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画为什么吸引人?抽象画有什么魅力

艺术是抽象的,用你梦想中的东西取代自然吧!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

当你徜徉在世界各地的现代艺术馆里,可以发现抽象画无疑是比较吸引人的一种流派。那么,为什么看起来光怪陆离、非驴非马的抽象画能够吸引那么多的画家去探索创作,吸引那么多的观众去欣赏呢?

崇尚抽象是人的天性

人类对抽象的符号、文字、几何图形和图像的崇拜与敬畏可以追溯到3万多年前(旧石器时期)。从留存至今的洞穴壁画和石刻雕像中我们发现,原始艺术家在观察自然、描写外部世界的时候,已经使用了夸张、写意等抽乎瞎象画法,取得了彰显人(物)特点的效果。图1是旧石器时期作品维纳斯雕像,像高11厘米。这一尊雕像突出了女性肥硕的身躯、巨大的乳房和隆起的腹部,强调了母亲生殖繁衍的能力和特征,也体现了抽象艺术的表达魅力。

到了西方科学文化起源的古希腊时期,人们对抽象的数字和图像的崇拜更是有增无减。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点,认为世界万物的背后都隐藏着“数”,只要掌握了数的结构就能够控制世界。

公元前5至4世纪,雅典成为古希腊文化科学的中心,由于在波希战争中获胜,得到了大量的奴隶,城里的平民过上了悠闲的生活。但是,他们既不想发财也不想做官,只想泡泡澡、聊聊天,讨论的全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最具普遍性的哲学命题。对于与生产和商业相关的实用性问题,大家都不屑一顾。后人嘲笑这些人,整天讨论几何学,自己的住房却没有一面墙是成直角的(已经倾斜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古希腊人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迫切希望能找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保佑自己的命运,所以对抽象的图像、文字、数字都会顶礼膜拜、充满期待。其二,抽象思维无疑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能力,而且它又主要与个人的内禀和气质有关,所以为贵族和上流社会精英所推崇。

在建筑、雕刻、绘画誉顷则和装饰等方面,古希腊人也同样表示出对抽象和理性的偏爱,虽然他们也提倡模仿自然,但更关注隐庆棚藏在形式背后的秩序、比例和数字。他们孜孜追求和谐与平衡,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美。在雅典卫城的帕提侬神庙里,所有长方形的比例都符合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当然,其中也不乏抽象元素:粗犷的多立克柱式体现了男性人体美,而纤细的爱奥尼克柱式则体现了女性人体美。图2是古希腊的瓶画,可以欣赏到古希腊绘画艺术里的抽象特点(画中的人和物是经过变形和夸张的)。

古希腊绘画中的抽象元素在以后的年代里得到了传承,在伊斯兰、拜占庭和中世纪的建筑装饰的图案里常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

抽象符合认知的规律

抽象画在西方的再次崛起已经是20世纪的事了。一枝独秀的西方写实绘画光鲜了500年后渐渐露出了疲态,个别有想法的画家开始尝试新的探索。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说:“艺术是抽象的,用你梦想中的东西取代自然吧!”

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并不只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视觉来感受。而视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所选择,它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关注:删去次要信息,抓住主要环节——这就是一个抽象过程。图3反映的是20世纪荷兰抽象画家凡·杜斯堡的作品《奶牛》的创作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美妙的抽象过程的记录。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头完全可以辨认的奶牛,在经过抽象过程的两个阶段,牛渐渐变成了几何模块,与此同时画中模块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亮处更亮,暗处更暗,最后呈现的就是牛的抽象画。当你了解了这个抽象的过程,你也许会很快知道画的是一头牛。但是,如果你对这一抽象过程还不知情,那么你可能会把这幅画看成是烟囱、房顶,或者其他什么的。

抽象画代表人物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可谓亦师亦友,他的艺术实践也展示了抽象的过程。《红树》是他的一幅早期作品,使用了野兽派的色彩,观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树的生命力。几年后他画的《灰树》突出了树干和分支间的结构和关系,抹杀了树的环境和地点的特征走向了抽象。尔后,他又画的《开花苹果树》已不再表达真实的东西,以免引起情感而遮蔽纯净的自然。画中只见几何的曲线和弧线。

