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历代帝王图》,究竟是怎样流落到海外的?
这些耳熟能详的国画瑰宝你知道在哪吗?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原始时期的岩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绘画发展到 后来绘制于不同载体的多元艺术形式, 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创新, 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绘画体 系。 先辈画家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绘画精品和思想体系, 为我们学习中国绘画以及了解政治 历史提供了相当充足的的线索和依据,这些绘画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发扬与传承。但由于列强入侵,中国很多绘画精品的保存与传承却无法一帆风顺,尤其清末,遭到了 国外侵略者的破坏和侵占,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侵略者大肆掠夺, 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入英、法、美、日、俄等国,他们将其陈列在博物馆、展览馆,向世人昭 示其罪恶的侵略行径, 同时将中国文物纳为自己国家博物馆引以自豪的经典收藏。据有关统 计,流失海外的国画名品有记录可查的就达 2.3 万件,这其中,美洲(美国、加拿大)日 本和欧洲(英、德、法、比利时、瑞典)各占三分之一,未能查实的还有很多。 接下来,就让我们盘点 10 幅流失海外的国画代表作品。 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原作已失,现存有唐 代摹本,原有 12 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 9 段,为绢本,设色,纵 24.8 厘米、横 348.2 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 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 9 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 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 《女史箴图》局部 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最早摹本,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这幅画是依 据曹植《洛神赋》而创作,绢本,设色,纵 27.1cm,横 572.8cm,其中最感人的一段 描绘是曹植 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 《洛神赋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 名画”之一。 《洛神赋图》局部唐代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现存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此图绢本,设色,纵 51.3 厘米,横 531 厘米。《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 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至隋间有不同作为的 13 位帝王的形象,这 13 位帝王按历史顺序依次 是: 前汉昭帝刘弗陵、 后汉光武帝刘秀、 魏文帝曹丕、 蜀主刘备、 吴主孙权、 晋武帝司马炎、 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以下名
参考 B解析:《历代帝王图》是阎立本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作品,《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作品,只有《洛神赋》是顾恺之的作品。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