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阿尔
以新黄写独推找输亲孔衡势喜医路为界,以上为沙依巴克区,以下为新市区。
区域金异常分布特征
研究区先后开展过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扫面和局部地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测量,分别圈出一大批具一定规模的金异常。
(一)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
区内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是以江西省物化探大队和新疆第四地质大队为主完成的。以2×10-9为下限圈出的金异常在区内成片、成带分布,规律明显,可分为多拉纳萨依异常群、赛都异常群、铁列克提异常群、冲乎尔异常群、阿勒泰异常群、苏木达依列克河异常群、科克觉塔异常群和阿尔克山异常群等8个异常群。上述异常群中多拉纳萨依和赛都异常群组成北西向金异常带,冲拦纳乎尔异常群和铁列克提异常群构成北西向金异常带,科克觉塔金异常群、苏木达依列克河金异常群和阿勒泰金异常群共同构成北西向金异常带,而阿尔克山金异常群则是阿勒泰-苏木达依列克河-科克觉塔北西向金异常带在苏木达依列克河异常群处向北东的一个分支(图2-1,表2-1)。
在上述金异常带中,以赛都-多拉纳萨依金异常带和阿勒泰-苏木达简蚂没依列克河-科克觉塔金异常带规模较大,异常较集中,其中尤以阿勒泰-苏木达依列克河-科克觉塔金异常带更为突出,该带全长达120km以上,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上述各异常群主要特征如下。
(1)多拉纳萨依金异常群:该异常群有两个金异常(1号、2号)组成。2号金异常为长条状,呈近南北向延伸,长近12km,宽1~2km;南侧金异常呈椭圆形,规模相对较小。这两个异常均有浓集中心,其延长方向与多拉纳萨依断裂基本吻合。已发现多拉纳萨依金矿床。
(2)赛都金异常群:该异常群共有6个(3、5、6、7、8等号)金异常,可进一步分为赛都金异常组和阿舍勒金异常组,前者有3个金异常,其中以北西侧的5号金异常规模较大,即赛都异常,呈不规则状,直径达10km左右,有3个异常浓集中心。后者有3个异常,不规则分布,其中有两个金异常具明显的浓集中心,Au含量大于5×10-9。前者已发现赛都等金矿床。后者有3个金异常,规模中等,可能为阿舍勒大型铜锌伴生金矿及萨尔朔克金矿等所引起。
(3)冲乎尔异常群:该异物颤常群仅有4个小的金异常,没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在异常群东部已发现阿克吐拜克金矿床。
(4)铁列克提金异常群:有3个金异常(9、10、11号),位于铁列克提乡西及北东,其中有两个金异常具有浓集中心。异常群内具有明显破碎蚀变带。
图2-1 新疆哈巴河-布尔津河流域金异常分布略图
表2-1 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圈出的哈巴河-布尔津河流域金异常区特征
(5)阿勒泰金异常群:该异常群分布范围较广,异常个数最多,编号异常7个,分别为25、26、27、28、29、30、31,最明显的异常为乌拉斯沟金异常(29号),不规则状,有3个异常浓集中心。该区已发现乌拉斯沟金矿、阿巴宫铁矿及沙拉和布铜矿等。
(6)苏木达依列克金异常群:位于库尔特林场北东侧,苏木达依列克河中上游(又名哈熊沟),以2×10-9为下限圈定的金异常基本联成一体,总体呈马蹄形,是区内规模最大的金异常,也是阿尔泰地区规模最大的异常,大体围绕铁木尔巴坎花岗岩基的外接触带分布,蹄的前弧位于杰特到加依散一带,前弧宽30km,面积900km2,蹄的两翼在加斯哈拉盖-乌拉斯特沟—沙拉和布一带,南翼宽20~5km,面积800km2,北翼在苏木代尔格河上游一带,宽15~5km,面积550 km2,总面积达2250 km2。其中以5×10-9为边界圈定的高值异常区多处,最大的高值异常位于普太溪上游(20号),东西长19km,宽1~3km,有两个浓集中心,极值为230×10-9~390×10-9。目前在区内已发现一些矿点或矿化点。
(7)科克觉塔金异常群:异常主要分布在科克觉塔南侧及北西,由5个金异常组成(12、13、14、16、17),异常规模差异较大,大者长达15km,宽8km,面积100 km2,小者直径仅200~300m,规模最大者是载善山西侧金异常(15号),呈不规则状,浓集中心明显,并位于分水岭附近,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8)阿尔克山金异常群:由9个异常组成,编号者有4个(18、23、24、25),主要分布于萨尔阿尔克山西侧,异常规模差异也较大,这些异常多数浓集中心在空间上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与区域断裂带方向一致,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二)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金异常
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先后由305项目I3课题与新疆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七五”期间),陕西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九五”期间)等单位在局部地段展开的。区内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的地区主要有苏木达依列克河地区、铁列克提地区、阿克别依提地区、哈巴河东段地区和哈巴河西段地区等。
(1)哈巴河西段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以20×10-9为下限,共圈出9个金异常,在多拉纳萨依的4个金异常,有3个与多拉纳萨依金矿体吻合,另一个异常位于多拉纳萨依金矿的北东侧;阿舍勒周围有3个金异常,多与北西向或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有关;另外两个金异常分别位于赛都北侧和阿舍勒北东侧,这些异常多数具浓集中心,个别具有浓度分带,而且在这些异常附近均发现金矿床或金矿化点。
(2)苏木达依列克河南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金异常是以51×10-9为下限圈定的,共圈出7个金异常,均分布于克兰复向斜翘起端北东侧。金异常多为椭圆形至不规则状,长轴长一般4~6km,最长达8km,宽2~3km,最大面积达20km2以上,均具有浓集中心,个别异常具有多层圈。上述异常的分布有3种类型:一种分布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与早中元古宙克木齐群的接触带附近,一种则分布于中、下泥盆统与早中元古宙克木齐群的接触带附近,另外一种则主要分布于早中元古宙克木齐群岩石中。该区由于工作程度较低,尚未发现上规模的金矿。仅在倍西尔克等地发现金矿化点。
(3)哈巴河东段地区,以1.6×10-9为下限,共圈出13个金异常,这些金异常分布较杂乱,规模差异也较大,小者仅1km2左右,最大者达13km2以上。但赛都金异常浓度高,最高达38×10-9,分带好,共生元素多,与赛都金矿区空间上重叠。
(4)铁列克提地区,以1.5×10-9为下限共圈出3个金异常,分布规律不明显,多与断裂破碎带关系密切,最大规模者为哈图金异常,异常面积达5km2,最高值5.1×10-9。
(5)阿克别依提地区,该区以0.8×10-9为下限,共圈出3个金异常,其规模均较小,强度也较低。
总之,研究区内1∶20万和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均圈出一大批金化探异常,这些异常多与一定的地质背景有关,或与区内区域构造一致,或分布于两种不同岩性的接触带附近,特别是在山前地带的一些中小金异常区或金异常附近,大多已发现了金矿床或金矿点、金矿化点。唯独中高山地区的规模和强度均较高的金异常,由于工作程较低,而在找矿方面未有实质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