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的写作背景
变形记的写作背景: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他在工伤保险公司工作时,接触了许多被劳动致残而一贫如洗的工人,使他认识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下层人民越来越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时代、生活背景。他从个人的、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和否定整个社会,目标是笼统的、抽象的、片面的。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间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造成人变虫的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是一味站在老板一边,从不会为员工说话。职业呢,是旅行推销员,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困做亏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很差又不定时,由于工作关系,连个知己的朋友也没有。弄得晕头转向,“痴痴呆呆”。格里高尔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份职业。这环境是具体的,但更是抽象胡昌的、普遍的,是绝大多数人每天所面对的。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汪神”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社会是强大的,而人是被动的、软弱的。
变形记的评价:作家是人类精神苦难的承担者,是人生意义的创造者,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卡夫卡以其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引导我们直面灵魂的废墟,并在废墟中播撒意义的火种。因此,虽然卡夫卡情醒地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荒诞性,可他并不因此而否定生命,否定现实,卡夫卡也清醒地意识到人在这个世界上挣扎的徒劳,可他并不因此而放弃努力,放弃斗争。他悲观,但不厌世;他绝望,但不放弃。他笔下的格里高尔虽身陷绝境,仍在孜孜求证着人生,向死而生是卡夫卡的主人公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格里高尔即使变成了甲虫,也要拾起人性的碎片,这种竭力维护人之本性的弱者的挣扎,虽不是什么可歌可泣,却是主人公拼上性命的一跃。
当生活无可挽回地全部破碎,当所有的希望都将落空时,还有什么比坦然正视这一切更可贵的呢?卡夫卡对生活阴暗面的正视,体现出他不同寻常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给我了我们反抗绝望,在绝望中寻觅人生光亮的决绝和勇气。
变形记的作者简介: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表现主义小说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
360问答在小说领域,表现封种判是主义这个词经常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和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联系在一起。他们笔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现实的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卡夫井了志卡创造出一种把荒唐无稽的情节与绝对真实的细节描绘相结合的独特艺术手法,用来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出时代危机的某些重大征兆。著名的作品有短篇小说《变裂五万好解坏考项形记》(1916)王待完手、《在苦役营》(1919)和长篇小说《城堡》(1922)等。这些作品都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精神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