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提切利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4-1510)是15世纪下半叶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他原名叫亚历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利佩皮,波提切利是他的绰号。
波提切利1444年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银匠家庭,15岁时被送入当时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画坊学习绘画,后又在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门下做过助手。1470年,波提切利成为佛罗伦萨共和政权的掌权者丛圆物——罗伦佐·美第奇家族的画师,并受到了宠,一生创作了许多杰作。
「清新的抒情气息,装饰意味的画面处理,婀娜妩媚的女性形象,富於韵律感的精巧线条」,是公认的波提切利的艺术特点。其实,他的艺术特色远非如此,高超的画面组织能力是他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徵,同时又常常在人物造型中掺入一些变形的因素,比如脖子的拉长,手足比例的适度夸张等等,这些手法与现代艺术的「新」、「奇」追求和审美趣味很接近。所以,波提切利至今仍令人关注。
但是,上述这些特徵都是绘画形式层面的要素,并不足以说明波提切利作品的劝人之处。他对希腊神话的半宗教、半幻想的描绘给予了15世纪后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社会以强烈的人性关怀,才是他作品感人至深的地方。无论是《维纳斯的诞生腔绝》还是《春》,在波提切利的笔下都体现了对人性的思考。春天能常驻人间吗?青春和幸福能被留住吗?也许能,也许不能,这种种惆怅和迷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对现世生活的惊惶与不安。
尽管波提切利作品的主题是隐晦的,创作意图也有些神秘,但我们却能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在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一种神秘忧郁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15世纪末多事的佛罗伦萨政局在艺术作品中的折射。
作为美第奇家族所供养的艺人,波提切利始终找不到思想的出路。一方面他生活在华丽的罗伦佐宫廷里,作品中沾染上了上层社会贵言辞文化的气息;另一方面他又一遍又一遍地去「关怀」他心中世俗生活人性的化身——美惠女神。例如,描绘美惠女性的动态与线条一再重复。由此画家对现实的矛盾心态便一目了然了。
波提切利晚年十分苦闷与惶惑,萨伏纳罗拉的死使他失去了精神支柱。原先那种柔和和流畅的线条,细腻典雅的抒情意味已不再出现,代之以人物造型的坚挺拙朴;人物情感的激烈夸张。如同《诽谤》中所描绘的那样,但是对人性的关情却一如继往。对「真理」(裸体少女)的渴望;对「诽谤」(黑袍老妪)的谴责;以及对人性的弱点,「虚伪」、「嫉妒」、「叛变」、「欺骗」、「无知」和「轻信」的愤怒,一一被表现在了作品之中。
《诽谤》这幅画取材於古希腊诗人吕西安对古希腊画家亚培斯一幅画的叙述文字,约画於1495年,是木板蛋胶画,尺寸是62*91厘米。现收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
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他一生主要在佛罗伦萨渡过,早年曾跟随利皮学画,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他的画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不再局限于宗教题材,这就能更自由地抒发了个性和世俗的感情。他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约1482)和《春》(1478)充满柔情的诗意,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术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春》的构图不拘常规,人物被安排在一片森林之中,中间是维纳斯,右边是撒花的花神,左边是三美神,三美神的动态和衣褶线条充分体现出波提切利所擅长的线条的节奏感。《维纳斯的诞生》也是一件有独创性的作品,它虽然缺乏真实的空间透视,但并没有给人以平板的印象,其秘密也是来源于线条的使用。波提切利用有动感的线条来营造形体的体积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幻觉。同时,他又用一系列冷色调进行沉着精致的排比,如海洋的浅绿色、渗液风神的天蓝色服装、维纳斯的金发等等。到了晚年,由于佛罗伦萨社会动荡,波提切利的艺术又开始向宗教情绪回归,反映了他精神上的危机,这种情绪体现在《诽谤》和《耶稣诞生》等作品中。在《诽谤》一作中,以前的抒情色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戏剧性的激情,以前柔和的线条和细腻的情绪渲染也相继为挺硬朴拙的轮廓和表情的高度明确性所代替。
