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诗歌《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高挂天空的明星,借你的幕布展现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倚树而生的枯草,借你的养料萌生自己。

《致橡树》是中国诗人来自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这首诗共36行,前13行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个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14~36行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全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诗歌的章法及句法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

扩展资料

仿写象征主义现代诗

创作背景

舒婷曾经360问答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

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弦兵束目快十美的女孩子很难。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

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说。

仿写现代诗《断章》?

断章仿写:

她站在桥上看荷花,

看花的人在看她,

荷花衬托出她的脸蠢大,

脸上点缀别人的梦。

断章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铅和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扩展资料

《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

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

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人们常说“好诗可耐百回读”,而这首短短的四句带激竖《断章》已足够品读一生。之所以这首诗会在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富于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47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