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异同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模型指的是经济增长的理论结构,它所要说明的是经济增长与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对经济增长的不同理论分析构成了不同盐制耐余损展定的经济增长模型。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两个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即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假定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与美国学者多马几乎同时提出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两者在形式上极为相似,所以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哈罗德是以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方法为基础,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模型;而多马模型则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得出与哈罗德相同的结论。哈罗德—多马模型考四素点提美察的是一国在长期内实现经济稳最凯女抓列害也行观汽定的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条件。
这里所讨论的基本形式的哈罗德—多东检密水功界觉足能马模型的假定条件包括:
(1)不存在货币部门,且价格水平不变;
(2)劳动力按不变的、由外部因素决定的速度增长,即;
(3)社会的储蓄率,即储蓄与收入的比率不变,若记为储蓄,为储蓄率,则;
(4)社会生产过程只使用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两种要素不能互相替代;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能使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能使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是(一是投资量,二是劳动量,三是生产率)。
投资量是经济的积累,即一国一年樱败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没有被消费掉,而是用于投资,使耐滑未来能生产出更多的商品。而因为在GDP的计算中,投资(I)=储蓄(S),所以有时候也叫做储蓄率。
劳动量是指一国劳动者的投入生产的时间和精力。
生产脊亩颤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一般来说,随着技术的提高,投入相同的资源,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出,即更高的生产效率。供参考。
请经济学家诠释“生产率边界”
生产率边界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它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地生产的产品的各种组合。它可以用Y=AF(L,K)表达。
它有两个特征:1、远离远点,这表明一国拥有的资源越多,技术越好,那么生产可能性曲线越远离原点,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越多;2、凹向原点,这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资源与技术既定时,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就要少生产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就是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是越来越大的,这意味着曲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大,最终趋于无穷。
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