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课作文。 什么是艺术作品,选一首浪漫主义时期作品谈自己的感受。
一、浪漫主义音乐概述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纳扒、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棚茄卖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二、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链逗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电影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主义音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五、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它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
六、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
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德意志的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其作品题材十分丰富,有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如《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奥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岁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外还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等作品。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圆舞曲闻名于世,有“圆舞曲之王”之称。法国的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响曲》。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五个乐章的情节线索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幻想交响曲》受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很大影响,表现出更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在歌剧中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意大利罗西尼的作品旋律优美、技艺精巧。他还是美声唱法的开创者。威尔第的音乐作品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富有民族特色,对当时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人们尊称他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其代表作品《茶花女》是名扬世界的巨作。普契尼的音乐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如《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代表作品还有《蝴蝶夫人》等。法国的比才的代表作品《卡门》是世界最优秀的歌剧作品之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德意志瓦格纳的作品极有独创性。他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的巨作《尼布龙根的指环》具有鲜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
七、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主义音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则是经由舒曼和奥尔夫流传至今;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源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后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相关联。
八、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民族性、民主性。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在音乐风格上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
人民性。浪漫主义音乐家受到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的启示,在他们的作品中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审美观和理想,同时为使作品被人所理解,发展了乐器作品的标题性,创作了大量的标量音乐。
抒情性。它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的。因而抒情性的个人心理刻划,自传性,则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抒情体裁的发展。
幻想性。这是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手法。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也题材和形象,正是由于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
