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
浪漫主義時期(ROMANTIC PERIOD)(1820-1910年)。最廣義地講,從古典主義時期
到浪漫主義時期的轉變,可以說是從共性到個性的重點的轉移。這一時期的風格與技術的
變化可以清晰地在三方面看出:一是和聲,變化音迅速發展;二是樂隊;三是樂器演如襪奏技
巧。另外的一些變化如旋律風格的變化(小型曲式更爲抒情, 大型曲式更爲華麗);節奏
風格的變化(節奏更爲誇張);以及曲式上的變化(更 多地追求織體的前後連貫,主題更
加“有機”地發展和演化)。可以說這是音樂史上百花齊放的時期,這一時期造就了無數
的作曲家。
這一時期的音樂更注重表達人的精神境界與主觀感情,對自然景物的表現也愈加突出
,創作上對民族和民間音樂的利用更加重視與頻繁。19世紀中後期出現了以振興本民族音
樂爲己任的民族樂派。在音樂體裁上出現了新的器樂獨奏體裁,如夜曲,即興曲,叙事曲
,諧谑曲,幻想曲與無詞歌等。此渣高激時期作品風情萬種,各自獨具特色,入門曲目有舒伯特
藝術歌曲精選、《美麗的磨坊少女》;蕭邦夜曲、鋼琴協奏曲第二号;門德爾松小提琴協
奏曲、鋼琴協奏念舉曲第一、二号;華格納歌劇序曲集;布拉姆斯交響曲第一、三号;柴可夫
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号、鋼琴協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第二号、《帕格
尼尼主題與變奏》;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拉威爾鋼琴協奏曲G大調。
推薦:
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推薦曲目:
1.二十四首無伴奏
小提琴随想曲。
2.第一、二号小提琴協奏曲。
3.摩西幻想曲。
4.《心中類亂》主題變奏曲
歐洲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家的作品選一部來分析
隻選一部作品嗎?那我選一部門德爾松的作品吧!
式神危連飛失媽說号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關于這部作品,我手裏有兩個完整的資料。一個是關于曲式的專業分析,摘自《音樂聖經》;另一個是刊登在《天津音邊樂學院學報》上的文章,《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價值》,是pdf格式。資鐵念毫曆料比較珍貴,我就不貼上來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就跟我聯系(St_Tail@chinaacc.com),我直接給你發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