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福建省有許多居民信仰媽祖
D
媽祖不僅是信仰,更是一種文化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人們在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下,漸漸迷失了本心,精神世界的空虛,從而無法排解内心的焦慮和疑惑,在不盡的黑暗深淵裏苦苦掙紮,希望得到靈魂的救贖。所以人們寄托于神靈,讓自己的痛苦被釋放。但媽祖文化不是迷信,是信仰。
我的家鄉在莆田,這裏依山傍水,與台灣隔海相望,但沒有所謂得天獨厚的曆史優勢或是被某一朝代的君王所眷顧,成爲一朝一夕的政治亦或是商業中心。好在莆田人傑地靈,媽祖在莆田誕生了,爲莆田上千年的平安祥和保駕護航。
祖父輩那一代的人信仰媽祖,把媽祖供奉爲神靈,更把她尊稱爲海上女神天上聖母。當然這裏面是有迷信的成分了,但對于祖父輩而言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信仰媽祖,遵從媽祖,跟随媽祖,學習媽祖的善良和仁慈,這亦是一件美事,更會讓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發展。當人們信善仇惡,自然國家也會發展的更加順暢。這就是一種文化了,已将信仰升華到文化,是善與美的象征。
媽祖文化不僅僅是莆田的,它屬于全世界,它的文化追随者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人們在追求物質的時候往往忽略了精神的追求,而媽祖文化是集物質與精神的結合,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重要瑰寶之一,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承認和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當中的。
媽祖誕生于莆田湄洲島,從她的誕生地就可以獲知媽祖文化是一種海洋文化了。因爲媽祖文化的信仰者散布在世界各個角落,這對于國家聯絡海外僑胞是一條很好的紐帶,中國人一向對“根”和“源”難以舍棄。所以,媽祖文化對和平外交,還有海上貿易是天然的樞紐。
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台灣仍然還未回歸到祖國的懷抱當中,與中國大陸相隔一個台灣海峽,雖然隻是短短的距離,卻隔了有一個世紀那麽的遠。因爲戰争和曆史遺留的問題,讓台灣回歸似乎遙遙無期。但是,台灣同胞有很多是媽祖文化的信仰者,他們在每年媽祖誕辰日會回湄洲島尋根問祖,這對祖國統一必然是有所幫助的。
媽祖文化有着很多學術上的成就,一些關于媽祖的曆史文獻資料仍然保存至今,這對研究中國文化的曆史進程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還有一些關于媽祖文化的專著、文學,豐富現今的文化種類,改造精神世界,向善從良。還有一些畫冊圖集,這是最直白知喚的媽祖文化傳播,在欣賞美的同時,學習爲人處世,學習揚善除惡。一些媽祖文化傳說雖然被神化了,但是它的搭畝初衷和目的都是爲了弘揚“真”“善”“美”,隻是用一種更吸引人的方式表達。
孔曰“性相近”,也就是說搭枝凱每個人的“性”先天大緻都差不多,通過後天環境的影響會被改變,但沒有确切的指出“性”是什麽。孟子曰“性本善”,人天生就是善良純潔的。孔孟兩位教育家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媽祖文化就是一種精神産物,它發揚善,引導人們向美好前進,也讓世界更加的和平美好。
時代的大輪呼呼的滾動着,沒有人能夠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唯獨做好當下,做好自己才是正理。偏偏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人們甚至認爲“當金錢站起來的時候,連真理都沉默了”,一味追求物質,精神世界已經嚴重匮乏了。有些偏激者認爲信仰就是一種迷信,應該被擯棄。但作爲一個理性的年輕人,信仰是一種精神寄托,可以緩解内心的壓抑,就如信奉“馬克思主義”一樣,信仰可以是一種文化,它讓人的精神得到提升,成爲更好的自己。
媽祖不是迷信,它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文化,成爲團結海内外僑胞的紐帶,爲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