蒙德里安定型后的作品严格地只用红、黄、蓝三色(当时以红、黄、蓝为原色)以及黑色、白色,图形的边缘也都是直线,有人称之为“格子画”。《红、蓝、黄构图》是一幅极具活力的作品,色彩的张力使这些绝妙的图形显得紧密,粗细不等的黑色边界线包含着完美的平衡。许多人都对他孜孜不倦地重复画同一类作品感到不解,事实上这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系。他相信自己看到的山水、树木、房舍都有潜在的本体,画家的任务就是要把隐藏在其中的结构及和谐画出来。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等画友组织了“风格画派”,也称“新造型主义”,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也影响到建筑和装饰领域。

蒙德里安与画家凡·高是同乡,两人的处世风格也有点像,都是“一根筋”。凡·高曾经邀请高更一起生活,可是住在一起不到两个月就发生激烈争执,最后凡·高一怒之下用刀割下自己的耳朵。而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也是志同道合的画友,一起创办了《风格》杂志,组织了学术社团。不过,后来分道扬镳了,分手的原因居然是蒙德里安坚持画中只能出现竖线和横线,而凡·杜斯堡却坚持斜线也是可以的。图5是凡·杜斯堡的一幅唱对台戏的作品《不和谐音对位构图》,和蒙德里安的作品相比,你认为哪一幅更好呢?

神经美学方兴未艾

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画与传统绘画有很大的差异,观众看了也是反响不一。蒙德里安本人多次说过:“画作中那些矩形并不是随意安放的,它们构成的图案是平静的,远离紧张。”

但是,平静与否又由谁来裁判呢?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着名神经科学家西蒙·泽基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发现,观赏几何抽象画者的大脑局部的血流量明显增加,增加最大的区域是腹侧通路的梭状回。他的论文《动感艺术的神经科学》发表在1994年的《脑科学》杂志上,引起学术界许多领域专家的关注。因为这样一来,对美感的研究不再依赖于对观者的心理活动的估算,而是建立在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跟踪,并得到切实可靠的数据和图像的基础上。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神经美学”。近年来这一项研究正在渐渐走热,它不仅对绘画的视觉效果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还可以对大脑和视觉神经的疾患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手段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期待着它的新成果。

(作者:林凤生;来自《科学画报》2015年第4期)

美术类中超现实主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的一种台音对苦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达达”一词在法语中来自的意思是“玩具小木马”,而选中“达达”为一种艺术活动的代名词则纯属偶然,它只是被一帮艺术青年强贴在与破坏、疯狂、虚无主义、愤世嫉俗密切相关的艺术活动上的标签。
超现实主义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文坛,超现实主义影响甚广,其360问答创作以诗歌为主,而后波及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振强婷怕身七集罗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余识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鱼脸系认断种木艺活管歌”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据考证,“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出自本世纪初法国立体派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内尔之手,他于1917年写给苔尔美的信中说:“再三考虑后,我确实认为,最好还是采用我首先使用的超现实主义这个词,超现实主义这个词比由诸位哲学家先生们早已应用的超自然主义这个词用起来更方便。”由此可见,阿波利内尔创造超现实主义这个词的本意,在于以此来代替超自然主义这一名词。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诸多方面。
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举行最后一次集会而宣流汉岩告崩溃后,其中的许多成员倒向了超现实主义的行列。1924年,法国作家布洛东在巴黎发表或市孔别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年,布洛东又贵军功兰负以布胶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二个宣言,详尽地解释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三个宣言。这样,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就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布洛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举奏管白粒者属击革样算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型侵同史她形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策变胜济指饭密控呀护块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没有任何理性的控制,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思想的参科农混龙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它要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机械论并取而代之下犯波控,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字松笔回念正信完都意识领域是文艺创歌须粮组失便作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惟有人的无意三降系鱼主须参屋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的真正活动。
因此,在目读修德希持超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他们故意使用幼稚的语言和病态的形象来反对传统千情报用的美好见解。在绘画中,则用混乱的线条和任意涂抹的颜色。在戏剧中,采用折磨人的野蛮音乐,粗鲁的舞蹈,并用自行车的而较洋报推老变死铃铛,有节奏地敲打货箱、脸盆一类作伴奏。
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运家具的空车、玩铁环的女孩,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洛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这样,画家达利带来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软表、被肢解了的躯体、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OrganicSurrealism),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的姿态亦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义,表现了先于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的思想。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这种思想。”

4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