与波提切利同时的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家还有画家安东尼奥、波拉约奥洛(约1429—1498)和基尔兰达约(1449—1494),以及雕塑家、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委罗基奥(1435—1488)。
佛罗伦萨画派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雕刻的艺术中心,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这一时期的其他画派,如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
翁布里亚画派的很多画家都访问过佛罗伦萨,但他们还是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弗兰切斯卡(约1410—1492),早年在佛罗伦萨的学习使他对马萨乔、乌切罗和布鲁内斯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使他成为马萨乔与列奥纳多·达·芬奇之间的重要环节。他还认真研究过乔托等人的作品以及理论问题,晚年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出了《论绘画透视》和《论正确的形体》等论文。他的作品以柔和平静著称,善于运用明快的颜色来处理空间关系,明确有力的轮廓又使他的作品带有装饰意味。祭坛圣像《基督受礼》是其早期的作品,这件作品造型朴素、明净、格调庄严、隆重,基督、天使、圣徒的形象都是民间流传的典型形象,充满着尊严与内在的张力。人物造型结实有力,比例严谨,具有高度的体积感和严密的空间感。整个画面在色彩上为银色调所统一,洋溢着一种纯净、自然的神圣感。《示巴女王会见所罗门王》分为两个事件,弗朗切斯卡用一种内在的节奏组织起了这两个事件和众多人物。这幅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追求造型的概括与几何形处理,追求叙述的明确与洗炼。在色彩上,画家使妇女们服装上的玫瑰色与浅绿色浮现在灰绿色的风景上,造成一种浮雕的厚重感最能反映弗朗切斯卡色彩成就的是《乌尔比诺大公及其妻肖像》。画面人物都作侧面描绘,脸部的体积感是通过圆形轮廓和柔和的明暗渲染来塑造的。乌尔比诺大公穿着红衣服、戴着红帽子,与浅蓝色的天空和灰色的风景拉开了距离,两块红色间的平面处理、灰色与红色的奇妙对比以及较低的地平线一起造就了一种纪念碑式的磅礴气势。弗鲁切斯卡的晚期作品明暗渲染更加柔和,也更具有透明感。佩鲁吉诺(1445—1523)也是翁布里亚画派的重要成员,在他的门生中有后来著名的大师拉斐尔。
除了佛罗伦萨以外,帕都亚也是15世纪人文主义的策源地。在这里,1222年创办了大学,除了研究经院哲学以外,其探索还涉及到了新的先进的学术领域,如医学、天文学、数学等等,同时对古代语言、古代文物与手抄本的收集也相习成风,从14世纪初叶开始这里就成为北意大利的文化中心。15世纪帕都亚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曼坦尼亚(1431—1506),他在早年曾受到乌切洛的透视法和多纳太罗的古典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坚实有力、准确细腻的表现手法,并对古罗马艺术和哥特艺术加以研究和改造。清晰扎实的素描、大胆的线条、轮廓鲜明的形象、形体的雕塑感、强烈的色彩感是他所有作品的共同特征。在15世纪的40、50年代里,曼坦尼亚为埃列米塔尼教堂作了一系列壁画,内容大都以圣经为题材,但他却出色地发挥了透视的作用,描绘了一系列半古代希腊罗马式、半文艺复兴式的室内景与街道,而画面情节就从室内与街道上展示出来。在其中名为《圣雅各前往受刑的行列》一幅画中,曼坦尼亚还成功地运用了自下而上的透视缩减法,前景有大拱门,透过大拱门有街道。和其他数幅壁画一样,此画也充满了纪念碑倾向。《死去的基督》是曼坦尼亚晚期的架上作品,无论就其深刻的戏剧性构思而言,还是就其造型处理而言,它都是一幅有着非常独创的构图作品,而且其悲剧性的表现力在意大利同类题材的作品中也是罕见的。可以说曼坦尼亚的严谨风格的绘画是对早期文艺复兴的卓越贡献与总结。他从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形象遗产中捕捉到了体现艺术中的关于人的理想概念,他所塑造的形象,圣雅各也好,基督也好,都是那个时代人物概括化和英雄化的形象的投射。