新精神。浪漫主义作曲家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而且在艺术上,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
“音
试题答案:【等级作文1】
音乐的力量
在我看来,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艺术形式,它不局限于空间,不局限亚销尽练乙流认倒于时间,而是两者完美的结合。高雅上乘的音乐作品带给我们巨大的精神享受,在音乐中我们接受洗礼。音乐让我们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聆听每一年的新年音么克若边显饭阳唱食穿证乐会是我的习惯,施特劳斯家族的经典名作每一次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在音乐中我感悟到了人气动措降者生的点滴,或奔放、或压抑的旋刑吧苏搞末心历阳革律使我看到了生活的许演等设紧待希土晶爱获影子。聆听大师的名作,我好像漫步于维也纳的森林,用心灵体验人生中每一个细小的惊喜,把握每个稍纵即逝的瞬间。音乐使我认识到生活是美的,它成为我遭遇挫折时支撑自己的坚强信念。
音乐是人生的调味品。一帆风顺的美好在人的一生中并不现实。当我们苦闷的时候,我们选择莫扎特七突己,在柔和中抚平心灵的创伤;当我们失意时,贝多芬的激情唤起我们热情的斗志;当我们欣于所遇时,柴可夫斯基的深沉告诫我们的心灵。我们生活的遭遇,人生的挑战很多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体现,而正是这些音乐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慰藉和正视困管难的勇气。
音乐是人生的指路灯。我们从音乐中获取安危,也从音乐中汲取力量。激情澎湃的进行曲犹如人单练夜答呀企生的号角,无时无刻不在催人奋进。我们在汲取力量的同时,音乐也加深了我们对人生的感慨。我们开始以平静的心态审视自己,意识到测培烟知早拉分坏械级自己的得失。音乐中向上、昂扬的音符指引我们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时脚十地肖邦的作品让我们需异妒香也究鲁把的意识到爱国的意义,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让我们领略了战争的灾难。无数大师的优秀作品让我们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影响氧头完出展打建协洲原现着我们人生中每一次重大的抉择。可以说,音乐影响人的人生轨迹。
音乐让我们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们得到了释放——一种精神的释放。如果没有音乐的装点,那么汉仅沿集许色新直充际富我们极有可能在压力中额府白形层生活。据美国心理机构的调查,不爱欣赏音乐的人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是钟爱音乐的人的2.2倍。音乐让我们的人生更轻松言从,更有条理。许多人早已把音乐作为生活的必要品和人生的最好伴侣。
对于音乐与人生,英国著名歌手埃尔顿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音乐使我们从压力中解脱,使生活更有意义。音乐改变了我的人生,世界是音乐的世界,懂得音乐就是享受美好的人生。”音乐使生活更加丰富,使我们的精神更充实。是的,音乐使我们热爱生活,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没有音乐就没有人生的精彩。
(本文原始得分:55分,为一类卷)
【批阅意见】
这篇作文写得相当规范,看得出作者有不错的写作基本功。文章从几个层次谈音乐之于人生的作用和意义,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而且将音乐和人生结合得很紧密。可以说,无论是音乐材料的选择还是对人生意义的诠释,都内涵丰富。
但是这篇文章写得过于理性,道理说得太多,论证尽管合理,却有点机械刻板,有缺乏情感之嫌。从音乐感受、欣赏的角度来说,音乐是一种微妙而精细的艺术,主要作用于情感、想象,它直接触动、感动、撼动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心灵,是一种不必过细去说道理的美。因此,要把这个话题写得更好,应该更多地从个人生活、情感的细节出发,联系个人的生活遭遇、个人的情感体验,述说音乐对自己心灵的影响。
此作的文题取得较一般,较平淡,不亮,不起眼,而且对全文立意、趣味有很大的限制,它决定了此文只能倾向于罗列知识和道理,缺乏动人的、活的事件。我的评分是:49分。
【等级作文2】
新生
我的手轻轻地颤抖着。
赛场里热闹的人们,此时都已离我而去。闪亮的灯光,如今就像隔了层雾般地看不清晰。
好不容易,闯到了这最后一关,可是……
我推开棋盘,茫然地走出去,感觉留下的脚印上,洒满了冷冷的笑声。
我悄悄地回家,悄悄地锁门,悄悄悄悄地,塞上耳机,让我躲开一切吧。
如行云流水般泻出的是那首《致爱丽丝》。我喜欢音乐,尤其爱贝多芬。《致爱丽丝》里淡淡的忧伤是我此刻的心情。如同一只受了伤的小兽,我躲起来自己舔着伤口,而这首《致爱丽丝》大概是最好的药。琴声如月光般倾泻,洒进我的眼睛里,温暖我的心,往事慢慢地从记忆里浮起……
4岁,父亲拉着我的手,指给我看那棋枰;7岁,知了的叫声灌满了耳朵,可我却固执地攥着棋子,对那纵横交错的格子怔怔地发呆;12岁,第一次参加比赛,第四名;16岁,爷爷笑着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轻轻地点头;18岁,赢了比赛后,那明澈的天空里温柔的蓝色……
琴声如月光般倾泻,带着一种淡淡的光辉,照亮我的眼睛,照亮我的心。冥冥中感觉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它托起了我的信仰,让我感动和踏实。我的心情如新生的婴儿,简单而纯粹。
一曲终了,我静静地坐着。突然,我站起身,拉开门。门外,是母亲饱含担忧的眼睛。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吃饭?我饿了!”
