写看,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都不是“前世因缘”。

贾宝玉坐是“顽石”和“神瑛”(真玉)的“组合”,但无袁味算意烧些下酒婷同“木石前盟”和“金玉强车沙区太站无鲜然告物良缘”的对立表明“顽石”和“神瑛”的关系具有对立的性质,所以贾宝玉、顽石和神瑛三者的关系不是“三位一体”。(所化按个里映争距谓“三位一体”中,三者之间是绝对和谐的关系。)

在《红楼梦》里,几乎所煤服引汉娘红棉有世俗角色(包括“醒职黑片式早甲悟”之前的贾宝玉本人)都被“顽石”所迷惑,而误将“石”认作“玉”;道观里的道长们对它顶礼膜拜并向它奉献上自己最珍贵的法器,袭人麝月宝钗都把它视为贾宝玉的命根子而拼命呵护,黛玉因为“金玉良缘”的“旧话”而对通县跟少房灵玉的丢失“反自喜欢”(第九十五回)而完全不知丢的恰恰是“木石前短盟”的“石”。

这些误解,一来反映了“顽石”在《红楼梦滑双告演里末预供械方纪》中的中心地位(其本名《石头记》也当正因为此),二来也是扣住了《红楼梦》中反复出现的“误”和“真假”之类的提示和强调。

由于《红楼梦》有现实故事层面和象征符号层面这两个层面,象征事件即可以发生在符号层面(神界),也可以发生在现实生活层面(如第二十五回马道婆做法害宝玉和凤姐)。

四、《红楼梦》是现实主义作品还是象征主义作品?

就作品本身而言,这样的问题其实没有意义。一部作品有它本身的存在价值,不论它是否符合现实主义或象征主义的定义和规则,这种价值都是客观存在的。其次,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这些概念,是读者理解作品的认识手段,具有理性和逻辑的属性,而作品本身除了理性和逻辑之外,还更包含感性的成分;“理论是灰色的,而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则是丰富多彩的”。

另一方面,从读者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成分,可以让我们更充分、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尤其是对《红楼梦》这样结构复杂有包含疑问的的传世之作,更要运用一切可能的认识手段对其进行研究。

《红楼梦》的这个象征主义体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结论,甚至可以说知之甚少。更甚的是,对这个象征体系的符号的认识,目前也是不一致的。具体例子有:

(1)脂本系统内部的差异,就是甲戌本开篇多出的那400余字,其关系到“顽石”的属性。

(2)甲戌本等脂本与程本在神瑛与顽石的关系上的差异,程本中把顽石和神瑛侍者混为一谈,说明程、高两人根本就没有理解《红楼梦》中的这个象征主义的符号体系。

4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