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象征主义作品?

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比较昌盛的时期,主要作品有马拉美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等.

保尔·瓦雷里的生平及作品艺术特点介绍

据梁宗岱先生后来撰文介绍:保尔·瓦雷里在大学时代便突现出他的诗歌天赋,当时就有报纸预言:“他的名字将在人们的口头传颂。”但在结束法学院的学业,获得法学士学位的前后,一种柏拉图式的清心寡欲情绪控制了他。1892年9月他同家人前往热那亚度假,在一个暴风雨交加的“可怕的夜晚”,他决定放弃诗歌和爱情,献身于“纯粹的和无私的知识。”

这一别诗歌便是二十多年。在此期间,瓦雷里在国防部、哈瓦斯通讯社等处工作,但求知和深思的习惯,已成为他的生命根源了。在这二十余年中,瓦雷里一方面致力于从前在学校时格格不入的数学,一方面更在想象中继续他的真的追求与美的创造:数学是训练他智力的弓;柏拉图教他深思;达·芬奇和笛卡尔教他不仅深思而且要建造;贝多芬等音乐大师教他怎样使诗情更幽咽更颤动;拉·封丹、拉辛、马拉美教他怎样用文字来创造音乐……

“是的,梵乐希(瓦雷里旧译名,下同)这二十余年的默察与潜思,已在无形中,沉默里,长成为茂草修林了;只待一星之火,便足以造成辉煌的火的大观。”

瓦莱里以音乐象征主义作品

这一场大火终于引发。在他的好友——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纪德及其他友人再三催促下,瓦雷里答应将自己青年时代的诗稿结集出版。在付印前,他想写一首40行左右的短诗附在后面,作为与诗神永别的纪念。可这小诗的想法如一星之火,使瓦雷里一发而不可收,燃烧成一首五百余行的长诗——《年青的命运女神》。

这首诗对法国知识界的震撼之大,影响之深是惊人的。一位评论家称:“我国近来产生了空郑一桩比欧战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保尔·瓦雷里的《年青的命运女神》。”一首诗竟比一场战争更重要,可见其受推崇的程度。

在爱好文艺的社会里,无处不听到此诗的回声。许多诗人学者甚至以相互背诵该诗为乐。巴黎有名的杂志《知识》举办了一次“谁是法国今天最大诗人”的选举,瓦雷里被读者不谋而合地选中了。

1924年冬天,法兰西学院院士法朗士逝世,位置出现空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瓦雷里——这位集象征派大成的诗人,成了生平反对象征派最力的法朗士先生在法兰西学院的继承者。但一物早些评论家却指出,保尔·瓦雷里加入法兰西学院,与其说是他的荣幸,不如说是法兰西学院罩亏雀的荣幸。是的,许多的天才人物,并不那么为官方接纳,这同时也使天才的光辉无从照耀那森严的门垒。
保尔·瓦雷里说,求学要务求实学,看重博采;吸取西方文化,要从其精义入手,而不是也不必为虚名去钻某一门学科的牛角尖。

2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