然后,是长长的三个年头。每天,我默默地做事,默默地下棋。谁也不知道我心里燃着一团小小的火。只有我清楚,每次戴上耳机,那火焰都格外旺盛,仿佛一只小小的凤凰,起舞、起舞……
三年后的这一天,我坐在了同样的地方。一样的赛场,一样的人群,而不再一样的棋局,已到了最后一步。我拿起棋子,轻轻地放在那个位置。“将!”一瞬间我的心里满溢了感动的旋律。
赛场里乐声起了,竟是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埋首在那流水般的琴声里,我泪流满面。
(本文原始得分:56分,为一类卷)
【批阅意见】
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说的是一首乐曲对于“我”的影响。音乐不是普泛的、概念的音乐,“我”也是生活中真实的我。这样的对应,是放置在具体的一个生活阶段和一个具体的生活事件中,因而音乐成了生活中、“我”的情感中一个具体的事物,成了我心灵的一个朋友和导师。音乐具有了人格特质,如同形象一样的感性。
作者很会写文章,起首就以形象描述的方式,构成一个吸引人的悬念,让人想得知在这个作者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文章预示着一种变化,导致了一种对解决内心麻烦的期待。在这样的期待中,音乐出现了,如亲人一般的音乐在这样的时刻前来体贴“我”、抚慰“我”,引领我进入温暖的对往事、对亲人的追忆,进入平和新鲜的心灵境地。于是音乐和“我”自然地连接到一起,音乐的力量自然地发生作用,并使得这个力量成为“我”的力量。在接着发生的生活中,“我”的表现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文章的题目取得好,主题突出,有吸引力。整篇文章始终在以形象说话,结尾也能扣住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形象作结尾。这使得这篇文章很生动,很有心情语气。
但文章也有不足。作为文章内涵的最重要部分,往事追忆的内容,此文写得比较概略空疏,缺乏鲜明的让人感受、记忆深刻的生活细节,致使文章内涵意蕴还不够坚实。
我的评分:52分。
【等级作文3】
学会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在我看来,这种语言包含的情感与思想毫不逊色于文字。是音乐让我学会了许多东西,让我在音乐中成长。如今,那些不同的旋律常在耳畔响起,心中跌宕起记忆的波澜。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一曲儿时的《外婆桥》伴着外婆的笑容常在脑海出现。那时在外婆的臂弯里、在外婆的背脊上、在外婆沧桑岁月留下皱痕的大手中,到处都充溢着外婆的歌声,那些儿歌以及这首亘古不变的《外婆桥》,给幼小的我种下了亲情的种子,让我学会了要懂得回报,学会了珍惜亲情。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庄严而雄浑的国歌。那时小学里戴着红领巾,骄傲地行着礼,多么地为国旗为国歌而骄傲。如今,每每在电视中尤其是奥运会时看到国旗升起,听到国歌奏响,总不免驻足同领奖台上的运动员一起热泪盈眶。这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凝聚了怎样的中华情,熔铸了怎样的中华魂啊!它让我学会了奋进,学会了爱国,明白了什么是中华民族!
真正的音乐不一定有文字,那些单纯的旋律更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就像阿炳的《二泉映月》,破旧的二胡发出低沉颤抖的声音,倾诉着一个瞎子一生的悲绪和哀叹。贝多芬的交响曲气势磅礴,令人难以想象这些竟是双耳失聪之人所作。这样的音乐,让我学会了在困难面前抬起头,在挫折之后收回泪,让我学会了真正的坚强。
还有那些平和的小提琴协奏曲,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不紧不慢的音符相互串联,构成和谐优美的曲调,总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在考试之前平静。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平常心来对待生活。
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是坚不可摧的。它让我学会感恩、学会奋进、学会坚强、学会平静。这些不可或缺的因素,让我成长也让我成功。我将跟着音乐继续走下去,学会更多,让生命在音乐中绽放光彩。
(本文原始得分:48分,为二类卷)
【批阅意见】
这篇作文问题较大。
一是文章的精气神有点散。原因在于作者想把文章的涵义写得丰富一些,却没想到丰富有时会影响一篇文章的核心意图的传达。你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力量必然分散,每一个要点就都得不到充分的支持。
作者写了不同音乐对不同年龄段的自己的影响。的确,这些影响都曾发生过,也都具有真实性,可是受篇幅局限,每一阶段的事情都只能三言两语,看不到真切的形象和细节,无论是抒情还是说理,都显得匆匆忙忙。而且,音乐对我的影响,写得也较为空洞。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想说的东西太多太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者始终在想着说明一些道理。
因此,这样的文章,还是应该在个人生活、情感的历程中细细地进行搜索,选择最真最深的情感事件和体验,把笔墨集中于一件事情(或有紧密关联的两件事情)上来说比较好。音乐的力量、对我的影响,最终不是一种知识和认识,而是一种美好的心灵感受。这种感觉,最好也是用形象的方式而不是说理的方式来传达。道理一说,滋味便枯淡了。
题目也不大好,感觉较生硬。我的判分: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