1当及杨想销.公元前2800年:亚述线八药怀则原得证编人泥碑上记述了世界末日,这是人类最古老的世界末日预言。碑整据对成模文上写道:“我们的土地在今后将衰落。种种迹象表明土地将迅速走向灭烈乙怎声刻呼家亡。贿赂和腐败相当普玉衣理武模考汉遍。
2.公元1世纪:凯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都继承了末日审判的理念。
3.公元2世纪:孟他努教(Montanists)可能是第一个得到普遍承认的信奉“世界末日”的邪教。该教由孟他努斯(Montanus)在公元155左右创建。他的信徒认为耶稣基督即将重返人间,在土耳其中设象之文属思联化培放后部安纳托利亚建立督抗六占斤护体求一个基地,他们在那里一起等待世表查游范执呼数读格界末日的到来。孟他努斯是一位有着巨大感召力的宗教领袖,可以用多种语言向教徒发表演说,但他所有的预言到最后都落空了后白推保食营获操。
4.公元970年3月25日:洛塔林王朝(Lotharingian)算士们认为他们在《圣经》中发现了证据:某个宗格关川劳觉则笔章帮教节日的关联词预示着世界末日的时间。他们只是在第一个千年到来前夕散布世界末日言论的无数两调战作科买工跟信徒的一部分。圣伯诺修道院的一个修道士给他们的国王写了一封信,抱怨了洛塔林人的做法:“由于天使报喜节指向耶稣受难日的传言几乎遍布地球每个角落,毫无疑问,代头这可能是世界末日。”在这个不殖祥的日子过去前,人们对愿孔药工夜场激向呢束世千年的恐慌持续了至少30航花陈模精边浓关先爱假年。
5.公元1284年:教皇英诺森三世预测耶稣基督将在这一年会再次降如动完建面如术临人世。他预言的日期根据穆斯林信仰开始的日期,然后再在这一日期基础上加上666年而得到的。
6.波提切利的《神秘的诞生》:《神秘的诞生》这幅油画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之手,现收藏在伦敦国家美术馆。波提切利曾用希腊文在油画上题词,将16世纪初期称之为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一个时损底菜李家轮表酸每合城期,也就是所谓的“苦难日”,并预言基督将于1504年左右再临人世。
7.公元1524年2月1日:一群英国占星家预言,人类将在这一年迎来第二场“大洪水”,这场灾难的源头就在泰晤士河。这一预测让不少人感到恐慌,当时共有大约2万人弃家逃到高处,但最后全都白跑一趟。有意思的是,犯这种错误的不仅仅是英国占星家,德国占星家约翰尼斯·斯图弗勒(JohannesStoeffler)也在同一月做出类似的预言。
8.公元1648年:在仔细研究犹太教神秘教义之后,土耳其犹太教牧师沙巴蒂·萨维(SabbataiZevi)预言,弥赛亚(犹太人所期待的救世主)将于1648年复临人间,他的名字就叫沙巴蒂·萨维。1648年早已成为过去,但萨维所说的大灾难根本没有发生。
9.公元1666年:这一年出现了太多预示世界末日的征兆。由于年份中包含3个“6”,一些人便将它与《圣经·启示录》中的“兽数666”联系起来,长时间肆虐的英国瘟疫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惧。面对这些所谓的预兆,很多人越发相信,发生在这一年的伦敦大火就是最后审判日的一种预兆。
10.公元1794年:美以美会创始人查尔斯·卫斯理(CharlesWesley)相信,世界将在这一年走向毁灭。无独有偶的是,震颤派也预言这一年将出现所谓的“最终审判”。
11.公元1814年12月25日:在英国德文郡,一个名叫“乔安娜·南考特(JoannaSouthcott)的女人自称是先知,并断言自己以后怀上的孩子就是耶稣;救世主将借助她的身体在1814年圣诞节那一天再次降临人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南考特的处女之身一直保持到60多岁,但她仍然相信自己的预言一定会成为现实。12月25日最终没有成为世界末日,但确实有重大而悲惨的事情发生–自称先知的南考特正是在这一天告别人世的。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仍旧相信她的预言。1927年,有人当着格兰瑟姆主教的面打开一个神秘的密封盒子,据说里面藏着南考特留下的一条重要信息。盒子打开后,人们并没有发现所谓的重要信息,倒是发现了一张彩票。
12.公元1836年:查尔斯正是卫理公会教派领导人约翰·卫斯理(JohnWesley)的弟弟。虽然弟弟的预言已经证实是错误的,但约翰还是决定“亲自上阵”,预言1836年就是世界末日,《启示录》中描述的大怪兽将在这一年出现。不幸的是,约翰最终步弟弟后尘。

1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