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時期音樂和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異同是什麽
首先,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趨向理性,客觀。浪漫主義時期趨向感性,主觀。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更多的寫作客斷田縣千燒率觀事物,而浪漫主義作曲家更多的是借由作品抒發内心感情。其次,古知端持典主義時期的作品少有标本帝應題,在這少數作品中,又有大部分标題是出版商或後人添加上去的。相反,浪漫主義時期田運入們停宗清此海越音樂的一大特點就是“标題性”,作曲家通過給作品賦予标題幫助聽衆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作品的内容及情感。第三,作品規模方面,古典主義時期大部分作曲家所創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按照嚴格的結構範式寫作,且規模宏大,樂曲主題之間對比明顯,充分體現戲劇沖突。(甚至在牛特穩厚部婷卷音業某種方面來說他們會越寫越大。僅以交響曲這一體裁舉例,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與海頓的第104交響曲、莫紮特的第41交響曲相比,僅對比第一樂章,貝三就比前二者長2-3倍。且貝多芬一生創作9首交響曲,他老師海頓寫了108首。)浪漫主義時期商易則出現了一些相對短小的器樂體裁,以鋼琴舉例,交響詩、無詞歌、即興曲等。浪漫主義時期的一些作曲家在主題與主題之間的處理方兒做了況即矛磁陳兒面采用了模糊主題之間界限阿章戰們傳誤米帶的方式來減弱戲劇沖突。第四,在樂曲的發展方思戰聚雖相羅他面,古典主義時期主要以動機展開爲主,主題旋律以動機發展而來。浪漫主義時期主題以旋律爲主。這一段說的可能比較拗口。但簡單來說就是古典主或衡馬群吸義時期多數以幾個音組成的動機發展旋律,而浪漫主義時期主題就是一段單甲純的旋律。第五,在和聲的選擇方面,古典主義時期多見比較規範化的和聲序進如I-IV-V-I這樣主和弦爲主的和聲序進。浪漫主義時期的大師們則在某種程度上大膽以及大量的運用副和弦。相同的方面不必過多贅述,古典主義時期與浪漫投戰大析主義時期同樣以主調音樂的創作爲主,且情感的抒發是影确眼誰聚交順畫促音樂永恒的主題。
浪漫主義時期劃分是?
漫主義的理論策源地在德國,但在文學上成就最高的卻是英、法兩國。歐洲的浪漫主義在發展曆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這一時期是英國的湖畔派詩人創作的高峰期,法國的夏多布裏昂和史達爾夫人開始引介德國的浪漫主義理論。
第二次高潮則從英國詩人拜倫開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間風靡歐洲,雪萊和濟慈緊随其後。這一時期法國文壇相對沉寂,但也有拉馬丁和維尼等才華橫溢的詩人。此外,意大利的白爾謝、曼佐尼以及德國的霍夫曼等人也是這一時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浪漫主義文學的第三個高潮發生在法國,約從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維克多·雨果爲代表州态。這一時期,浪漫主義思潮也波及俄國、東歐和美國,在美國産生胡中了梅爾維爾、惠特曼等浪漫主義大師。1848年以後,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基本結束,但是浪漫主義思潮卻并沒有銷聲匿迹,一直持續發展到今天。
擴展資料
消極浪漫主義者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采取消極逃避的态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冊做源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系的。他們從對抗資産階級革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托。
消極浪漫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貴族階級沒落的思想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國的史雷格爾兄弟,即奧·史雷格爾和弗·史雷格爾,諾瓦裏斯,法國的夏多布裏昂,拉馬丁·維尼,俄國有茹科夫斯基,英國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浪漫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